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种植研学(花生梦想终生花)
花生种植研学(花生梦想终生花)外出参加展会合影“以前的花生品种杂,纯度低,为了提高花生纯度,我们就自己开始做试验田。自己试验品种成功后,就带着当地的农户种,基本上是越种越纯。”崔元绍说,他们现在采用“公司 基地 农户”模式进行新品种试验、繁育、加工,实行“一村一种”,一边是为了提高花生产量,另一边是提高农户积极性。他们对于当地农户的花生种子收购价格比市场价格每斤高出五毛钱,这让很多农户跟着受益,一提公司名字,当地农户都熟知。花生长势较好“一边是公司喜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一边是家中添孙,真是高兴啊!”当记者初次联系到崔元绍的时候,他还沉浸在双喜临门的喜悦中。车间机器轰隆声不断,崔元绍和陶成军正忙着盯着机器给花生脱壳,也就是俗称给花生“扒皮”,按照一亩地的用量分装,一箱花生种子是30斤。他们做过实验,在平度一亩地播种30斤种子,最后能够收获一千到一千三百斤净花生。从4月25号开始,山东鲁西南地区开始春花生播种,而青岛气
文/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钟迎雪 图/受访者提供
风正好加力,惠农正当时。
4月10日下午,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如今,越来越多的新时代农民被“看见”。
从在心里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到历经二十年的花开花谢,青岛两位农民崔元绍和陶成军终于成了“花生专家”,先后育出6个花生新品种,成功被农业农村部列入非主要农作物物品登记。近日,他们创办的青岛华实种苗有限公司,顺利上榜2021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名单。是什么,让两位青岛农民迸发出如此之大的能量?
花生长势较好
“土专家”双喜临门
“一边是公司喜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一边是家中添孙,真是高兴啊!”当记者初次联系到崔元绍的时候,他还沉浸在双喜临门的喜悦中。
车间机器轰隆声不断,崔元绍和陶成军正忙着盯着机器给花生脱壳,也就是俗称给花生“扒皮”,按照一亩地的用量分装,一箱花生种子是30斤。他们做过实验,在平度一亩地播种30斤种子,最后能够收获一千到一千三百斤净花生。从4月25号开始,山东鲁西南地区开始春花生播种,而青岛气候因为受海洋影响,会晚几天,一般是从4月27号到5月5号期间完成播种。
“以前的花生品种杂,纯度低,为了提高花生纯度,我们就自己开始做试验田。自己试验品种成功后,就带着当地的农户种,基本上是越种越纯。”崔元绍说,他们现在采用“公司 基地 农户”模式进行新品种试验、繁育、加工,实行“一村一种”,一边是为了提高花生产量,另一边是提高农户积极性。他们对于当地农户的花生种子收购价格比市场价格每斤高出五毛钱,这让很多农户跟着受益,一提公司名字,当地农户都熟知。
外出参加展会合影
记者看到,在国家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名单中,平度市作为花生良种繁育基地成功入选。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与经济作物,在国内种植分布广泛,山东省花生产量一直居全国前列,胶东半岛是中国优质花生主产地之一。在“农业圈”的人都清楚,平度地处胶东半岛西部,是全国最大的花生集散中心,可谓是“中国花生之乡”。其出产的“平度大花生”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花生常年种植面积约30万亩,在花生育种和种植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老家是即墨的,因为平度花生产业发展较早且规模大,就选择在平度安家了。”崔元绍告诉记者,他今年已经52岁了,自己曾经跟着花生研究机构做过新品种繁育,经常会跟一些老专家打交道,时间长了,积累了丰富的育种经验。
崔元绍和陶成军在工厂车间检查种子质量
“我当时就在想怎么把花生业务做大,正巧遇到了崔哥,他比我大一岁,很投缘。” 陶成军告诉记者,他也是初中学历,之前常年从事花生收购业务,是平度南村镇本地人,哥俩有了共同创业目标后,决定一起抢占种业市场。
“当时那个老专家就跟我说,你们研究个品种试试,慢慢琢磨,我当时就感觉我一个初中学历的农民,很多专业学术语都不通,怎么能行呢。”崔元绍说,当时老品种花生的产量低,而且出油率也低,算是花生发展产业的瓶颈,要是能把种子育好,起码成功了一半。在老专家的再三鼓励下,2002年,两人把平度作为育种“首选地”,自主研究花生育种,开始尝试在家种地育种,专门在院内做了试验田,在父辈的帮助下,种下一批批花生。
