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在《团圆》之前的10年,那时的柏林电影节上的华语电影告别了张艺谋时代,王小帅、李杨、顾长卫、王全安、蔡明亮、林正盛、彭浩翔等人先后亮相。从年龄来看,王全安比第六代的贾樟柯还要大上五岁;从划分归属来看,他和宁浩、陆川等人一样,同属于无法划分的一代导演。导演没有随着观众期待转场,而是让镜头留在厨房内,静静地拍摄坐在灶前的女主人公,水汽氤氲中,她面无表情。这样的处理就比早期第六代的做法——用那些莫名其妙的空镜头、缺乏说服力的长镜头来凸显主题意旨——要更进步和高级。卢燕(右)和凌峰在电影《团圆》(2010)中的影像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1)

电影《团圆》(2010)日本版海报

相较于导演王全安之前的作品,此次《团圆》(2010)在主题意旨的流露上,显得更为圆融,把趣味和态度很好地与叙事结合在了一起。

影片开始时,众人在厨房中等候,外面传来消息“台湾男人来了”,众人尽皆涌出迎接。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2)

电影《团圆》(2010)中的影像

导演没有随着观众期待转场,而是让镜头留在厨房内,静静地拍摄坐在灶前的女主人公,水汽氤氲中,她面无表情。

这样的处理就比早期第六代的做法——用那些莫名其妙的空镜头、缺乏说服力的长镜头来凸显主题意旨——要更进步和高级。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3)

卢燕(右)和凌峰在电影《团圆》(2010)中的影像

从年龄来看,王全安比第六代的贾樟柯还要大上五岁;从划分归属来看,他和宁浩、陆川等人一样,同属于无法划分的一代导演。

在《团圆》之前的10年,那时的柏林电影节上的华语电影告别了张艺谋时代,王小帅、李杨、顾长卫、王全安、蔡明亮、林正盛、彭浩翔等人先后亮相。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4)

电影《团圆》(2010)外景地,王全安(左)为卢燕说戏

这其中,如果说当时柏林有特别器重某人——就像戛纳特别看重娄烨,哪怕被说成是有意栽培,那这个人选绝对是属于王全安。

对于王全安的电影来说,柏林可谓是它们的第二故乡。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5)

电影《月蚀》(1999)剧照,余男

2000年,王全安带着自己的处女作《月蚀》(1999)亮相“青年论坛”单元,首次丈量这片土地;2004年,《惊蛰》(2004)到来,这次是鼓励小成本和独立制作的全景单元。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6)

电影《惊蛰》(2004)剧照,余男

2007年,王全安和芦苇共同编剧的《图雅的婚事》(2006)一举斩获第57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这也让王全安在保持自身作品一贯的艺术性同时,亦强化了电影的故事性,因此这部《图雅的婚事》并非某些人想象中那般晦涩难懂,沉闷无聊——事实上恰恰相反,它可算得上是雅俗共赏。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7)

电影《图雅的婚事》(2006)剧照,余男

之后《团圆》在第6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打破了开幕片的参赛魔咒,最终夺得银熊奖。

如果说《图雅的婚事》让观众感受最深的是影片的故事性突出,这与当前中国电影不太会讲故事的现状背道而驰。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8)

电影《图雅的婚事》(2006)剧照,余男

王全安说情感故事的能力是一流的,他在每一个画面的细节处用心,电影语言流畅到位,故事逻辑环环相扣,让每一个细节为之后的情感高潮的出现做出铺垫,细腻如潮汐,起起伏伏。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9)

卢燕(左)和凌峰在电影《团圆》(2010)中的影像

影片关注的是人性,“人性本善,人性本真”为主题的电影在中国拍的人越来越少,而在《图雅的婚事》这样颇为宁静而人物积极的片子里更显得很可贵,殊不知宁静是智慧最可靠的标志,玩深沉是智慧的死敌。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10)

卢燕(左)和徐才根在电影《团圆》(2010)中的影像

王全安的镜头语言一点也不华丽,没有任何特殊的处理,看似朴拙的手法,却更加写实,缓慢而颇为心酸地弹奏出一曲生命之歌。

而到了《团圆》,王全安更是把极具戏剧冲突的情节极简化,建立三个人物的情感维系不在于刻意放在矛盾上,而是从三个老人的相互对话中转化着手。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11)

