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化教学优秀教学设计(为每一个学生而设计)
精准化教学优秀教学设计(为每一个学生而设计)根据霍兰德的职业兴趣量表,学生可以大致被划分为六种职业倾向的类型,即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实际型、调研型和艺术型。每种类型都基于该类型的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要使任务设计更加个性化,在关注学生既定的能力层级差异之下,还应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心理差异,如职业兴趣偏好。但是,为每一个学生而设计的课堂,除了关注到学生学情上的异质化之外,还应该研究学生的学习风格。比如,有的学生更适合通过阅读来熟悉单词,有的学生则偏好于听录音来学习单词,有的则适合动手边写边记,或者通过活动来拼接单词的形式来记忆。不同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也提醒老师在教学准备、教学评估等环节上,要不断尝试给学生更多的选择,让每一种风格都拥有它自己的表现空间。基于相同学习习惯的分组教学,不但可以很快打破组内沟通的隔膜,而且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组内学习、讨论的效率。基于职业倾向的任务设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探索多种培养的方式,“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传统的个性化教学往往只是基于学生静态差异而展开,如能力层级的差异、问题的差异、任务的差异等等,却很少关注学生学习这一动态过程中的差异。要在个性化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完整地发现学生,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风格、智能发展,甚至是职业倾向等方面有更多地关注,并基于学生的能力差异(静态)和学习过程(动态)来进行更加完整的个性化教学设计。
基于学习习惯的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要实现个性化教学的目标,首先必须弄清在学情上存在的异质化。这种异质化可能是由于学生的能力层次的差异,也可能是因为年龄的差异(混合教学班),也可以是因为学习进度的差异等等。分组教学可以出于同伴学习的动机而设置,激发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也可以是出于为不同学生提供差异化的学习任务而设计,让不同学生都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收获和成长。
但是,为每一个学生而设计的课堂,除了关注到学生学情上的异质化之外,还应该研究学生的学习风格。比如,有的学生更适合通过阅读来熟悉单词,有的学生则偏好于听录音来学习单词,有的则适合动手边写边记,或者通过活动来拼接单词的形式来记忆。
不同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也提醒老师在教学准备、教学评估等环节上,要不断尝试给学生更多的选择,让每一种风格都拥有它自己的表现空间。基于相同学习习惯的分组教学,不但可以很快打破组内沟通的隔膜,而且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组内学习、讨论的效率。
基于职业倾向的任务设计
要使任务设计更加个性化,在关注学生既定的能力层级差异之下,还应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心理差异,如职业兴趣偏好。
根据霍兰德的职业兴趣量表,学生可以大致被划分为六种职业倾向的类型,即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实际型、调研型和艺术型。每种类型都基于该类型的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虽然学生的职业兴趣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会产生一些变化,但是,每种类型所对应的某些共同的性格特征,一者可能比较难以改变,二者可能对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优势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基于任务驱动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和自主提问是注重于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面对新的课程内容,积极开展自主学习,进行自主检测,寻求自主答疑的一种学习方式。当然,这种自主学习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全开放式的自主学习,而是带着明确任务的自主学习。如语文自主阅读需要概括出文段的主旨意思,数学自主学习需要完成一定的练习,英语自主学习需要提炼出一定的句式,政治自主学习需要构建出核心知识体系的框架,梳理出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等等。
完成自主学习只是这一个性化教学的第一步,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先进行自主诊断,发现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配合着自主学习时的疑惑,提炼出自主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真问题。问题比较集中的知识点,往往是本课真正的教学难点,相较于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师经验而确定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生提出的问题、沉淀的问题所形成的教学难点,更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能反映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基于这些真实问题的教学,自然更加具有个性化,课堂效率也更高。但是,如果我们把目标更多地聚焦到学生探讨这些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产生更多思维的碰撞,激发不同学生对于同一问题不同的观点和看法,那么,个性化的进程将不断完善。
基于多元智能的合作探究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把人类的智能界定为解决特定类型的现实世界问题的一系列能力,并将智力分为八种不同类型:文字/语言智力——运用词语和语言、记忆信息和创造想象世界的能力;逻辑/数学智力——复杂地思考和推理、运用数字以及认知抽象模型的能力;视觉/空间智力——把目标、空间维度形象化和创建心理影像的能力等等。
单一智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学习和实践是推动单一智能进步的方法,而学习和实践本身是调动多种智能参与的过程。与此同时,关于学习内容的设计,包括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实施方法的设计、小组角色及任务的设计都可以从多元智能的角度上进行更多相应的探究,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开发和利用多元智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更好地达到学习和教育的目的。
与单一智能相比,多元智能的交互碰撞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达成共识,这也就决定了它更加适合于开放性问题的合作探究,而非封闭式问题的解决。但是,让学生在不同思维碰撞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尊重不同的观点、认同不同观点的正确成分,最终达成积极的妥协,也是现代社会教育的目的。
打造精致、科学的个性化教学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学习本身就具有不同的学习动机,这种成就动机构成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内驱力不同,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也可能受到不同内驱力的驱动,而使其学习自我要求产生差异,甚至是同一内驱力驱动下的学生的学习,也会存在着强烈程度上的差异。
可见,对于学生的研究是极为必要的,也是个性化教学进一步完善的必要内容。当然,学习动机的内容和程度差异的个性化研究只是一个方面,要更好地完善这一个性化教学的研究,还必须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学习优势、职业倾向,甚至是气质类型、认知风格等做一个系统性的、全景式的研究。只有将此类研究结论作为个性化教学设计的参考,才能使僵化的知识活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其判断力,锻造其对复杂环境的掌控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对特殊事例做出预见。”如此才能生长出更为精致的、科学的个性化教学。
本文为节选,完整版将发表在《教育家》杂志2017.10-4上
作者 | 杨小斌(北京十一学校)
更多好文,请关注《教育家》光明社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