车间人工挑出坏种
2002年8月16日,两人正式携手成立青岛华实种苗有限公司,专注花生种子育种。
“现在白天忙着种子加工,晚上还要填写一些申报表格,一刻不闲着。”崔元绍跟记者介绍,他们已经跟平度南村镇的部分村签订了制种合同,基本上每年都会从每个村收一到两个花生品种,从2008年到2015年,平度和即墨实行国家指定的供种,基本上都是分种到村里,现在他们公司可以提供原种。
崔元绍跟专家和种植户交流学习
曾连续两次折戟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早在2013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这句话就揭示农业其中真谛。
“一般人不知道,只有从事农业的才真正清楚,真的是累,育种的难度非常之大,因为气候的不稳定性,今年干,明年湿,就会受到影响,只能等待”。陶成军说,一粒小小的花生种子,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两人坚持认为,没有努力会白费,撒下的种子,终将在将来的某一天,结出丰硕的果实。
不同品种花生的试验田
“挨个挑,挨个看,挨个观察。”陶成军介绍,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在种的选择阶段,必须对单株在成熟后挖掘出来才能逐个进行选择,因而势必逐一过目过手,这个复杂的选择过程与其他作物育种是不能比拟的,过程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一年又一年,花开花落,转眼快十个年头过去了,崔元绍和陶成军两人开始极度渴望花生种子“收获”,2011年,终于等来时机成熟,两人带着自主育种的“华实一号”去参加山东省审定。
“如果说只是简单留个种,自己家种着吃这倒是无所谓,但是如果要推广和销售,是必须有身份的,需要审定登记。”崔元绍介绍,为了让他们的新品种花生拥有身份证,两人没少奔波。
在田地里给收获的花生分贷做标记
记者了解到,按照《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规定,新培育成功的花生品种,需要提出登记申请,经过国家权威部门进行DNA检测等品种测试并登记公告后,才算有了合法“身份”,才能进行推广、销售。
“就像是从小长大的孩子一样,真是投入感情了,不能放弃。”崔元绍告诉记者,他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去山东省参加了两年审定,都没有通过。他们当时了解到能够通过审定的种子都是出自正规的科研机构,还没有个人公司通过审定。虽然没通过有些失望,但崔元绍没有放弃,决心突破这个界限。
把花生进行晾晒
不负有心人,十年磨一剑。2018年,崔元绍和陶成军精心培育的首个花生品种“华实1号”,成功获得品种登记,收到了登记证书,这给了两人更大的信心。随后加上花成3号、实花1号、华实2号、华实9616、花冠1号共6个良种,全部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登记审定。
崔元绍进地必备的工作包
“为了拿下竞争市场,我们就要有自主产权的花生好品种,我们就自己培育,既让它成熟期早、产量高、还要适合耐涝耐旱,这样农户也能放心选择种植。”陶成军跟记者详细介绍了他们的华实9616号品种,是以花育16号变异株系统选育而成,是一种高产优质早熟大花生新品系,在当地已经推广种植,收获的果实数量和质量都不错。
香甜的花生
“我们粗略算过,在播种前,基本上每天发往全国各地的花生种子达100吨左右,年销售额1亿元”。崔元绍介绍,由于已经培育好的6个花生良种受到赞誉,所以他们公司的订单销量一直不错,除了山东省内,还销往河南、江苏、安徽、辽宁、新疆、云南等省份,其中“华实1号”一经上市就受到了市场欢迎,并出口至韩国、日本等国家。
农民给博士上课
“自从花生种子在全国走俏后,青岛还有其他地市组织了很多下乡参观学习活动,很多科班出身的研究员来我们这里现场观摩,有不少是博士。”提起自己给博士讲课,崔元绍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崔元绍随时记录
“从2010年开始,收到当地邀请,我就到外省去讲课,特别是东北三省,每次都是春节后去,每年二月二都是在那理发,这让我印象很深。”崔元绍虽不是科班出身,但是已经有了丰富的育种以及种植经验,在当地给农户们传授何时播种、发芽、何时施肥、何时开花,结果、储藏,一株花生能出多少果,怎么判断长势等技巧和方法。手把手教当地农户熟练掌握花生的各种指标、比如抗病性、抗旱性等。
记者注意到,崔元绍有个工作包,装着纸笔、标记纸片、网状尼龙袋等必备物品,特别到了收获季,还要带着电子秤,用网状尼龙袋把花生套起来,给不同杂交形状和果型做好储存和标记,一点都不能马虎。
