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离任生活(奥巴马首次回到非洲老家)
奥巴马离任生活(奥巴马首次回到非洲老家)早在奥巴马于2008年初次当选总统时,肯尼亚就曾经对他发出邀请,请他“回老家看看”。甚至有评论家将此与美国奴隶解放、黑人男性获投票权相提并论,称为“第三大进步事件”。从籍籍无名平常人到入主白宫,他的人生道路非常契合“美国梦”的定位。他是黑人和白人通婚的后代,曾经在亚洲国家短暂生活,接受了美式精英教育成长起来,又曾经在黑人社区工作起家。当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名非裔总统并成功连任时,有关他的种种讨论确实掀起了美国整个社会的巨大反响。
由于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与生俱来的黑白混血儿身份,他当选总统的消息不但在美国成为爆炸新闻,其父生活过的祖籍国肯尼亚对此更是反响热烈。
也许出于血浓于水的亲情,或者更多出于政治姿态的需要,奥巴马也曾经访问过肯尼亚。
这些举动固然增强了他在支持者心目中的声望,也引发了困扰他政治生涯的“身份危机”。
老家肯尼亚对于自己的总统之路,奥巴马曾经这样概括——“我活在我的父辈和美国人民的梦想中。”
从籍籍无名平常人到入主白宫,他的人生道路非常契合“美国梦”的定位。
他是黑人和白人通婚的后代,曾经在亚洲国家短暂生活,接受了美式精英教育成长起来,又曾经在黑人社区工作起家。
当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名非裔总统并成功连任时,有关他的种种讨论确实掀起了美国整个社会的巨大反响。
甚至有评论家将此与美国奴隶解放、黑人男性获投票权相提并论,称为“第三大进步事件”。
早在奥巴马于2008年初次当选总统时,肯尼亚就曾经对他发出邀请,请他“回老家看看”。
为什么说肯尼亚是奥巴马的“老家”?这还得从奥巴马的父亲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说起。
奥巴马之父成长于肯尼亚尼安萨省科盖洛村,这是一个自然条件不好、居民生活贫困的小村庄,按部落来划分的话,他属于卢奥部落。
1959年,凭借着天赋被人赏识,老奥巴马获得了享受赞助、赴美深造的机会。
后来,他成了夏威夷大学的第一名非洲学生,毕业时还取得了计量经济学专业第一名的成绩。
也正是在夏威夷大学期间,老奥巴马认识了安·邓纳姆,这是一名白人女性,当时同在该大学求学。
不过他们结婚并生下小奥巴马之后不过两年,便因为感情不和而离婚。
从此奥巴马的童年、少年生活主要和母系亲人一同度过,还曾经因为母亲再婚而随同前往印度尼西亚。
这样看来,奥巴马的成长历程之中,不管是父亲还是肯尼亚这片土地的影响,都算不上十分浓烈。
但即使如此,奥巴马也仍旧常常以尊敬赞美的口气提到自己的父亲,他说父亲出自草根但却励志向上,这也成为他的人生标杆之一。
萨拉奶奶至于肯尼亚方面,会如此主动且热切地向奥巴马示好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美国在国际政治层面的影响力毋庸置疑,身上流着肯尼亚血液的奥巴马能够成为美国总统,大部分肯尼亚人都感到与有荣焉。
就在奥巴马大选胜出后,他父亲的老家科盖洛村就成了肯尼亚的“荣誉村”,当地更是用“奥巴马”这个名字为各种道路、地名、建筑甚至商品命名。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2009年,肯尼亚官方更是直接把这座小村落列入国家级遗产景点,打算好好地开发一下科盖洛村的旅游资源。
据媒体统计,自从那几年开始,“奥巴马”这个名字也成了肯尼亚人为新生儿命名的热门选择之一。
其实早在1982年,返回肯尼亚并担任旅游经济领域官员的老奥巴马就遭遇车祸过世了,当时年纪还不满五十,他死后就葬在自己生长的故乡科盖洛村。
而他那远在异国、各自生活的儿子奥巴马,当时也不过只有21岁。
那么现在的科盖洛村,还有什么与奥巴马有关联的人事物呢?
