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地理解题思维(用思维精研细磨)
提升地理解题思维(用思维精研细磨)在汇报展示过程中,同学们也展现了清晰的思路和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探究问题答案的准确性也较高。从他们的展示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同学们确实结合所学知识用心思考过,没有浪费一分一秒的讨论时间。在明确每个阶段的探究任务后,同学们展开激烈的讨论。在短短的几分钟讨论时间内,同学们不仅要准确找出各阶段任务中要求的优势区位因素、衰退原因、改革措施等“硬性要求”,还要合理进行小组内部的分工,同时还需要对思维导图进行整理和排版,着实具有一定挑战性。但219班的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丝毫没有混乱,反而显得游刃有余,分工合作被他们安排得井井有条,有些小组甚至充分利用组员的美术功底,为思维导图配上直观的示意图,在最后成果的美观度上大显优势。合作探究一合作探究二合作探究三
北京宽高四子王实验学校一直将“点燃激情”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原则。给每个学生展现个性才华的机会,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内驱力是宽高课堂一贯的宗旨和目标。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高一年级地理教研组积极进行教学研究,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学情和当前学习进度,基于高中地理必修三中鲁尔区钢铁工业发展的典型案例(鲁尔区是德国,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此案例的研究对于巩固学生工业区位因素的学习情况,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很有价值)设计了一堂以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主导的课程——《鲁尔区的探索》。
4月20日,高一年级219班地理教师王艺颖将此课程模式付诸实践,课堂效果极佳。
在上课前,老师先将43名学生按照平时表现和学科基础分为6组,保证每组中能力较强与较薄弱的学生数量均衡。之后,219班的同学们按照组别围成圆圈就坐,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从同学们的眼神中看得出来,他们对新奇的教学方式和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满是期待。
有了前置课程工业区位因素的铺垫,同学们对于案例中涉及到的钢铁工业并不陌生。在教师的要求下,同学们利用15分钟的时间独立阅读教材,并完成导学案上相应任务。在自学过程中,同学们总结出鲁尔区整体的发展经历了“兴起-衰落-再兴起”的三个阶段,而本课的探究任务正是围绕鲁尔区发展的三个阶段展开的。
合作探究一
合作探究二
合作探究三
在明确每个阶段的探究任务后,同学们展开激烈的讨论。在短短的几分钟讨论时间内,同学们不仅要准确找出各阶段任务中要求的优势区位因素、衰退原因、改革措施等“硬性要求”,还要合理进行小组内部的分工,同时还需要对思维导图进行整理和排版,着实具有一定挑战性。但219班的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丝毫没有混乱,反而显得游刃有余,分工合作被他们安排得井井有条,有些小组甚至充分利用组员的美术功底,为思维导图配上直观的示意图,在最后成果的美观度上大显优势。
在汇报展示过程中,同学们也展现了清晰的思路和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探究问题答案的准确性也较高。从他们的展示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同学们确实结合所学知识用心思考过,没有浪费一分一秒的讨论时间。
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同学们难免遇到陌生的知识点,此时教师会及时进行背景知识点的补充。遇到复杂难理解的问题,只要教师稍微进行点拨和示范,同学们就能把握住要点,及时对讨论结果进行订正和补充。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将鲁尔区钢铁工业的改革与发展思路与我国包钢、鞍钢以及宝钢等大型钢铁企业进行对比,研究哪些思路值得我们借鉴,使同学们认识到了“中国钢铁工业的改革与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借此完成了课堂主题的升华。
课堂最后,教师对每个组的探究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思维导图成果进行反馈评价,并组织学生对各组思维导图成果从完整度、美观度、清晰直观度、汇报表现以及小组参与度五个方面进行打分。也许是平日里下的功夫足的缘故,在本节地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配合十分默契。
“合作探究才是最好的老师”,219班一位同学在下课后感慨道,“感觉直到今天我才把工业区位因素彻底学明白了”。确实,在案例探究式学习这个大天地里,学生的思维无限开阔,学会自主地建构知识,培养自学精神,潜能不断被激发。正是这样一种自由而开心的学习体验,才能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找准学生学习的“创造点”,使课堂成为孕育学生高效学习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