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和何鸿燊辈分(何世礼何鸿燊之叔)
李小龙和何鸿燊辈分(何世礼何鸿燊之叔)随着公司的扩张和资金的积累,他慢慢把业务扩展到了航运、造船,以及酒店经营等等。这个Charles Henry Maurice Bosman出生于1839年8月,鹿特丹人,到了香港开了一间名为Bosman & Co的公司,主要从事劳务输出的业务。香港沦落为英国的殖民地之后,英国人砵甸乍于1842年10月27日在香港发出告示,称“香港乃不抽税之埠,准各国贸易”,宣布“香港开埠”。成为了自由港的香港,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欧洲商人及冒险家前来“淘金”。1859年,有一个名叫Charles Henri Maurice Bosman荷兰犹太人来到了香港。
略微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从此被划定为了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
从1840年到1842年,清政府经历了一系列战争惨败之后,被迫在1842年8月29日全部接受了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与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共13款,其中的“割让香港岛”一款,标志中清政府丧失了领土主权。
香港沦落为英国的殖民地之后,英国人砵甸乍于1842年10月27日在香港发出告示,称“香港乃不抽税之埠,准各国贸易”,宣布“香港开埠”。
成为了自由港的香港,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欧洲商人及冒险家前来“淘金”。
1859年,有一个名叫Charles Henri Maurice Bosman荷兰犹太人来到了香港。
这个Charles Henry Maurice Bosman出生于1839年8月,鹿特丹人,到了香港开了一间名为Bosman & Co的公司,主要从事劳务输出的业务。
随着公司的扩张和资金的积累,他慢慢把业务扩展到了航运、造船,以及酒店经营等等。
由于长期和中国人打交道,他就以自己的国籍“荷兰”中的“荷”字音为姓,给自己起了一个中国名,叫“何仕文”。
不过,也有人猜测,“何仕文”这个名字来自其荷兰姓氏Bosman的粤语音译。
不管怎么样,何仕文很快就在香港站稳了脚跟。
1869年,他还一度担任了荷兰领事。
但是,在1973年,他感叹香港生意难做,卖掉了在香港的资产,前往伦敦开了间“东方代理”(Eastern Agency),后来加入了英国国籍。
即何仕文在香港生活的时间只有短短14年。
何仕文20岁来港,34岁离港,期间一直没有结婚,只与祖籍为广东宝安的疍家女子施娣同居,以解决生理需要。
后来,他在1877年10月迎娶了在美国旧金山担任英国-加利福尼亚基金会主席的San Francisco Committee of the Anglo-California Foundation的女儿Mary Agnes Forbes。
在这里,简单讲一下疍家女施娣其人其事。
所谓的“疍家”,老覃早年写过《为了一个玫瑰色的梦,这个晚清文士做出了个匪夷所思的选择》一文,文中提到过,这“疍家”,指的是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沿海一带以船为家的渔民,他们不在陆地上置业,以打渔为生。
在清朝末年,省港地区的很多疍家女会成为了“涉外女子”,被欧洲人包养。
由于身份特殊,既得不到欧洲人的尊重,也会受到了保守华人社会的排斥,社会地位低下。
那么,施娣没能和何仕文结婚,就不足为奇了。
在与何仕文相处的时间里, 施娣一共为何仕文生下了四个子,其长幼顺序为:何东、何启福、何启满、何启佳。
何仕文离开香港后,施娣做了中国人商郭兴贤的第四房小妾,给郭兴贤生下了1子2女:何瑞婷、何柏娟、郭茂超。
实际上,施娣没有正式入郭兴贤的家门时,已经和郭兴贤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何甘棠。
并且,这个何甘棠的出生时间比施娣与何仕文所生的第四子何启佳还早。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奇怪的现象,就是何仕文和施娣并无婚姻关系,即施娣和郭兴贤好上了,甚至给郭兴贤生儿育女,何仕文也只是睁一眼闭一眼。
一句话,何甘棠和何东、何启福、何启满、何启佳等是同母异父的兄弟,是纯种华人。
但他为人风流,曾在上海与欧亚混血儿张琼仙同居,并共同收养了一个欧亚混血儿,取名何爱瑜。
这位何爱瑜,后来嫁给了著名粤剧丑生、小生演员李海泉,生下了一个儿子。
这个儿子名叫李振藩,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功夫巨星李小龙。
李小龙并非本文主角,再说回为施娣为何仕文所生的四个儿子。
这个四个儿子中的长子何东,长了一副欧洲人的面孔,骨子里却渗透着中国人的精明能干,是个商业奇才,投资眼光准,运作手段巧妙,渐渐构建起了他的商业帝国,最终成为了香港开埠后的首富。
何东的原配妻子麦秀英为欧亚混血儿,婚后数年不孕。
何东于是纳华人周绮文为妾。
周绮文过门三年,肚子仍无动静。
何东沉不住气了,又在老妻麦秀英的张罗下,娶了麦秀英的表妹张静蓉为平妻。
张静蓉很能生,过门后一连给何东生下了10个孩子。
不过,这10个孩子中,只有3个男孩,分别是:何世勤、何世俭、何世礼。
另外补充一下,未娶张静蓉之前,何东家大业大,生恐无后,早早从弟弟何启福处过继了一个儿子,取名何世荣。后来,他在晚年又与随身护士、欧亚混血儿朱结地小姐私下生了一子,取名何世义。
所以,何东本来是有5个儿子的。
但张静蓉所生的第一个儿子何世勤夭折了。
所以,何东最后只有何世荣、何世俭、何世礼、何世义这四个儿子。
诺,本文的主角是何东的三儿子何世礼。
何世礼出生于1906年4月,长相与父亲一样,有着明显的混血儿特征。
他父亲是英国籍,他却自小以炎黄子孙为荣。
相传,在他9岁那年,跟随父亲在香港山顶何园接待新一任港督麦士礼爵士。
港督大人问他:“你会不会跟随父母入籍大英帝国?”
