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琵琶行中什么让白居易伤心(白居易诗中情)

琵琶行中什么让白居易伤心(白居易诗中情)另有一层:多情男子正患着情爱缺失症。白居易答应“试为歌之”。朋友的期待,对他是鼓励。此时他还不算名播天下的大作家。他的才华需要作品来证明。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离周至县城不远,有座仙游山,山上有个仙游寺。白居易、王质夫、陈鸿,三个男人游寺,枯树下晒太阳,喝茶,倾听鸟鸣,谈古论今,时在元和元年(806年)十二月,谈起几十年前的安史之乱,谈起唐明皇杨玉环,十分感慨。据陈鸿记载,王质夫对白居易说:“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意思是玄宗和玉环的爱情悲剧,大诗人方能润色书写,使之流传,否则就要失传。白乐天不仅诗写得好,而且多情,经历过缠绵悱恻的男女情事。写出来的东西能否传世,还是个未知数。

杜甫去世后两年,白居易出生了。白居易活了76岁,贯穿“中唐” 始终。 他生前曾与元稹齐名,称“元白”。

元稹与白居易为同科进士,才高、自负、名气大。元稹的名声却也来自他的风流韵事:一介穷书生,将花容月貌的贵族少女崔莺莺给吸引住了。由于门第悬殊,爱情颇费折腾,他把这件事写成小说《莺莺传》,当时叫传奇。作者化名张生,与崔莺莺在普救寺爱得死去活来,元朝戏剧家王实甫演绎成杂剧《西厢记》,而曹雪芹用贾宝玉的口吻赞叹:真是好文章。

二人一生交厚:官场的朋友,文坛的知音,私生活趣味相投。白居易对男女之情的敏感,不比元稹逊色。元稹写情色小说《莺莺传》,白居易写什么呢?

写男女情爱《长恨歌》《琵琶行》。

琵琶行中什么让白居易伤心(白居易诗中情)(1)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一鸣惊人

离周至县城不远,有座仙游山,山上有个仙游寺。白居易、王质夫、陈鸿,三个男人游寺,枯树下晒太阳,喝茶,倾听鸟鸣,谈古论今,时在元和元年(806年)十二月,谈起几十年前的安史之乱,谈起唐明皇杨玉环,十分感慨。据陈鸿记载,王质夫对白居易说:“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

意思是玄宗和玉环的爱情悲剧,大诗人方能润色书写,使之流传,否则就要失传。白乐天不仅诗写得好,而且多情,经历过缠绵悱恻的男女情事。写出来的东西能否传世,还是个未知数。

白居易答应“试为歌之”。朋友的期待,对他是鼓励。此时他还不算名播天下的大作家。他的才华需要作品来证明。

另有一层:多情男子正患着情爱缺失症。

成诗的时间,可能在公元807年的春天,杰作问世了。陈鸿和元稹连夜写下《长恨歌传》,同时见证了两件大事:白居易的佳作由来,玄宗玉环的恋爱细节。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传到长安,白居易名声大振。元和四年(809年)他双喜临门:朝廷封他为翰林学士;一位姓杨的女士对他青眼有加。他从小小的周至县尉,一步跨到皇帝身边。做了翰林学士,不久,又任左拾遗。

白居易做翰林,当谏官,幸福的婚姻同步展开。但等他与杨氏步入夫妻常态,他才发现,老婆对他要求很高。杨氏希望他当大官,一家子荣华富贵。白居易写《赠内》,苦口婆心讲了四对古代的贤夫妻皆能固穷的故事。

琵琶行中什么让白居易伤心(白居易诗中情)(2)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臧否朝廷遭贬

元和八年(813年),白居易倒霉了。

忽然有一天,他接到圣旨,调任京兆户曹参军。宪宗不让他再干左拾遗,切断了他的言路。掌管京兆府的户籍、租税,也算肥缺,对白居易却是沉重打击。他苦闷,出门受奚落,回家看老婆嘲弄的笑容。

这一年他母亲去世。丁忧结束回朝廷,任太子左善赞大夫,是个闲职,活动范围仅限于东宫,不得臧否朝廷得失。

元和十一年(816年)的夏季,长安发生了一件怪事:宰相武元衡被人杀死在街上。谁杀的?出于什么样的杀人动机?满城都在议论,朝廷的气氛骤然紧张,武元衡的政敌和盟友都受瞩目。宰相死了,权力格局肯定会有变化,聪明的官员按捺着性情,静观其变。

白居易却要发议论,写奏章,认为宰相被暗杀在大街上是国耻,应当彻查杀手和躲在幕后的凶手。诗人的真性情,在这个环节上授人以柄。

然而宪宗降罪于他,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的战斗精神,在江州是不大派得上用场了。他隐匿于山水之间,调整心理落差,慢慢等待机会。官场文坛两栖,一边封存了,另一边却呈喷发之势。酒,琴,诗,三者环绕着乐天派的中年男人,但却缺了一样东西。缺什么呢?缺情。

白居易便往外跑。浔阳山清水秀,草木多,水域广,秋声不绝于耳。陷入苦闷的诗人,如何排遣?

《琵琶行》赢得了一个契机。天才作品不期而至。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杯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唤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行,乐府歌辞的一体,与“歌”相类似。唐代诗人常连称为“歌行”。

《琵琶行》里,一个是失意的高官,一个是沦落的娼女,身份悬殊,地位迥异,但白居易眼中却没有这些。他看到命运捉弄人,琵琶女色衰守空船,他年纪也大了,呆在浔阳这地方,辜负平生抱负。“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话说尽各自境遇、以及白氏对琵琶女的尊重。估计,二人一见面,便有异样的好感。娼女从“千唤万唤始出来”,到“嘈嘈切切错杂弹”,表明她始弹琵琶,继而向陌生男人倾诉,是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她自重,也赢得白居易的尊重。◇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