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电气防火防爆措施:安全生产管理之电气安全技术的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简述电气防火防爆措施:安全生产管理之电气安全技术的电气防火防爆技术电火花大体包括工作火花和事故火花两类。工作火花是指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或正常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电火花,如各类开关电器接通和断开线路时产生的火花。事故火花包括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时出现的火花,如导线过松、连接松动或绝缘损坏导致短路或接地时产生的火花。③电火花和电弧 电火花和电弧温度很高,尤其是电弧,温度可达8000℃。不仅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飞溅,形成危险的火源。表1-15 电气设备允许的最高温度②电热器具和照明灯具的热表面 电热器具内电阻丝的工作温度达500~800℃,可引燃可燃物。若电热器具连续工作时间过长,电源线容量不够,电炉丝截短后继续使用,使用红外线加热装置误将红外光束照射到可燃物上,均可使发热量增加,甚至引起火灾。灯泡和灯具工作温度较高,如安装、使用不当,均可能引起火灾。灯座内接触不良、荧光灯镇流器运行时间过长或质量不高,均会使发热量增加,温度上升,甚至引起火灾。
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1)电气引燃的原因 电气装置运行中产生的危险温度、电火花及电弧是电气引起火灾和爆炸的直接原因。
①危险温度 电气设备运行时总是要发热的。首先,电流通过导体时消耗一定的电能。这部分电能使导体发热,温度升高。其次,对于电动机、变压器等利用电磁感应进行工作的电气设备,交变电流产生的磁场在铁芯中产生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使铁芯发热,温度升高。此外,有机械运动的电气设备由于摩擦会引起发热,电气设备的漏磁、谐波也会引起发热使温度升高。
引起电气设备过热的主要原因包括短路、过负载、接触不良、铁芯过热、散热不良和漏电等。正确设计、施工、运行的电气设备在运行时,发热与散热平衡,其温度和温升都不会超过允许范围(表1-15)。当电气设备非正常运行时,发热量增加,温度升高,甚至引发火灾、爆炸。
表1-15 电气设备允许的最高温度
②电热器具和照明灯具的热表面 电热器具内电阻丝的工作温度达500~800℃,可引燃可燃物。若电热器具连续工作时间过长,电源线容量不够,电炉丝截短后继续使用,使用红外线加热装置误将红外光束照射到可燃物上,均可使发热量增加,甚至引起火灾。
灯泡和灯具工作温度较高,如安装、使用不当,均可能引起火灾。灯座内接触不良、荧光灯镇流器运行时间过长或质量不高,均会使发热量增加,温度上升,甚至引起火灾。
③电火花和电弧 电火花和电弧温度很高,尤其是电弧,温度可达8000℃。不仅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飞溅,形成危险的火源。
电火花大体包括工作火花和事故火花两类。工作火花是指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或正常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电火花,如各类开关电器接通和断开线路时产生的火花。事故火花包括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时出现的火花,如导线过松、连接松动或绝缘损坏导致短路或接地时产生的火花。
(2)电气防火防爆措施
①消除或减少爆炸性混合物 消除或减少爆炸性混合物属于一般性防火防爆措施。在爆炸危险环境中,如果有良好的通风装置,能降低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从而降低环境的危险等级。
通风系统应用非燃烧性材料制作,结构应坚固,连接应紧密。通风系统内不应有阻碍气流的死角。电气设备应与通风系统联锁,运行前必须先通风,通过的气流量不小于该系统容积的5倍时才能接通电气设备的电源;进入电气设备和通风系统内的气体不应含有爆炸危险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
②隔离和间距 隔离是将电气设备分室安装,并在隔墙上采取封堵措施,以防止爆炸性混合物进入。电动机隔墙传动时应在轴与轴孔之间采取适当的密封措施,将工作时产生火花的开关设备装于危险环境范围以外(如墙外),采用室外灯具通过玻璃窗给室内照明等,都属于隔离措施。
③消除引燃源 为了防止出现电气引燃源,应根据爆炸危险环境的特征及危险物的级别与组别选用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并保持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安全运行。安全运行包括电流、电压、温升和温度等参数不超过允许范围,还包括绝缘良好、连接和接触良好、整体完好无损、清洁和标志清晰等。
④爆炸危险环境接地和接零 爆炸危险区域的接地(或接零)要比一般场所要求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接地、接零实施范围 除生产上有特殊要求之外,一般环境不要求接地(或接零)的部分仍应接地(或接零)。
b.整体性连接 在爆炸危险环境,必须将所有设备的金属部分、金属管道以及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全部接地(或接零),并连接成连续整体,以保持电流途径不中断。接地(或接零)干线宜在爆炸危险环境的不同方向且不少于2处与接地体相连,以提高可靠性。
c.保护导线 单相设备的工作零线应与保护零线分开,相线和工作零线均应装有短路保护元件,并装设双极开关同时操作相线和工作零线。
d.保护方式 在不接地配电网中,必须装设一相接地时或严重漏电时能自动切断电源的保护装置,或能发出声、光双重信号的报警装置。
文章摘编自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