他摇头回答:“我还是希望做中国人。”
后来,他通过法院持有了中国国籍。
即何世礼的民族气节见此可见一斑。
何世礼自小对军事有浓厚兴趣。
17岁时,他进入了南京的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后来又分别在英国胡烈芝(Woolrich)皇家军事学院、勒希尔炮兵学校及法国方丁布鲁(Fontainbleau)炮兵专门学校取得了毕业证书。
1930年8月,他学成回国。
彼时,中原大战已经爆发,战火遍及豫、陕、鲁、冀等省,万千百姓遭受兵火荼毒,被迫背井离乡。
何世礼蛰居上海,天天看报纸,深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担忧。
他学习军事的目的,并非当官发财和出人头地,而是要奔赴疆场,抵御外侮,报效祖国,振兴中华。
他通过周详的研究和分析,认为东北在日本关东军的虎视之下最为危险,于是径往沈阳,投奔了张学良。
何世礼提醒张学良,说关东军一、二年内必会进袭东北,东北必须早作准备,加速建设葫芦岛军港,改组炮兵与海、空军……
张学良觉得何世礼是个济世良材,诚意聘请他为自己的高级参谋并兼炮兵副参谋长,实授上校军衔。
何世礼认为自己初来乍到,难以服众,表示愿意从基层做起。
他还告诉张学良,为了增强国防,自己的父亲准备斥资为东北军购进各种火炮,组建两个炮兵师,并组建两个机械化旅。
张学良担心此举会招来日本关东军的口舌,婉言谢绝了。
俗话说,怕什么就会来什么。
张学良就因为前怕狼后怕虎,顾虑重重,踌躇不停,缺乏与敌人死磕的信心,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了,东北大军不战而撤入了关内,东北就此沦陷。
何世礼欲哭无泪。
何世礼真正可以效命疆场,杀敌报国的时间是在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后。
话说,第三战区前敌总司令薛岳率10个师部队参加淞沪大战,遭遇了重大损失,其中,仅有的一个机械化重炮团基本被打光,该团的重炮也都损失殆尽。
在这种情况下,薛岳知道何世礼是这方面的专家,急电何世礼前往救急。
何世礼赶到第三战区,一方面紧急编练炮兵,重组了3个团,亲手施教,强化训练;另一方面通过父亲从驻港英军那儿购来100副炮兵测距镜、100副军用望远镜,另外致电宋子文,紧急调拨税警总团库存的一批德制战防炮和4万发炮弹。
就这样,经过三个月的努力,训练和装备出了一批机动力极强的炮兵。
在安徽流动桥战役中,这批炮兵初试锋芒,让日本人吃了不少苦头。
之后,在兰封血战、在著名的万家岭大捷中,何世礼处处显身手,在战后获得了军功勋章。
1941年初,太平洋战争爆发,何世礼被调往重庆,负责轮训炮兵指挥官。
到了1944年,他升任后勤部中将副司令,负责与盟军总部协同联络,调度中国远征军新编组的坦克战车部队开赴印缅战场。
抗战胜利后,何世礼无心卷入内战,渐生退隐之心。
奈何老蒋对他极为欣赏,苦留不放。
何世礼的父亲何东在1956年辞世,何世礼以秉承父志、经营父业为由,多次请辞。
终于,在1962年获得了老蒋的批准。
彼时,何世礼的军衔已经是陆军二级上将了。
何世礼回到香港后专心经商,把父亲的事业进一步发扬光大。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何家家产总值已达150亿港币以上。
何世礼期待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一向反对“两个中国论”,主张实行“一国两制”。
在1997年7月1日,他亲眼见证香港回归,感动得老泪纵横,喃喃自语说:“死而无憾,死而无憾。”
何老病逝于1998年7月26日,享年92岁。
最后说一下,澳门首富何鸿燊是何世礼的堂弟何世光之第九子,即从辈分上说,何鸿燊是何世礼的侄子;李小龙是何世礼叔父的外孙,即从辈分上说,李小龙是何世礼的外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