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于右任对联58副欣赏(于右任的对联)

于右任对联58副欣赏(于右任的对联)于右任有一幅字,词曰:“写字为最快乐的事。”作为受过传统中国文化教育的人,他从练书法写毛笔字中所能得到的享受,没有体验是想象不出来的。于右任的政治事业、新闻事业与教育事业都是阶段性的,而其书法事业却伴随他的一生,可以说书法是于右任的最爱。有人誉于右任为当代“草圣”,也有人并不认同。不过,于右任是二十世纪中国以草书著名的大书法家,这一点却无可争议。1932年于右任发起成立标准草书社,研究整理宣传推广草书字体,他所倡导的“标准草书”,至今仍然不乏研习者,表现出了相当强的生命力。无论是民国书法史还是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史,于右任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位人物,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即有“北于(右任)南郑(孝胥)”之称。不宁唯是,于右任在书法成就之外,在中国政治史、中国新闻史、中国教育史上也都是有一席之地的重要人物。于右任在清末倡言革命被清政府密旨拿办,侥幸逃脱,后来赴日本,1906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推翻帝制


于右任对联58副欣赏(于右任的对联)(1)

【于右任(1879—1964年),陕西三原人,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早年是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

“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是蒋经国生前挂在办公室的对联,书写者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还有一副对联也很著名,是于右任写赠张大千的“富可敌国;贫无立锥”,把大风堂主挥金如土大出大进的潇洒风度刻画得惟妙惟肖。

于右任对联58副欣赏(于右任的对联)(2)

无论是民国书法史还是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史,于右任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位人物,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即有“北于(右任)南郑(孝胥)”之称。不宁唯是,于右任在书法成就之外,在中国政治史、中国新闻史、中国教育史上也都是有一席之地的重要人物。于右任在清末倡言革命被清政府密旨拿办,侥幸逃脱,后来赴日本,1906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推翻帝制,创立民国,功勋卓著,曾任靖国军总司令等职,后担任“监察院院长”33年,清廉严正,在政界享有崇高声望。于右任1907年创办《神州日报》,后依次创办《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在清末民初报业史上影响深远,其人其报至今都是高校新闻史教学与考试的重点内容。1964年于右任84岁寿辰时,台湾发行一枚《元老记者于右任》的纪念邮票,上面是于右任手书“为万世开太平”,这也是新闻工作者得到的极高礼遇。于右任还是复旦大学的命名者,1905年追随马相伯创办复旦大学,并在后来复旦大学遇到困难时不止一次鼎力相助,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佳话。后来他又与劭力子等人创办了上海大学。

于右任对联58副欣赏(于右任的对联)(3)

【于右任草书七言联】

于右任有一幅字,词曰:“写字为最快乐的事。”作为受过传统中国文化教育的人,他从练书法写毛笔字中所能得到的享受,没有体验是想象不出来的。于右任的政治事业、新闻事业与教育事业都是阶段性的,而其书法事业却伴随他的一生,可以说书法是于右任的最爱。有人誉于右任为当代“草圣”,也有人并不认同。不过,于右任是二十世纪中国以草书著名的大书法家,这一点却无可争议。1932年于右任发起成立标准草书社,研究整理宣传推广草书字体,他所倡导的“标准草书”,至今仍然不乏研习者,表现出了相当强的生命力。

于右任爱写字,据说他每天要写三四十张纸,这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不是一个简单的劳动量问题,还意味着拥有相当可观的物质基础。于右任不用墨汁,要现用现磨,而且是用开水研墨,晚年用香烟筒盛着墨汁,一筒用光了再开一筒。这些细节都是一般书生难以做得到的。

于右任对联58副欣赏(于右任的对联)(4)

【书写中的于右任】

于右任的书法产量极大,他为军人特别是伤残军人写字动辄百十幅,抗战胜利后他写“为万世开太平”六字就有一二千幅之多。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北京、上海、西安等地举办多次高规格的于右任书法展览,出版了多种于右任书法集。于右任的对联选也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等版本问世。在二十世纪书法家办展规格与书法集出版种类两项指标上,于右任都处在名列前茅的地位。

于右任对联58副欣赏(于右任的对联)(5)