卢燕(左)和凌峰在电影《团圆》(2010)中的影像

在20世纪80年代末,台湾地区与内地开放政策,许多老兵纷纷回乡探亲,上海一户人家亦接到远方来信。

玉娥(卢燕 饰)多年来杳无音讯的丈夫张燕生(凌峰 饰)即将来沪与她团聚,而年近七旬的玉娥此时早已再婚,与老伴陆善民(徐才根饰)相伴多年,两个女儿业已长大成人,各有家室。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12)

卢燕(左)和徐才根在电影《团圆》(2010)中的影像

张燕生的到来受到玉娥一家的热情款待,但他与玉娥商量复婚,却遭到全家强烈反对。

陆善民本着一副成人之美的心肠,爽快答应离婚,却把一些心绪悄悄压抑,终于中风入院,玉娥泪水涟涟,深感与老陆多年相濡以沫其实无法割舍,一场团圆宴终于以再度分离收场。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13)

卢燕(左)和凌峰在电影《团圆》(2010)中的影像

《团圆》来自于一个真实的故事。1987年,台湾地区放开内地探亲政策,同年12月,第一批老兵踏上返乡之路。

1993年,载着老兵董万华的飞机降落上海虹桥机场,让他与阔别近四十年的昔日恋人邵玉华重逢,整个过程被跟拍成纪录片,在电视上热映时,引起坊间热议,大家都在关心邵老太太的去留。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14)

卢燕在电影《团圆》(2010)中的影像

董万华突然出现打破了邵玉华和她现任丈夫原本平静的生活。她的上海丈夫虽然同意两人一同返回台湾,但内心却又无法平静地面对分离。

年迈的妻子也陷入了爱情、亲情、恩情的纠结之中。一段历史、两份感情、三位老人,最后王全安放在《团圆》中用平缓、从容的镜头语言,演绎了一个极具东方色彩的家庭故事。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15)

左起:徐才根、卢燕、凌峰在电影《团圆》(2010)中的影像

导演王全安一开篇就用非常安静的一帧画面,将他冷静客观的立场、观察社会的角度和关注的文化命题,清晰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团圆》对现实进行了很好的还原。片中玉娥将一干儿女、外子召集在一起摊牌后,引起全家激烈争吵,激出许多不该说的话。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16)

电影《团圆》(2010)中的影像

大女儿攻击大儿子没用,总归排斥他这个同母异父的“外人”,二女婿从生意人的角度夹枪带棒,潜台词是“怎么和钞票不相干”。

幸好讲故事的人是王全安,让电影并未纠结于一大家子的鸡零狗碎,终究要落力地点都在人物的心理需求,显然在剧作上显出几分过人之处。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17)

卢燕(左)和凌峰在电影《团圆》(2010)中的影像

《团圆》在剧作上不仅没有如一般商业片一样挖掘这些激烈的外部冲突,反而尽量避免了这些冲突,把可能产生冲突的元素全部扼杀:来自台湾的张燕生作为外部“侵略者”一点不强悍,非常谦逊温和。

丈夫陆善民淳朴豁达,一直支持妻子跟台湾人走;妻子在家里掌握主动权,不存在男权对自身的控制;家族内部下一代力量不足,无法对三个老人的决议形成对抗。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18)

卢燕在电影《团圆》(2010)中的影像

至此,导演几乎封杀了所有矛盾冲突可能产生的源泉,只有最后一条:金钱和亲情的抉择。

可是,导演最后连这点也堵上了——一个普通的上海工薪阶层家庭,一个没什么钱的台湾老兵。

由此,导演有意识地堵上了影片走向商业片的道路,把所有力量放在了人物的内心冲突上。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19)

左起:徐才根、卢燕、凌峰在电影《团圆》(2010)中的影像

三个主要人物全都有着充分的内心矛盾:丈夫的慨然大度与内心隐藏的巨大失落;台湾男人开始时意图坚定,而后来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质疑;当然,最重要的是女人自身的内心冲突,开始时出人意料地迅速决定跟台湾人走,到影片最后她决定留下。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20)

左起:徐才根、卢燕、凌峰在电影《团圆》(2010)中的影像

要知道,在影片《团圆》中,重大的情节推进几乎全部在饭桌上完成,共计7次之多,加上一次家庭会议,组成了影片动作发展的主干。

而这八场重场戏,拍摄方式全部都是侯孝贤式的全景镜头/长镜头方案,辅之以柔和的摇动以改变视觉焦点。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21)

