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语文中考儒林外史名著题(中考带你学名著)

语文中考儒林外史名著题(中考带你学名著)张静斋听完这件纠结的事情,连忙摇头。他告诉汤奉,作为皇帝的臣子,心里面只能有皇帝,绝对不能违反皇帝的命令。为了让汤奉不掉以轻心,张静斋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皇帝有一次拜访刘伯温,正巧碰到江南张王送来一个菜坛子。皇帝要求当面打开,结果发现里面装着满满的金子。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行贿,这可把皇帝气得够呛,于是刘伯温被贬了官,最后还被毒药给毒死了。有一段时间,朝廷禁止百姓宰杀耕牛,因为这样才能保证粮食的生产。有一个人很想吃牛肉,他想来想去,决定贿赂知县汤奉,于是托人送了五十斤牛肉给知县。知县碰巧也想吃这些牛肉,但又不敢违抗皇帝的命令。正在知县感到纠结的时候,乡绅张静斋与举人范进来拜访他。于是汤奉就问张静斋的意见。欢迎你和我一起读名著。今天我们继续来讲《儒林外史》。在上一部分的故事情节里,我们介绍了几个为科举中了魔怔的人,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的毒害可见一斑。今天,我们来讲讲《儒林外史》中更具讽刺性的一部分

@等你在清北 记得点赞,转发[点亮平安灯][玫瑰]

语文中考儒林外史名著题(中考带你学名著)(1)

思维导图

《儒林外史》(二)

一部“外史”,映射出怎样的正史?

欢迎你和我一起读名著。今天我们继续来讲《儒林外史》。

在上一部分的故事情节里,我们介绍了几个为科举中了魔怔的人,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的毒害可见一斑。今天,我们来讲讲《儒林外史》中更具讽刺性的一部分,通过文字来见见那个时代的贪官污吏,从另一个角度看看本书所批判的怪象。

一、贪官污吏:民不聊生的社会悲剧

有一段时间,朝廷禁止百姓宰杀耕牛,因为这样才能保证粮食的生产。有一个人很想吃牛肉,他想来想去,决定贿赂知县汤奉,于是托人送了五十斤牛肉给知县。知县碰巧也想吃这些牛肉,但又不敢违抗皇帝的命令。正在知县感到纠结的时候,乡绅张静斋与举人范进来拜访他。于是汤奉就问张静斋的意见。

张静斋听完这件纠结的事情,连忙摇头。他告诉汤奉,作为皇帝的臣子,心里面只能有皇帝,绝对不能违反皇帝的命令。为了让汤奉不掉以轻心,张静斋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皇帝有一次拜访刘伯温,正巧碰到江南张王送来一个菜坛子。皇帝要求当面打开,结果发现里面装着满满的金子。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行贿,这可把皇帝气得够呛,于是刘伯温被贬了官,最后还被毒药给毒死了。

汤奉一听,可不敢收这些牛肉了,急忙请教应该怎么处理。张静斋让他把送牛肉的人抓去打个几十大板,再游街示众,就可以显示对皇帝的忠诚了,升官发财也指日可待了。

区区五十斤牛肉,竟然要打几十大板,还拉去游街示众,你是不是也觉得这太夸张了?可汤奉不仅遵从了张静斋的建议,还做得更过分,他不仅打了那个人三十大板,还把这五十斤牛肉堆在那人的枷锁上,让那个人只露出两个眼睛游街示众。

天气又热,牛肉到第二天就生蛆了,到了第三天,那个人就被闷死了。对汤奉而言,在自己的仕途面前,人命都不是什么事了,因为这正是他向皇帝表忠心的好机会。他的这份“忠心”也的确被看到了:按察司不仅没处罚汤奉,还向受害人问罪。如此草菅人命的官吏,如此荒诞可笑的事,居然是朝廷一直鼓励的风气,难怪小小的知县一年下来也能搜刮八千两银子啊。

还有一个官员叫王惠,他可是个“有主见”的官员,这里“有主见”要打个引号。俗话说得好:“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多数官员上任后都想大干一番,在百姓那里留个好的印象,可这个王惠却不是这样。

王惠刚一上任,就迫不及待地谋取私利。他四处打听如何在当地做权钱交易。他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弄肥自己的口袋,也为了这个目的不择手段。王惠动不动就使用酷刑,搞得百姓们做梦也害怕被他找上门来。这么一个贪官酷吏,竟然还得到了“江西第一能员”的荣誉,甚至被举荐成了南赣道员,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在那个时代做一个贫苦百姓,想保住脑袋就够难了,更别提保住口袋里的几块铜板了。

