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20道题(乘法交换律a)
乘法交换律20道题(乘法交换律a)我指着昨天刚到的一箱抽纸,对他说:“你观察一下这箱纸巾,数一数,看上面一共有多少包纸巾呢?”早上,在儿子出发去幼儿园之前,我让他过来观察一样东西。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个让五岁的小朋友明白乘法 a × b = b × a 这个交换律的案例。乘法交换律01
在我们的印象中,学习数学科目的时候,就是需要记住大量的数学公式。这公式一不小心记错了,或是没记住,数学考试就糊了。
用通俗的话来说,这些公式就是计算的套路。用官方的语言来解释,数学公式就是数学的逻辑规律。
可这规律,毕竟是从具体的现象中提取出来的抽象东西。当年处于低年级学习的我们,往往理解不了它们,纯靠背诵公式也阻挡不了当年数学的塌方呀!o(╥﹏╥)o
如今,数学又是我们学习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目,该如何让我们低龄的孩子明白和理解这抽象的逻辑呢?
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个让五岁的小朋友明白乘法 a × b = b × a 这个交换律的案例。
乘法交换律
01
早上,在儿子出发去幼儿园之前,我让他过来观察一样东西。
我指着昨天刚到的一箱抽纸,对他说:“你观察一下这箱纸巾,数一数,看上面一共有多少包纸巾呢?”
纸巾
于是我们一起,先数上面一排,一共有10包纸巾。接着我们再数一下,有多少排这样的10包?一共是有3排。
我就问他:“每一排有10包纸巾,有3排,也就是3有个10包,所以一共有多少包纸巾呢?”
儿子马上回答:“一共有30包。那不就是 10 × 3 了吗?”
“是的,你说得没错。那我们再换另一个方法,这次是先数一数竖列下来的,每一竖列有多少包纸巾呢?”我引导他继续用另外的方法去数。
儿子一眼就看出了一竖列是有3包纸巾。
然后,我让他再数一下,有多少个“3包”这样的竖列呢?他也很快数出了一共有10个这样的竖列。
我接着引导:“嗯,有10个“3”。而刚刚我们也一起数过了,一共是有30包纸巾的。所以,也就是说 3 × 10 也等于30,是不是跟刚才的 10 × 3 的结果是一样的呀?”
说到这里,儿子突然恍然大悟地叫起来:“妈妈我知道啦,我知道啦!”
他一边手舞足蹈地用手分别划过上面的第一横排和左边的第一竖列纸巾,一边兴奋地说:“这上面是 10 ,这边是3,所以就可以说是10 × 3,也可以是 3 × 10 !”
看着他那小脸蛋上洋溢着发现新大陆似的喜悦,我知道他已经理解了,便马上肯定了他这个细致的大发现!
我想,等他上小学之后学到乘法交换律时,一想到这箱纸巾,还会觉得这个公式陌生和难以不理解吗?
这一箱小小的纸巾,不但解释了一道数学公式,还可以解释“面积”的概念。甚至,如果一箱中还有几层这样的纸巾,同时还能解释“体积”的概念呢。
02
这样简单的小方法,就能让孩子明白和理解高级的抽象数学公式,原因很简单:
第一,孩子的思维发展特点是由具象到抽象,低年龄的孩子是用具象思维来思考的。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形式运算阶段出现在11-15岁,它的典型特征是抽象思维的发展与完善。
所以,借助具体的实物,让孩子看见抽象的数理逻辑,符合孩子的思维认知发展特点, 孩子自然而然就能理解了。
第二,从数学的发展历程来看,每一个抽象的数字、每一条抽象的数学公式,都是来源于每一个具体的数量、代表着实际的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从具象→抽象,是数学发展的自然规律。
所以,学习数学,遵循具象到抽象的学习过程,也是遵循了数学发展的自然规律。
理解了以上两点,相信你也能帮助孩子学好数学哟。
那么,曾经的你对数学的学习又是怎样的呢?欢迎到评论区留言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