卢燕在电影《团圆》(2010)中的影像

侯孝贤从《悲情城市》(1989)到《海上花》(1998),也特别喜欢以吃饭、喝茶的场景作为重场戏,《团圆》基本上采用了《海上花》的镜语手法,是非常明显的。

从情节设置上看,这些内心冲突和行动的转变并没有外部力量和外部情节推动,完全是主人公内心思考的结果,导演只是给了他们一个时间段来完成这个内心活动。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22)

卢燕和徐才根在电影《团圆》(2010)中的影像

其中,少有几场戏剧性较强的情节设置(如“为办离婚证,先办结婚证”、“饭馆内心脏病发作”等),也都是自我内心冲突的外部体现。

但侯孝贤基本是在复制曾经的场景,而王全安当时则只能拍摄残败的上海巷弄里的景象,而没有重现民国时的上海画像。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23)

卢燕和凌峰在电影《团圆》(2010)中的影像

即使是玉娥和张燕生回忆以往的日子的时候都只不过最多能找到现在已经破败不堪的当初约会的房子,而回忆就连播放旧上海的音乐都少,更多是由这两个迟暮的老人家自己口中唱出,反而更显出其中的凄凉感,他们只能永远地被困在现实中,不能回到过去了。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24)

电影《团圆》(2010)剧照

王全安一直是个对社会环境的变迁有着超级敏感的导演,他目光深邃,表达细腻含蓄,很具东方气质,他的作品也总是以大地基调最根本的代表——女性为主角,不论是《月蚀》里的雅男/佳娘,《惊蛰》里的关二妹,还有《图雅的婚事》里的图雅,还有这部《团圆》里的月娥。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25)

电影《团圆》(2010)中的影像

这些女性们都在通过自身的性格命运带动着王全安想呈现的时间和空间,社会环境的变迁通过王全安冷静的双眼,节制的表达,以一部部电影的方式,一帧帧一幅幅画面的形式客观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人物命运与环境交融。

而从制作角度看,《团圆》是其所有影片中制作水准最高的一部。摄影、美术、录音、造型等都可圈可点,其中摄影最为明显,甚至超越导演工作,成为最突出的亮点。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26)

电影《团圆》(2010)剧照,左起:徐才根、凌峰、卢燕

室内昏黄、氤氲的光效带给观众潮湿的视觉感受,室外偏冷的不饱和色彩策略则给予了观众凛冽的空气感,准确地还原了上海冬天给人的心理感受。

《团圆》是王全安首次大规模启用专业演员,启用卢燕、徐才根两位积淀深厚的老演员,是十分明智的。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27)

卢燕和凌峰在电影《团圆》(2010)中的影像

此外,凌峰虽然表演功力相对较弱,但其本人相似的生活经历亦带来了情感的真实流露,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王全安的父亲是延安党校校长。他从小性格顽劣,非常叛逆。他小时候学过画画,11岁进入延安歌舞团。

据王全安自己透露,16岁时他搞到一张毛片,给他爸看:“你一定很惊讶,不要太紧张。我想你需要了解一下,现在我出去,你一个人看。”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28)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家长并没有因为自己孩子看这些东西,而去束缚或是责打他,而给了他一个自我认知和辨识这个世界的能力,当然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王全安还是为早熟付出了代价。

这种代价,是以后工作环境造成的还是早期埋下的,这就不得而知了。

有了这样的经历,他在处理情感戏的时候始终是不动声色,情感的涌动始终在平静的湖面上泛起一点涟漪。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29)

犹如看了毛片后释放,最后还是要回归原点,该面对的问题还是要去面对,这就是人生。

所以王全安在处理自己电影的时候是冷静的,他的情感含得很深,《团圆》里有着“言有尽意无穷”的中国韵味;王全安是客观的,《团圆》里,你看不到任何对政治人性的评说,他只是客观地呈现;王全安是宿命的,他的《团圆》,其实只是中国人的一个愿望,而生活却有着它自有规律和宿命。

失散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聚(失散多年的夫妻团圆)(30)

电影《团圆》(2010中国版海报

  • 为穷人说话,连续放映84天,首部在国际获奖的中国电影
  • 烟花女子翻身记,国内首次使用非职业演员,让人咬牙切齿
  • 首部在全国公开征名的反特电影,因受牵连在银幕消失28年
  • 生不逢时,《我们夫妇之间》遭批判,令私营电影公司如履薄冰
  • 活着的传奇!梅兰芳的干女儿,30岁才从影,94岁依然活跃在舞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