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汉字史上的六种变化(越原始越深刻)

汉字史上的六种变化(越原始越深刻)金文“王”金文夸张地强化了斧钺的刃口部分,其它线条则有所简化:甲骨文“王 1”也有甲骨文在斧钺的勾勒线条上,增加一个短横指事符,表示握持:甲骨文“王 2”

汉字史上的六种变化(越原始越深刻)(1)

在中国兵器中,钺和斧是分不开的,人们习惯地把它们统称为斧钺。钺也是一种砍斫兵器,钺又称“戉”,汉《释名·释兵》曰:“戉,豁也,所向莫敢当前,豁然破散也。”如果说到两者的区别,一是在形制上,钺比斧的刃部更宽,多以内受柄,少数的有銎,以銎纳柄。二是功用上,钺则更少用于实战,而更多用做仪仗器具或刑具,在秦代以前,还是王权或统治者尊严的象征物,其地位往往高于其他兵器。

《史记·周本纪》记载,牧野之战后,武王攻占朝歌,到了纣王宫内,此时纣王和他的嫔妃已死,武王命人用黄钺斩纣王头,用玄钺斩其嬖妾头。次日除道、脩社,周公旦执大钺,毕公执小钺,分左右侍卫武王。在这里,钺既是刑具,也是护卫兵器、仪仗。又《尚书·顾命》云:“一人冕,执刘(即斧)立于东堂,一人冕,执钺立于西堂。”是为钺用做仪仗的记载;《国语·鲁语》“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是斧钺用作刑具的证据。商代金文中,有的金文就是用钺砍杀人头的形象;《尚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黄钺在这里是王权象征。

汉字史上的六种变化(越原始越深刻)(2)


(82)王

汉字史上的六种变化(越原始越深刻)(3)

(柳公权 书)


字形演变:

汉字史上的六种变化(越原始越深刻)(4)


本义溯源:

古时候,在一个部族里,只有首领或部族之王才掌握刑杀大权。因此,需要表达“王”这个概念时,甲骨文直接用线条勾勒出一柄斧钺,以此象征王权。

汉字史上的六种变化(越原始越深刻)(5)

甲骨文“王 1”

汉字史上的六种变化(越原始越深刻)(6)

也有甲骨文在斧钺的勾勒线条上,增加一个短横指事符,表示握持:

汉字史上的六种变化(越原始越深刻)(7)

甲骨文“王 2”

金文夸张地强化了斧钺的刃口部分,其它线条则有所简化:

汉字史上的六种变化(越原始越深刻)(8)

金文“王”

篆文“王”进行了笔画规范,将金文中好似图画的斧钺刃口部分变成一横:

汉字史上的六种变化(越原始越深刻)(9)

小篆“王”

需要指出,在甲骨文、金文和篆文里,“王”字和“玉”字的形体十分接近。区别在于,“王”字中间的一横,必须往上靠近顶上的第一横,保留斧柄的残余形象。“玉”字则把中间的一横写在上下两横的正中间。为了把“王”“玉”二字区分开来,隶书、楷书便在“玉”的右旁加了一点。

隶书“王”笔画规范化:

汉字史上的六种变化(越原始越深刻)(10)

隶书“王”

楷书承续了隶书的字形:

汉字史上的六种变化(越原始越深刻)(11)

楷书“王”

”的本义:以握持斧钺象征其掌握部族中的刑杀大权,指部族最高统治者(王)。


衍生含义:

汉字史上的六种变化(越原始越深刻)(12)


延伸了解:

古代东西方为王权找到不约而同的象征

中国古代以斧钺这种凶器作为王权的象征,在西方也可以找到不约而同的呼应,那就是古罗马的“法西斯”。古罗马的共和国,不再有王,也不再有独裁,执政官负责管理国家事务。执政官没有薪水,是全国最高荣誉的官职。执政官履行职责的时候穿着暗红边的紫袍子,坐在象牙宝座上,由仪仗队护送着。执政官外出的时候,带着12名侍卫官。每位侍卫官肩上扛着一束笞棒,中间插着一把斧子,象征着国家最高长官的最高权力。这种象征着最高暴力和权力的标志,拉丁文叫“法西斯”fasces,主要表现为“个人服从集体,集体服从领袖”。

法西斯是用来处人以死刑的一种刑具。倘若有人犯了严重罪行,执政官便声若洪钟地宣判:“用‘法西斯’对他处以死刑。”侍卫官立即从肩上解开笞棒束——“法西斯”,狠狠地抽打罪人,直到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时,再拉他跪在地上,从“法西斯”中抽出斧头,当场砍下他的头颅。

汉字史上的六种变化(越原始越深刻)(13)


其他汉字解释:

国 、 民 、 家 、 和 、 好 、 命 、 念 、 全 、 取 、 胜 、 生 、 先 、 贤 、 勇 、 真 ......

汉字史上的六种变化(越原始越深刻)(1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