不过让人痛快的是,王惠得到了一个非常讽刺的结局。宁王在江西起兵造反,跟中央政府对抗,在捉到王惠以后,宁王不仅不处置他,还给王惠升官。重利忘义的王惠立刻投靠宁王,做到了江西按察司这个更高的官职。

但造反闹了两年,宁王失败了,王惠也成了乱臣贼子,被朝廷四处缉捕。他赶紧逃走,躲到了四川成都的和尚庙,做了二十多年的和尚,成天提心吊胆过日子。王惠的儿子,千里寻父才终于找到他,王惠却根本不敢相认,生怕身份暴露。最后,王惠死于自己的恐惧。

二、主要人物分析

《儒林外史》这本书,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民不聊生。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上要面对着无良的贪官酷吏,下要面对着贪婪的土豪劣绅,这些人打着伦理道德的幌子,做着危害百姓的勾当,而占了人口大多数的百姓,对欺压他们的人毫无还手之力。我们来看今天讲到的几个人物形象:

汤奉,是本书中典型的贪官污吏之一。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他,便是“一切向钱看”。在他眼里,人命也不如金钱来得重要。在他心中,造福人民的事情远远不如填满自己的腰包有吸引力。他的价值观和金钱观极其扭曲,可最令人悲哀的是,他这样的官僚在当时并不少见。

张静斋既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一个被科举毒害的知识分子,也是趋炎附势的为害者,代表着官僚阶级的典型,危害百姓。范进中举后,大家来道喜,结果一听说张静斋来了,呼啦啦全都跑了,可见此人口碑极差,攀龙附凤。虽然范进算不上什么人中龙凤,但毕竟跟以前不一样了,所以张静斋赶来一口一个“世兄”,给范进各种好处。从他的身上,贪官污吏的劣根性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王惠是一个典型的贪官形象。看似一表人才,内心却非常不堪。但王惠所体现的不仅仅是他本人的虚伪和圆滑,也代表了科举制度培养的一大批庸才。有一句话说得好:“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整体大环境如此糟糕的情况之下,出淤泥而不染又谈何容易。可以见得,当时的科举制度并不只荼毒了读书人的心灵,对于各个阶级的人民来说,也是一种非常残酷的迫害。

三、作品主旨

《儒林外史》取了一个明代的故事,但是反映的是吴敬梓所处的清代的情况,当时的社会发展就看两个方面,一个看经济的发展,一个看当时的政治和文化。当时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阶段,经济发展应该说是比较繁荣的,社会也比较强大。但是,政治和文化上,它有一种压迫,对于文人的钳制是非常严格的。其实,经济越发展,越能够让人的追求更狭隘,更简单一点,就是整个官场的腐败,会直接影响到文坛。

《儒林外史》这部分内容的主旨是讽刺腐败的吏治。腐败的制度培育出了一批腐败的官员,这些毫无良心的官吏重利忘义,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劳苦大众之上。正是这些人,一步步将整个朝代推向终结。今天我们讲的贪官污吏这部分,深刻揭露了腐败的统治阶级,侧面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凄惨生活。官员以上欺下,百姓诚惶诚恐,他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而这一定程度上是由制度造成的。

好,《儒林外史》有关贪官污吏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接下来讲第二道儒林外史的中考题,这道题的难度是个进阶,请你别忘了点赞转发给更多的宝宝们~

中考真题解析

分类把握众多人物形象

题干是:

《儒林外史》人物众多,形象繁杂,同学们在共读此书时,从不同角度对人物进行了梳 理。

标答是:

(1)正面(或其他表示肯定褒扬的词。)

(2)反面(或其他表示否定贬抑的词。)

(3)王冕(或填“迟衡山”等其他符合要求的人物亦可。)

(4)这样分类整理,有助于更清晰地了解小说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儒林外史》以描绘各种各样的官场,儒林当中的人物为主,它主要不是讲故事,它主要是讲人,以人为主。因此,想把握这类的小说,我们就要学会给人物形象分类,来把握众多的人物形象。

