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路上的感人事迹(一个老兵的高原情结)
援藏路上的感人事迹(一个老兵的高原情结)为什么援藏?每一位援藏干部肯定都被问过、也自问过这个问题。在刘丹的援藏工作笔记本上,写着这样一段话:“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为了九寨安宁和谐,我愿在此踏遍青山。”作为援藏干部,远离家乡,远离妻儿,工作之余常常是与孤独相伴。“在九寨沟县工作了这么久,还是非常思念家人的。”面对记者的采访,刘丹的话语很朴实。他告诉记者,这次到九寨沟县来援藏,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让他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藏区生活很艰苦。去年9月刘丹初到九寨,任安监局副局长,分管旅游和消防安全,他没有给自己留下适应高原反应的时间,便全身心融入工作。九寨沟县地域辽阔,很多矿山企业处于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上。军人出身的刘丹没有丝毫怨言,坚持深入一线。去年11月,刘丹带队到大录乡一矿山检查安全工作,从九寨沟县城到大录乡开车花了5个小时,到乡上后车子不能直接开上矿山,只得停在山下。他们又背着检查设备工具
邛崃、九寨,相隔千里,但浓浓的邛九情却将两地牢牢地系在一起。2016年,邛崃市派出第四批28名援藏干部,来到九寨沟县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帮助九寨沟县脱贫摘帽。从本期起,本网将陆续推出对邛崃市28名援藏干部在藏区工作生活的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有这样一名援藏干部,从军队到地方,从平原到高山,他把满腔热忱倾洒在九寨这片灵山圣水。他叫刘丹,曾经是一个老兵……
“你们这个罐罐灭火器4月份就该检查。还有,这个安装日期要登记好。”近日,在九寨沟县的南林加油站内,记者见到了正在检查安全工作的刘丹。
刘丹今年45岁,2009年从部队转业分配到邛崃市安监局工作。“我在部队的时候,每年都要到藏区演习,我去过红原,去过九寨沟,还去过诺尔盖草原……”作为邛崃市援藏工作队的一员,刘丹说,自己对藏区有着一份特殊的高原情结。
藏区生活很艰苦。去年9月刘丹初到九寨,任安监局副局长,分管旅游和消防安全,他没有给自己留下适应高原反应的时间,便全身心融入工作。
九寨沟县地域辽阔,很多矿山企业处于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上。军人出身的刘丹没有丝毫怨言,坚持深入一线。
去年11月,刘丹带队到大录乡一矿山检查安全工作,从九寨沟县城到大录乡开车花了5个小时,到乡上后车子不能直接开上矿山,只得停在山下。他们又背着检查设备工具,冒着风雪,步行两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由于九寨沟的自然条件,每次下乡至少要耗时一天。“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我来九寨不是观光旅游的,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实实在在的为藏区做点事。”到九寨大半年,刘丹用脚步丈量了每一个矿区,排除了一个又一个安全隐患。
作为援藏干部,远离家乡,远离妻儿,工作之余常常是与孤独相伴。“在九寨沟县工作了这么久,还是非常思念家人的。”面对记者的采访,刘丹的话语很朴实。他告诉记者,这次到九寨沟县来援藏,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让他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
为什么援藏?每一位援藏干部肯定都被问过、也自问过这个问题。在刘丹的援藏工作笔记本上,写着这样一段话:“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为了九寨安宁和谐,我愿在此踏遍青山。”
在刘丹心里,援藏是一件圣神而又拥有无限价值的事业,在这个远离都市喧嚣,也远离都市繁华与便利的地方,高原升华了心灵,雪域重塑了坚韧。他内心的答案,写在践行援藏誓言的坚实脚印里。
记者徐瑜陈利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