【于右任草书杜甫《前出塞之五》诗轴 (南京市博物馆藏)】

于右任除从政外,还创办过多家报刊、出版社以及大学,在多领域都有事业成就,并非没有见过钱。事实上,按照世俗标准,于右任很早就曾实现了财务自由,称得上是成功人士。正是由于当年不差钱,他曾用20年时间耗资十万银元收藏碑石墓志,收到汉代熹平石经一块、北魏与各朝墓志300余方。因为其中有七对夫妇墓志,他起了个斋号“鸳鸯七志斋”。鸳鸯七志斋藏石在民国时期闻名遐迩,这些碑志书法成为于右任学习的样板。1936年,日军侵华战乱在即,为免散失,于右任把自己收藏的380余块碑石全部捐赠,保管于文庙,成为西安碑林的组成部分。

于右任晚年贵为国民党高官,可是过的却是清贫生活,以至于连镶一副牙都出不起钱。甚至张大千作为画家都资助过他(《于右任传》第2页及第263页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张大千一生主要靠高官资助,能让张大千出钱资助的高官大概只有于右任了。有人可能会奇怪:于右任不是著名书法家吗?于右任不是很有名吗?怎么不卖字?这就是于右任的原则了。于右任不是没卖过字,袁世凯称帝前后政坛动荡,于右任被视为眼中钉,不得不东渡日本避风头,后来回到上海,处于困境,生活困难,曾在各报登广告卖字。1922年他领导陕西靖国军失败后又回到上海,又靠卖字维持生计。抗战时期他为捐助复旦的马相伯图书馆,在重庆搞过书法义卖。但是除此以外,于右任身为国民党元老,在担任很高职位期间,特别是担任专门纠正贪腐的“监察院长”,不正己怎么能正人?虽然求字者门限为穿,可是他坚持不卖钱,以免瓜田李下之嫌。

于右任对联58副欣赏(于右任的对联)(6)

【于右任书《总理遗嘱》立轴(西安市文物局)】

于右任去世后人们清点其遗产,发现并无积蓄也没什么金银财宝,只有借债字据。于右任高就高在这里。他小时候家庭穷苦,以至于有时连盐都买不起只能淡食,有这样的经历,于右任晚年对物质条件困乏安之若素,说明他没忘本。拿得起放得下,唯大人物才做得到。

于右任资格老、境界高、气魄大、学问深厚扎实,以天下为己任,曾经叱咤风云,在书法上表现出的豪气、壮气,是升华了的书卷气。于右任的书法无论是楷书还是行书草书,都用笔朴直厚重,不追求华丽巧媚,早期楷书行书属于典型的北碑系统,中年以后写草书,吸收了二王、怀素以及赵孟頫的南帖精华。他在《十九年一月十日夜不寐,读诗集联》一诗中写道:“朝写石门铭,暮临二十品。竟夜集诗联,不知泪湿枕。”夫子自道于《石门铭》《龙门二十品》下过大功夫,并且通宵翻阅古诗集句为联。许有成《于右任传》说于右任写对联要查《楹联丛话》《清溪集联》等书。《楹联丛话》整理排印再版次数很多,而《清溪集联》就几乎没在坊间见过。

于右任对联58副欣赏(于右任的对联)(7)

于右任幼时从师读《唐诗三百首》《古诗源》,学作古体诗、近体诗,但并无太多感觉,后从老师书架上见到文天祥、谢枋得两册诗集残本,家国兴亡,意气高昂,读后大受感动,悟出作诗门径。

于右任成为诗人,作品绝少儿女情长,也不着力于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而是寄托家国情怀,关心民间疾苦,弘扬正气。其《望大陆》传颂人口: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沉痛真挚,洵为记录时代悲剧的诗词杰作。

于右任自幼受父亲教导,1895年17岁考中秀才,1903年25岁中举人,在清代算得上是年少得志。他曾在陕西几个著名书院深造,遍访名师,打下很厚的书法底子。于右任的对联撰文显示出其国学造诣极高,而一望而知出于德高望重的长者手笔,符合其身份地位。

于右任对联58副欣赏(于右任的对联)(8)

于右任擅长书写带有劝诫性质的格言警句对联,如1935年在四川省峨眉山报国寺所写:

立身苦被浮名累;

涉世无如本色难。

再如:

当无事时自固气;

