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他们三代人都是由于生活的不得已,婚姻中没有遇到对的人,和自己聊得来的人。在现实面前痛苦,困惑地生活着。活着活着最终明白一个道理:旧日之事,像一个泥潭,它曾经让我们往下沉。长大后,去它的最深处一探究竟,其实没有太大意义,反而会让我们永无上岸之日。这也是小说作者想表达的思想。读后感悟:下部:被人拐卖的巧玲,机缘巧合,卖到了一户曹家。虽然养母经常打骂,但有养父的庇护日子过得还算平静,长大后在曹父的朋友介绍下与牛书道结了婚。婚后的牛书道并非婚前的那个牛书道:爱读书,头脑活,有礼貌。一切都是媒人教出来做样子的。他是也不傻,也不文静,也不爱读书,就爱胡搅蛮缠。巧玲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把他板正过来了,但和他一辈子聊不来。生了三儿一女,最后患癌去逝。牛爱国是巧玲最小的儿子,找的老婆庞丽娜给他戴了多年的绿帽子,最终还扔下女儿和人私奔了。牛爱国因为他老婆的事处处不顺心,活的特憋屈,在寻找和人私奔的老婆的途中,又开
看终于看完《一句顶一万句》了。枝枝节节,至少有上百人出场,主线就是杨百顺,继女巧玲,巧玲的儿子牛爱国这三个人的一生。每一个人物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不知道有没有你了?
初读它,快速阅读,甚至是跳跃式,因为急于知道的故事中人物的命运结局,读完了,五味杂陈,欲言又止,不知从何说起,又说些什么?于是又细读它,一页一页,一段一段,一句一句细品,甚至看到100页还未看完又翻回50页再看。读书的快乐远远大于电子产品碎片化的东西,好处在于:看完文章,由于每个人的触动点不同,所以各人有各人感悟。
故事内容大致分为:
上部:杨百顺(后面用过三个名字:杨摩西,吴摩西,罗长礼)和父亲兄弟没有一个能聊得来的人,于是放弃帮父亲卖豆腐外出学艺,最终因为知道“上学抓阄”的事和父亲闹翻,走出杨家庄来到县城延津。几经周折,听了传教士的话,各取所需和死了丈夫带一女儿的吴香香结了婚。哪知吴香香早已出轨,被杨百顺发现后与人私奔,留下女儿巧玲。杨百顺带继女出了延津寻找吴香香,中途巧玲被拐走,杨有顺苦苦寻找无果,来到了咸阳,又娶妻生子,直到去世已有十个孙子。
下部:被人拐卖的巧玲,机缘巧合,卖到了一户曹家。虽然养母经常打骂,但有养父的庇护日子过得还算平静,长大后在曹父的朋友介绍下与牛书道结了婚。
婚后的牛书道并非婚前的那个牛书道:爱读书,头脑活,有礼貌。一切都是媒人教出来做样子的。他是也不傻,也不文静,也不爱读书,就爱胡搅蛮缠。巧玲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把他板正过来了,但和他一辈子聊不来。生了三儿一女,最后患癌去逝。
牛爱国是巧玲最小的儿子,找的老婆庞丽娜给他戴了多年的绿帽子,最终还扔下女儿和人私奔了。牛爱国因为他老婆的事处处不顺心,活的特憋屈,在寻找和人私奔的老婆的途中,又开始找他的姥爷杨百顺,几经周折与杨百顺的孙媳妇何玉芬见了面。何玉芬和他聊得来,而且一句话点醒了他:“日子是过以后,不是从前。”所谓一句顶一万句,牛爱国又踏上了了却自己心事的途中,不再纠缠于过去,重新为以后子的日子做打算。
读后感悟:
他们三代人都是由于生活的不得已,婚姻中没有遇到对的人,和自己聊得来的人。在现实面前痛苦,困惑地生活着。活着活着最终明白一个道理:旧日之事,像一个泥潭,它曾经让我们往下沉。长大后,去它的最深处一探究竟,其实没有太大意义,反而会让我们永无上岸之日。这也是小说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简单地说,其实我们每个人从会说话开始就一直在寻找和自己聊得来的人。家里庇护自己的大人,小伙伴,好同学,好朋友,好伴侣,好同事……,哪怕是老了,待在楼下院子里也在找一个能聊得来的老伙伴。寻找聊得来的人是为了抒情和解忧,甚至困惑时出出主意,听听建议。就像杨百顺一样,娶不娶吴香香,拿不定主意了就去找传教士;巧玲有事找养父商量;牛爱国婚姻问题问姐姐牛爱香……但是,聊得来的人也分三六九等,问了又怎样?每一个决定和建议不一定全对。对了还好,那错了呢?事实是人的一生,事业,婚姻,身体……不会事事如意,正所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遇到不如意不能纠缠在不如意中,因为人过的是日子,而且以后的日子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