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熊耳火鸡郑贞富(熊耳火鸡郑贞富)

熊耳火鸡郑贞富(熊耳火鸡郑贞富)东汉定都洛阳后,光武帝逐步戡定天下,南越九郡也相继归附。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南越九郡的蛮夷部落,派使者到洛阳进献白雉,即白羽火鸡。熊耳山野生火鸡的种类很多,而熊耳山白羽火鸡确实来自南方。火鸡,是锦鸡的一种。华夏族是一个崇拜锦鸡的部族。锦鸡,古称夏翟、山雉等。《尚书·禹贡》说,徐州“厥贡惟土五色,羽畋夏翟”。意思是说,徐州向夏王朝献的贡品,是五色土和属于鸟类的夏翟。孔颖达《正义》说:“《释鸟》云:‘翟,山雉。’此言夏翟,则夏、翟共为雉名。”意思是说,夏、翟,或者夏翟并称,都是锦鸡的名称。  锦鸡的种类多,“夏”是一种最珍贵的锦鸡。范宁《谷梁传集解》说:“夏,大也;大谓大雉,大雉,翟雉。”这种被称为“夏”的大雉,是青、赤、白、黑、黄五彩皆备的锦鸡,师旷《禽经》称之为“翚(huī)”。  郭璞《尔雅注》说:“伊洛而南,雉,素质,五采皆备,曰翚。”意思是,“伊洛而南”的这种锦鸡,羽毛有多种颜

位于熊耳山中心的嵩县大章镇三人场,有一个云端牧场。三人场是个三十平方公里的大地方,这处于群山之中的云端牧场,也是个很大的牧场。今年春天,由返乡乡贤冯长亮同志投资的云端牧场火鸡养殖场开场,10月6号,第一批火鸡出场,参加著名中医科学家肖建勋教授《大聖手》首发盛典的近两百位贵宾,品尝了云端牧场的火鸡,是洛阳名厨贺师傅烹制的。

火鸡,原为野鸡的一种,古称雉。现在,云端牧场的白羽火鸡,古称白雉。《尚书大传》说:“交趾之南,有越裳国。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这是古文献中,东南亚各国与中国友好交往的最早记载,也是关于以洛阳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的最早文献。

越裳国,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古国,其国有一种白色火鸡,是一种珍禽,被奉为瑞鸟。周公摄政的第六年,越裳国派使者到达洛邑,向周王朝进贡白色山鸡。由于语言不通,经过“三象重译”才通晓其意。所谓“象”“译”,都是转达沟通的意思。所谓“三”“重”,言其辗转译介之多。“三象重译”这个词,就成为后来“王化无远弗届”的代名词。

这些火鸡,就放养到了熊耳山,进行自然繁殖。为什么放养到这里呢?因为,熊耳山的主峰熊心山,是上古祭天之所。而熊,古通夏,夏,通雉,这里隐含着华夏文明起源的伟大秘密。

火鸡,是锦鸡的一种。华夏族是一个崇拜锦鸡的部族。锦鸡,古称夏翟、山雉等。《尚书·禹贡》说,徐州“厥贡惟土五色,羽畋夏翟”。意思是说,徐州向夏王朝献的贡品,是五色土和属于鸟类的夏翟。孔颖达《正义》说:“《释鸟》云:‘翟,山雉。’此言夏翟,则夏、翟共为雉名。”意思是说,夏、翟,或者夏翟并称,都是锦鸡的名称。

  锦鸡的种类多,“夏”是一种最珍贵的锦鸡。范宁《谷梁传集解》说:“夏,大也;大谓大雉,大雉,翟雉。”这种被称为“夏”的大雉,是青、赤、白、黑、黄五彩皆备的锦鸡,师旷《禽经》称之为“翚(huī)”。

  郭璞《尔雅注》说:“伊洛而南,雉,素质,五采皆备,曰翚。”意思是,“伊洛而南”的这种锦鸡,羽毛有多种颜色,名字叫“翚”,即“夏”,今称伊洛锦鸡。“伊洛而南”,即今洛阳熊耳山,正是夏部族的发源地。

熊耳山野生火鸡的种类很多,而熊耳山白羽火鸡确实来自南方。

东汉定都洛阳后,光武帝逐步戡定天下,南越九郡也相继归附。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南越九郡的蛮夷部落,派使者到洛阳进献白雉,即白羽火鸡。

光武帝举行盛大朝会,接待使者。恰逢河西名士班彪,携其子班固,奉诏觐见,光武帝命班彪赋诗以庆贺。当时,班固还只是个六岁的儿童,表示先献诗一首,光武帝允诺。班固当场作《白雉诗》道:“启灵篇兮披瑞图。获白雉兮效素乌。嘉祥阜兮集皇都。发皓羽兮奋翘英。容洁朗兮于纯精。彰皇德兮侔周成。永延长兮膺天庆。”诗毕,满朝皆惊。

同样,这些白羽火鸡也放养于熊耳山。熊耳山有一种山珍,叫灵芝菇。从东汉时,火鸡炖灵茹,成为御膳。

目前,云端牧场不仅有白羽火鸡,还要大批养殖观裳火鸡。不久的未来,这里将成为火鸡博览苑。

(作者郑贞富系著名历史学家、美食家)

熊耳火鸡郑贞富(熊耳火鸡郑贞富)(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