多年成果,保留的种源
“学农业,理论和实践是要结合的,好成果离不开实践,在地里一待就是好几个钟头,在这一点上,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愿意吃苦的确实少。”崔元绍感慨,实践是育种技术成败的关键,两年前,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办了高油酸花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当时来的年轻人并不多,这让他颇感惋惜。
崔元绍在地里展示收获的花生
不仅仅是育种,参加展会也是一个“功夫活”。记者观察到,在崔元绍的朋友圈,记录着自己每年奔波在各地参加展会的照片。与其他参展商不同,每次参加展会,除了宣传册,他们会携带各个品种的花生,用尼龙网袋分装好,连叶带花生果实都扎在一起,挂在宣传版的显眼处。
走到哪,工具包带到哪
“以前都是销售国家统一审定的种子,属于卖别人的品种,现在我们自己的花生种子通过审定了,肯定是要大力推广自己的种子。为了打开销路,叫响品牌,他们开始琢磨参加展会,没有个十年八年,是积累不来好口碑的,最少也得三五年。”崔元绍说,基本上每年都会在展会上遇到熟悉的同行,很多都是深耕农业领域多年才积累下的客源和人脉,因为种植农作物,从种子站到农户,需要大家认识品牌,认可种子,尝试种植才能有收获,否则只是空口表达,农户很少会相信陌生企业。
为了在这个行业内深耕,崔元绍和陶成军一起参加全国种子交易大会以及各省市举办的种子信息交流展览会,河北廊坊、河南郑州、辽宁沈阳等地,都留下了两人的身影。
崔元绍在播种前做好标记
探索一年两熟
讲,“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要弘扬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把这件大事抓好。”崔元绍和陶成军充分诠释了这种精神,把土地当成了家。
分类保存各个品种花生种子
“育种不下地,怎么能成功呢,袁老之前哪天不是在地里观察水稻,稻田就是他的家,要接地气,更要务实。”虽然已经是青岛华实种苗公司的董事长,但是崔元绍依旧在地里观察花生长势,亲自人工授粉几十个组合。通常情况下,培育面积仅有一分地大小,但却需要崔元绍和陶成军亲自悉心 “照顾”。
“到地里观察,心里才能有数,也可以多琢磨一下。”崔元绍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花生的叶子会在早晨打开,到了晚上会合上,但是认真观察就会发现,不同的花生品种,叶子开合时间都是不同的。有的花生品种叶子会早开,有的花生品种的叶子会晚合,这些都需要用心去认真观察,这些细小的差异也会影响果型等变化,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全身心投入进去。
在田地里给收获的花生分贷做标记
“刚开始研究育种的时候,外出学习的机会太少了,而且周期太长,春花生一年才收一拨,一天跑好几趟地,蹲地里观察。”回忆起育种的过程,虽然辛苦,但崔元绍并未向记者过多诉说自己的辛苦,他认为,这也算是一份农民的“快乐”,每年收获季节,轮到花生新品种测产和纯度鉴定的时候,是他最盼望也是最忐忑的时候。
“我这个眼睛视力都变差了,经常眼花,看得多了格外花。”崔元绍会亲自在田间地头进行人工授粉,花生开花的季节一般是七月,太阳炙烤着大地,平度的气温比青岛市区要高,特别是在田间地头里,需要用消毒后的镊子趴在地上授粉,杂交方式也不同,有单交、三交、双交、回交等方式,需要根据不同品种随时进行调整。
崔元绍在地里人工传粉
“我们选择在早晨7点到9点,下午4点半到6点半这两个时间段进行人工授粉,成与不成真是碰运气,需要控制好时间。”因为天气炎热,经常不一会就大汗淋漓,也最怕下雨更加闷热,脚陷在泥土里,崔元绍最怕自己的汗水滴到花上,影响授粉效果,完成人工授粉后,还要穿梭在试验田里,及时标记,不同系的改良,尤为关键。
外出参加展会
“二十多年了,这一路走来,确实有过曲折,但是也算是碰运气,坚持下来,就碰到了好运气。”从对话中可以感受到,两位山东大汉也有着自己的一份认真与“柔情”,迄今两人已收集保存花生种质资源400多份,种质资源的研究,不仅可以鉴定出生产上直接利用的品种,更重要的是为将来的育种提供材料。记者看到,两人把各种种质资源都用一个个小纸袋包装好,用黑色签字笔做好标记,根据不同品种特点进行相应的储存。
做好留种标记
“因为平度是个农业大市,所以我们也探索一年两熟种植方式。”陶成军说,他们公司现在在高产基础上培育出适合一年两熟、小麦和花生套种的早熟品种花冠1号,这样能节省时间与空间,实现了“粮油双丰收”。
