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祭侄文稿书法作品评价(祭侄稿祭书英烈与悲壮之美的天下第二行书)

祭侄文稿书法作品评价(祭侄稿祭书英烈与悲壮之美的天下第二行书)纵观整幅文稿,首先体现在一个“真”字上,颜真卿独坐感怀,抚案悲悼,写此祭文草稿,以慰亡灵。在书写中,纵笔豪放,一泻千里,文中枯笔疾涩,多次涂改,章法左右飘忽不定,字距、行距变化较大,皆不符合所谓的审美规范,与他的《争座位帖》《告伯父文稿》相比,少了章法与行笔气势,但通篇的英风烈气,悲恸伤怀的真实情感跃然纸上。可以说,颜真卿的所有书法都体现出忠臣良将,正色立朝的正气大象,而唯有此稿,让我们看到颜真卿浩然正气背后的真性情。颜真卿在政治上并不是一位善于明哲保身之人,甚至因过于刚正而遭嫉恨,他明知赴死却义无反顾,用自己一生写就忠君爱国的书法篇章。在颜真卿的身上,验证了“书如其人”至真妙理,以“至善为德”为准则的审美规范,这种规范与当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甚能融合统一。可以说,王羲之以“中和之美”筑起魏晋书法的第一座丰碑,颜真卿则是以他的“气格之美”树立起盛唐书法的又一座高峰。(节选自孟云飞、孙秀

孟云飞 孙秀明/文

如果说《兰亭序》给我们展现的是中正和雅之美,那么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展现给我们却是基于忠君爱国的正气抒怀。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一身正气,满门忠烈。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谋反,“安史之乱”爆发。河北二十四郡望风投降,平原太守颜真卿联络其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率兵20万,光复土门等十七郡,成为大唐天下最为灿烂的爱国旗帜。

祭侄文稿书法作品评价(祭侄稿祭书英烈与悲壮之美的天下第二行书)(1)

叛军史思明反扑常山,颜杲卿孤城奋战六天六夜,终因箭尽粮绝,城池失陷,颜杲卿、顔季明等颜氏一门30余口被残忍杀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颜真卿派人到河北寻访杲卿、季明尸骨,仅寻得季明头骨;颜真卿悲痛交集,奋笔写下《祭侄季明文稿》。

祭侄文稿书法作品评价(祭侄稿祭书英烈与悲壮之美的天下第二行书)(2)

作为大书法家的颜真卿,此时无意于书,而是将对侄子的爱,对贼人之恨,对英雄惨亡的痛惜,对颜氏家门不幸的哀伤,对安史国殇的忧思,一并于书。颜真卿的悲痛情绪,随着对事件的回忆近似于失控,“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八个字墨色浓厚,突出放大,充分反映他失去亲人的切肤之痛。最后,行笔逐渐加快,几近狂草意态,悲痛情感象火山一样迸发而出,“抚念摧切,震悼心颜”、“ 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发出大唐国难时最为悲壮的呐喊。

祭侄文稿书法作品评价(祭侄稿祭书英烈与悲壮之美的天下第二行书)(3)

纵观整幅文稿,首先体现在一个“真”字上,颜真卿独坐感怀,抚案悲悼,写此祭文草稿,以慰亡灵。在书写中,纵笔豪放,一泻千里,文中枯笔疾涩,多次涂改,章法左右飘忽不定,字距、行距变化较大,皆不符合所谓的审美规范,与他的《争座位帖》《告伯父文稿》相比,少了章法与行笔气势,但通篇的英风烈气,悲恸伤怀的真实情感跃然纸上。可以说,颜真卿的所有书法都体现出忠臣良将,正色立朝的正气大象,而唯有此稿,让我们看到颜真卿浩然正气背后的真性情。颜真卿在政治上并不是一位善于明哲保身之人,甚至因过于刚正而遭嫉恨,他明知赴死却义无反顾,用自己一生写就忠君爱国的书法篇章。在颜真卿的身上,验证了“书如其人”至真妙理,以“至善为德”为准则的审美规范,这种规范与当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甚能融合统一。可以说,王羲之以“中和之美”筑起魏晋书法的第一座丰碑,颜真卿则是以他的“气格之美”树立起盛唐书法的又一座高峰。

祭侄文稿书法作品评价(祭侄稿祭书英烈与悲壮之美的天下第二行书)(4)

(节选自孟云飞、孙秀明《数象综合法视角下行书的发展与审美》,原载于《书法赏评》 2020年第4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