大有为者能知人。

贤者处世能三省;

君子立身有九思。

居安常操一心以虑患;

处变当坚百忍以图成。

于右任喜欢与书画家结交来往,题赠书画家的对联很多,对后生多有提携。他也有为书画家去世后所作的挽联,不乏溢美之辞。如挽吴昌硕:

诗书画而外复作印人,绝艺飞行全世界;

元明清以来及于民国,风流占断百名家。

挽张善孖:

名垂宇宙生无黍;

气壮山河笔有神。

赠潘絜兹:

继往圣绝学;

开国画新机。

赠陶冷月:

异石归海岳;

高士称云林。

他给篆刻家钱君匋写过不止一副对联,一副是:

时雨光万物;

大云庇九州。

另一副是:

艰险自得力;

金石不随波。

于右任活了86岁,可谓长寿。他一生撰写了难以计数的挽联。于右任所作挽联的人物名单里,有很多都是中华民国史上的重要人物。于右任挽孙中山:

总四十年胼手胝足之工,直是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历程中揖让征诛,举同尘土;

流九万里志士劳民之泪,始知其来也有因,其生也有自,瞑目后精神肝胆,犹照人寰。

挽马相伯:

光荣归上帝;

生死护中华。

挽陈布雷:

文章天下泪;

风雨故人心。

挽胡适:

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

精神昭百代,再来造福人群。

虽挽联与墓志一样按例应对逝者赞誉,但是于右任给不同的人的挽联都写出了逝者的特点,带有历史评价的意味,内容具体非止为虚美饰词。由于于右任经历复杂、交游广泛,他悼念故友往往带有很强的个人感情,挽联针对性很强,非寻常人所可道出。

挽人者人亦挽之,于右任逝世后葬事浩大,仅挽联挽幛就收到了四千多件,其中有张大千的挽联:

四海一髯,伤心系天下;

九州万劫,无泪哭先生。

王澄在《于右任书法评传》中说得好:“最能充分展示其博大雄浑、古朴天然之美学特征的是对联,诸如:赠幼农先生的《禀生赋正联》、赠君匋先生的《时雨大云联》、赠宗耀先生的《行修理得联》等等。观之,似随手写来,却又笔笔千钧,真乃震人心胆,摄人魂魄。”(《中国书法全集》“于右任卷”第8页至9页荣宝斋出版社1998年版)

于右任的对联书法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为界限,明显呈现两种风格,一是早期带汉隶味道的魏碑体行楷,几乎没有草书对联,他的行楷书对联继承了晚清碑学审美趣味,硬朗方正,力道十足;二是中年以后自创的草书,挥洒自如,舒展自然,不求险怪做作,可能是受章草影响,即使再龙飞凤舞,也字字独立,不牵丝拉线。

于右任对联58副欣赏(于右任的对联)(9)

书法史上有些名家是人以字传,也有些名家是字以人传,于右任则兼具人以字传与字以人传;对联史上有些作品是联以句传,主要靠其文学价值,也有些作品是联以字传,主要靠其书法价值,于右任则既有联以句传,也有联以字传。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一书中,只提到了一位当代书法家的名字,就是于右任,还先后提了两次,其中一次是在《中国书法》篇极力推崇《张猛龙碑》时说:“如此风格,求之当代书家中,当推监察院长于右任的书品为最好模范。于院长获有今日之地位也半赖其书法的盛名。”(《吾国与吾民》第256页岳麓书社2000年版)余尝有言,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中国书画的最主要特点在于一个通字,有如体育运动中的十项全能,而于右任就是一个典型范例。

2008年我曾在安徽电视台《旧闻新说》栏目以于右任为题作过几期节目,鉴于谈话节目的性质,都是即兴现场发挥,并没有形成文字,时过十一年才就于右任的对联草成此篇,仍不失浅陋草率,读者见笑。

2019年9月24日北京闲闲堂

(转自2019年12月7日《江阴日报》,作者曹鹏:画室名为闲闲堂。画家、美术评论家、新闻传播学者、报人。出生于保定,自1988年起在北京学习并工作,先后毕业于南开大学(1984)与中国人民大学(1991,1998),大学攻读十年,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任经济日报新闻研究部副主任、河北大学媒介经济研究所所长、河北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特聘教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