“毕竟我没有其他爱好,花生育种就是我的全部兴趣,这让我的生活每天都有奔头。”崔元绍从内心觉得,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特别是每次看到新品种的果型、种型等性状更稳定,也感谢自己跟搭档陶成军的执着。
做标记
咬定花生不放松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政府确实是为我们亮了绿灯,帮我们选址办厂,从老厂到新厂,一步一台阶。”陶成军告诉记者,南村镇被列为青岛市乡村振兴示范区后,当地花生产业就已经形成了产业链,还发展了一批农业机械公司,全部都是机械化播种与机械化收割,就连他们的种子也都是经过机器脱壳,崔元绍和陶成军采取 “公司 基地 农户”和示范繁育模式,公司现已拥有花生原种、良种繁育基地3万亩。
种子登记证书
“从农民到育种再到做企业,路要一步步走,也得益于南村镇给予我们企业积极支持。” 陶成军介绍,2011年3月,南村镇政府帮助他们企业征地15亩,助力企业建设完成仓储7000平方米,现在已经成为育种、繁种、推广、服务等一体的全产业链的专业化花生种子企业。
“国家政策、地方政策都让我们农民看到希望,也享受了一定的扶持,文件中连续两年对发展油料作物、提升油料产能进行强调,那就是重点发展方向。”崔元绍说,他们公司连续7年承担了中央财政补贴花生项目,累计面积达到 10万亩,直接受益农户6万多户。他非常关注国家政策,特别是每年的三农一号文件,他都会从头到尾的研究学习,将种子作为“芯片”,这让他看到了国家的战略,也作为一个基层农民,感觉自己的热切期盼有了回应。
晾晒分包好的花生
“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不管走到哪都是农民,想让大家伙都吃上咱们的国产花生油。”崔元绍介绍,当地农户一般会找当地作坊榨花生油,自己种的花生榨出来的油,香味浓厚,健康无公害。
“时代在变,科技在发展,市民的口味在变,品种也在变,只有继续探索才能守住市场,也算是给当地农户做好风向标。”崔元绍告诉记者,因为各种高油酸花生品种陆续上市,他们公司原有的品种优势逐渐减弱,削弱了市场竞争力,所以他们也在抓紧进行高油酸品种花生的良种繁育,能够实现“高产、优质、抗病”的高油酸良种,以便于带动当地百姓继续种植增收。
“两个人的力量有限,有了科研力量,便于更好实现育种效果。”陶成军介绍,他们的青岛华实种苗有限公司已与山东花生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达成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示范育种基地,并且拥有稳定的花生原、良种繁育基地3万亩,在明年年底有望增加新品种,完成登记。
花生长势较好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看似小小的一粒种,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一头连着百姓生活,寄托着深深的牵挂,当时我看完这段话,内心感触很大。”崔元绍说,自己看完之后就在手机上收藏了链接,在心里记住了这份“牵挂”。
“五十知天命,如今到了我这个年龄,已经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干育种这么多年,不单是为了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崔元绍跟记者坦露,他更想做的是能带动当地老百姓多增收,他跟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一斤花生多增值五毛钱,两万斤就能多出一万块钱,这一万块钱对于普通农户来讲,不是一笔小数目。
崔元绍和自己的华实一号花生地合影
“我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干多久,能干得动就干,儿子和儿媳妇都是大学科班出身,精通计算机互联网,下一步就要让年轻人好好发挥作用了。”崔元绍记者表示,他希望年轻人能够将所学发挥在这片热土上,计划下一步让他们通过电商的形式让平度花生提高知名度,进行一系列精细化,市场化的品牌包装。
“从26岁那年,开始和种子打交道,现在已经过去27年了,我这个农民,用二十多年只干了一件事,还是很值得的。”当记者提及是否尝试其他种子育种时,崔元绍给出了自己的想法,因为花生育种是最基础的育种,其他农作物育种更为精细也更为复杂,为此自己就选准了这一个方向,坚定不移走下去。
崔元绍在烈日下亲自人工传粉
四月底,平度农户们把一粒粒花生良种播撒在田间地头,历经一百三十天左右,到金秋迎来丰收。那时,不管企业发展规模如何,不管名声再大,崔元绍和陶成军两人埋头只干一件事——奔波在平度南村镇的花生田地里,亲自看看果型与产量如何,继续将希望播撒在下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