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客的痴情时刻(心怀浪漫与抱负的剑客)
剑客的痴情时刻(心怀浪漫与抱负的剑客)李白还东游齐鲁,与孔巢父、韩凖、裴政、张叔明、陶沔五人共同隐居在泰山南边的徂徕山,当时人称为“竹溪六逸”。之后便南下漫游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经过多年的游历,使他名声大噪,又结识了道士吴筠和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终于得到了唐玄宗的诏书 “名动京师,上皇闻而悦之,召入禁掖”。至此李白终于得到了实现他用世志向的机会,仰天大笑出门去,便执鞭跨马,走向长安。 李白先后结识了孟浩然、隐士司马承祯、胡紫阳、元丹丘等名士。二十七岁是已颇具声名,有人称“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彻,句句动人”。三十五岁离开安陆到山西太原,又结识了元参军和后来的唐朝名将郭子仪。 “盛唐三绝”——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而李白还曾拜剑圣裴旻为师,他的剑术精湛,甚至达到开宗立派的境界。崔宗之说他“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他说“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长剑
心怀浪漫与抱负的剑客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一《侠客行》中的妙句是李白为歌颂嫉恶如仇的侠士之风所写,也将李白潇洒,飘逸的形象表达得淋漓尽致。
剑,常伴李白左右,李白之剑,下指恶事小人,上指沙场奸臣;浪游,是他生命不变的主题,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浪游客居,交天下名士,登四海仙山,方成诗仙之名。
李白的剑有两柄,一柄手里的侠客之剑,另一柄则是他心中的抱负之剑。他生平常常把剑带在身上,遇着酒酣或有感慨时就扶剑扬眉,起舞或吟啸。崔宗之说他“袖有匕首剑”,他自己说“高冠配雄剑”、“锦带横龙泉”,又说“醉来脱宝剑,旅憩高堂眠”,可知剑是不离身的。
“盛唐三绝”——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而李白还曾拜剑圣裴旻为师,他的剑术精湛,甚至达到开宗立派的境界。崔宗之说他“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他说“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
剑,是他的武器,也是他壮志的象征。“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一命不沾,四海称屈”,他抱负之大,以当事之务为己任。他拒绝了广汉太守的引荐,不求小官,只想“投竿佐皇极”,“奋其智能,愿为辅弼”。无论在春风得意之时,还是潦倒落魄之际,李白心系天下的抱负从未减退,就如同一直陪着他的剑。
李白先后结识了孟浩然、隐士司马承祯、胡紫阳、元丹丘等名士。二十七岁是已颇具声名,有人称“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彻,句句动人”。三十五岁离开安陆到山西太原,又结识了元参军和后来的唐朝名将郭子仪。
李白还东游齐鲁,与孔巢父、韩凖、裴政、张叔明、陶沔五人共同隐居在泰山南边的徂徕山,当时人称为“竹溪六逸”。之后便南下漫游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经过多年的游历,使他名声大噪,又结识了道士吴筠和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终于得到了唐玄宗的诏书 “名动京师,上皇闻而悦之,召入禁掖”。至此李白终于得到了实现他用世志向的机会,仰天大笑出门去,便执鞭跨马,走向长安。
三年的长安生活,表面得意,但李白越来越发现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昏庸的朝堂,勾心斗角的官场让他厌倦,他受不了这种拘束。不能实现理想和豪放天性让他又开始了浪游人生。
李白又以河南开封为中心,“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第二次的漫游放下从政,但依然心系天下,壮心丝毫不减,做下了千古名篇《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又结识了诗人杜甫,两颗文坛巨星的晤聚是不可磨灭的一段佳话,这是李白这一时期最大的收获。杜甫非常佩服李白的诗歌才华,“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规劝李白收敛狂放的作风,“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但李白终究是李白,他的狂傲和自我的坚持是深入骨子里的,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改变。这一段浪游持续了十年,直到安史之乱爆发。
李白终究是仙,诗仙,酒仙,剑仙,仙人理应是飘逸潇洒的。从他所学的文章和剑术,就已经注定了他的故事,从手中的三尺剑到心中的万丈豪情,不灭意志,从超世才华到理想难酬,浪游天下。只属于这一方天地,存在于拥有同样情怀的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