那么,依据什么来分类呢?我觉得首先可以分几大类:一、主要形象还是次要形象,也就是,谁的故事是主要来讲的,哪些人的故事是一笔带过的;二、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三、与主题相关的两方面形象,我们之前讲到了儒林外史的主题是对于科举制度的讽刺,那这个分类就可以分成热衷科考的和不屑科考的。

我们先来看第一类,主要形象和次要形象。

比如说这里的主要形象,咱们举杜少卿为例。杜少卿是《儒林外史》当中难得的好人。这个好人,我们看一看他主要有哪些事件,比如说他特别善良。他们家有一个门客,杜少卿把他像祖宗一样对待;听说杨裁缝家特别缺钱,杜少卿自己其实都没钱了,还把自己的衣服当了也给杨裁缝接济;别人把他的 20 两银子拐走了,他也只是一笑而过;把他的田产卖光了,那他就卖文章,卖文字,他非常淡然地对待生活。杜少卿这个形象,它就是主要描写的。

另外,包括虞育德、严监生,这些人都有完整的故事。而与之相对的,就是次要形象,比如我们来看杜少卿家,有娄老伯,就是我们所说的娄焕文,是给杜少卿家看田产的。按理说看田产应该是非常有油水的,结果,这个老人家在他们家吃的跟佃户一样,如果有佃户多备两样菜,想小小地招待一下娄老伯,这老人家就把菜退回去。他的儿子和孙子要来看他,他就给打发回家,不许他们在这儿住,因为怕他们占主人家的便宜。老人家的两个儿子、四个孙子,一直一贫如洗。

虽然杜少卿的故事主要是描写杜少卿的人品,但是,次要的,他们家看田产的老人都是这样,足以看得杜少卿的伟大,是不是?

同时,我们又要了解第二类,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说白了,就是好人还是坏人。正面就是肯定、褒扬,反面就是否定、贬抑。正面的形象,除了杜少卿,还有虞育德。虞育德是属于在这里头不愿意当官,考中之后,不像范进中了举之后就疯了,他就只是平平淡淡,而且中举之后他会热心地帮助别人,这就是所谓的好人、正面,也就是寄托了作者吴敬梓的理想的一面。

那么,有好人就有坏人,比如牛浦郎,牛浦郎本身是一个无德的小子,既没有什么水平,还冒充别人。他一看有个叫牛布衣的人死了,这个牛布衣的诗写得好,牛浦郎就立刻给自己改名叫牛布衣,然后到处去攀附权贵,攀附权贵之后,就停妻再娶。两组对比,这就看出一些人看到权势、看到财富毫不在乎,而另外一方,有人就使劲地冲上前去。

那么,这里头还有比较特别的,比如沈琼枝。沈琼枝是一个女子,被她爸爸嫁给了一个富豪。他爸爸也不知情,以为是明媒正娶的,结果是拐卖,等于是过去做侧室。过去的女子也就认了,但沈琼枝坚决地斗争,而且又有智慧,又有勇气,最后一直跑到南京勇敢地求助。在那时候,别说官场,就是整个时代,一个女子能够有勇气,有智慧,那么决绝,最后还能跟杜少卿他们做成朋友,参与殿试,中了进士,这就是传奇般的人物。这样的人 物,肯定就是正面形象。

第三类、和作品主题相关的人物。同样都是儒林当中的人,有热衷于科考的,也有不热衷于科考的,我们也可以这样来分类。热衷科考的,我们太熟悉的故事,范进、周进、匡超人。你看匡超人,原来那么孝顺,结果一旦考取了功名,一下就腐化变质了。还有压根儿就不考的,对科考不屑一顾的,比如说杜少卿啊,庄绍光啊,还有小说一开始介绍的王冕这样的人。

所以说,我们从这道题里也能获得一些启发。我们在读《儒林外史》这本书的过程中,你去看人物,可能看起来稍微有点乱,我建议你不妨把它改成《XXX 小传》,这里这么多的人物,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深,哪怕他滑稽、搞笑,或者他特别坏,坏到极点,你都可以根据人物的特点对这些人物做个基本的分类。

按照今天讲到的几类:一、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二、好人还是坏人;三、与主题相关的分类。本身吴敬梓着重写的就是两类,热衷于科考的和不屑于功名的。能够把人物分类了解,分类记忆,也就让我们能更好把握这篇小说。

后续,我们接着讲《儒林外史》(三),我们将聚焦那个阴暗时代的闪光角色,看看他们“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好品质,请你别忘了点赞,转发,关注[灵光一闪]…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