潮汕贵屿上山虎祠堂(潮汕古村寨潮阳贵屿)
潮汕贵屿上山虎祠堂(潮汕古村寨潮阳贵屿)
贵屿宋街
潮阳区贵屿镇,始置寨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6),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潮汕最古老的村寨之一,千年古镇的沧桑,见证了潮汕古今文明。
贵屿地处练江中游,自古就是练江的运输枢纽和练江平原的货物集散地。如今,镇内的古风古韵仍令人迷醉。这里曾是明代普宁的首座县城,据《普宁县志》记载:“明嘉靖四十五年,拆潮阳之洋乌、戎水、黄坑三郡所置普宁县,县治遂基植于贵屿。”如今,古县治风貌犹存,这里的南安、北林两村境内,尚有一段旧城墙,四周有护城水道(即护城河)。古城门楼虽经几百个春风秋雨,但完好无损,镇内至今尚保留着文祠、关帝宫、双忠公行祠、大魁楼、先达祠、湄洲古寨门、东庵、西寺、南观、北院、八角楼、宋桥等一批从唐代至清代的古建筑,被誉为“露天的古建博览馆”,很多古建筑反映了潮汕古代的高超建筑和精神风貌。如“黄门第”,又称“国舅府”,是贵屿乡人陈北科的府宅,陈北科为明代进士,曾在朝廷任大理寺少卿(主管监察机关的长官)明嘉靖六年(1527)告老回乡,建此府第,府第为砖木结构,建筑古朴大方;另一处建于清代的八角楼,更为奇特,该楼纯为木质结构,以琉璃瓦盖顶,形成45度菱角,人不能在上面行走,楼顶分为八角,顶端有葫芦镇之,楼内四面都有木窗,炎夏季节,东西南北风尽入楼内,冬天则阳温满楼。史料记载,八角楼建于清康熙年间,为苏州名建筑师张帆飞设计。古桥也是贵屿独特建筑,目前镇内有明清以前古桥一百余座,其中最著名的是横跨练江的贵屿大桥,大桥建于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桥长35米,仅有两座桥墩,分成三孔,桥板由30条大石组成,每条大石据说重达5吨多,桥面距离江面10米,古代在没有机械施工的情况下,把这么重的大石板架上桥墩,至今仍是个谜。大桥建筑坚固严谨,数百年来台风暴雨,大桥仍固若金汤,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飞机轰炸贵屿,企图把大桥炸毁,投下了10几颗炸弹,大桥却无重大损伤,当地群众说日机是“蚊叮牛角”。
贵屿镇有独具风韵的“露天书画展览”(当地称“街路棚”),这项民艺活动始于明嘉靖年间。史料记载,当年陈北科从京城致仕回乡,带来一批名人书画,为了让乡邻一饱眼福,陈北科令人把书画挂于大街商铺两旁,上面用白布搭棚遮阳,并配以“大光灯”照明,此后代代相传。延续至今,成了岭南独特的民艺。石雕、泥塑、纱灯则被誉为潮汕民间三绝,贵屿镇泗美村有“石雕之乡”美誉,该村石艺始于清康熙年间,村民石雕工艺闻名潮汕,曾有作品《龙虾蟹篮》1967年被选送到塞浦路斯国际博览会展出,备受赞誉;有两件石雕工艺《牧童吹笛》和《周不错》,1956年参加全国民间艺术展览,并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当国宝收藏。联堤村的泥塑工艺,始于清末民初,泥塑艺术家郭云山曾被胡文虎先生聘为泥塑技师,在香港和新加坡的“虎豹公园”塑造了一大批泥塑艺术品,轰动世界,其在新加坡“虎豹公园”的100多米长的泥塑《西游记》,被新加坡政府列为“国宝”。纱丁也是贵屿的独特工艺,著名纱丁艺人陈植坤开办的纱丁作坊,制作的古今人物、龙虎狮象、花鸟虫鱼、山水风景惟妙惟肖,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目前不但远销港澳和东南亚各国,在潮汕也进入平常百姓家。(郭亨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