最著名的当然是“萨拉祖母”。
萨拉·奥巴马是奥巴马祖父的第三任妻子,她与奥巴马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
但是家庭和亲缘的纽带依然足够把他们连结在一起,在当上总统之前,奥巴马曾经两度探访仍旧居住在科盖洛村的远近亲戚们。
他称呼萨拉为奶奶,1992年去的那次还带上了已经敲定、很快就要结婚的对象米歇尔·罗宾逊。
对于亲历了认亲与相会的人来说,那两次探访十分重要而且值得珍视。
萨拉的屋子里满满地贴着孙子的竞选海报,还有1992年、2006年那两次探亲留下的合影。
在这些合影照片里,不但有奥巴马和他的肯尼亚老祖母,还出现了未婚妻、继母、姐姐等人。
谈到奥巴马,萨拉曾说“他最喜欢篮球”。
另外奥巴马就职的当天,她还生平第一次离开肯尼亚去了华盛顿,这一切都是她不可能忘记的事。
而且,当奥巴马前来看望她的时候,他还亲自动手帮着干农活。
而一同前往的米歇尔·罗宾逊(婚后更改姓氏为米歇尔·奥巴马),在她的自传《成为》中也专门详写过这次探亲。
她说自己也是非洲裔美国人,但真正身处肯尼亚内罗毕的红棕色土地上,却仍然感觉到一种“在两块土地上都漂泊无根”的感觉。
她记得奥巴马姐姐欧玛开着一辆“老掉牙的天蓝色甲壳虫汽车”,车子半路抛锚,由于推车,她新买的白色运动鞋很快被染成了红土地的颜色。
个子矮小而丰腴的萨拉奶奶对他们的到来表现出极大的欢喜,她尽力跨越语言的限制进行交流,还专门做了以鸡肉为主要食材的炖菜,配上一种当地特有的玉米糊作为晚饭。
访问肯尼亚当然,对于肯尼亚国内的其他人来说,奥巴马成名前这两次探亲的重要性远远无法与成为总统之后的正式访问相比。
因为他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前往肯尼亚的一言一行就不再只代表奥巴马个人。
奥巴马2008年初次当选总统,却直到2015年、第二个总统任期才以美国总统的身份探访肯尼亚,这令不少肯尼亚人十分失望。
他们认为这意味着来自奥巴马的“忽视”,甚至非肯尼亚籍的非洲人也由此认为,奥巴马对非洲的发展并没有做出多少有益的努力。
在奥巴马自传《来自我父亲的梦想》中,奥巴马曾经提到过上任总统前访问肯尼亚的往事。
除了地名以外,当地还有被命名为“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小学”的学校。
但由于当地经济不景气、物资匮乏,学生们长年都用着破烂的桌凳上课。
不少人都热切地期待奥巴马总统尽快访问肯尼亚,“至少带一些援助过来”。
直到奥巴马进入第二个总统任期,时值2015年7月,他以总统身份访问肯尼亚的计划终于成行。
消息传来,萨拉奶奶首先表达了自己的欢迎,她还说打算再一次给孙子做鱼肉、鸡肉和玉米糊。
她也希望奥巴马这次前来,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去看看他父亲的坟墓。
当然,这位老人也补充,这只是她个人的希望,并不打算去左右他的计划。
“贝拉克是参议员还是总统,都不重要。他会享受我为他准备的一切。”
总统的家宴为了欢迎奥巴马总统的这一次重要访问,肯尼亚官方甚至还为他准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宴”。
在科盖洛村当地的一间饭店里,奥巴马和大约30名当地居民坐在同一张饭桌旁边,这些人都是在当地与奥巴马家沾亲带故的人。
然而可想而知,除了真正家庭关系较为亲近的那些人之外,坐在饭桌旁的大部分人对于奥巴马来说,都是所谓的“远房亲戚”。
在外人看来,奥巴马完全没有一点大国政治人物的架子,和老家的远亲近邻坐在一起,就像兄弟家人一样喝酒聊天、谈笑风生,他第一次回到非洲老家的时候,曾经坐到村头和哥哥喝酒。
然而只有奥巴马知道,在各个重要场合都能游刃有余的自己,这时候却多少有些局促。
肯尼亚当地通用语言以斯瓦西里语为主,然而奥巴马自从第一次探亲就受到了祖母温和的“责备”,他并不会这种不算主流的非洲语言。
语言不通、又缺乏足够的共同话题,虽然吃喝场面相当热闹,但冷场也是难以避免的事了。
他曾经回忆那顿饭的情景,说吃饭的时候,自己差不多一直都在认人。
除了和亲友同桌吃饭之外,他当然又一次去看望了自己的祖母。
多年过去,他祖母居住的房屋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虽然小村庄姑且也算通了电,但从更大的城市驾车到这里来,仍然必须经过尘土飞扬的土路。
萨拉奶奶和其他家人仍然像多年前一样,以家人的态度迎接他的到来。
而奥巴马的态度也并未因为参议员或者总统而发生任何改变,他仍然乐于帮祖母干活,甚至还亲自上手为老人搬运粮食。
两度访问当然,这一次奥巴马前往肯尼亚,也并不是只为了私人探亲这一件事。
在访问肯尼亚的行程中,他还安排了会议、讲演等多种公开活动,这也让当地民众早早对此抱有巨大期待。
据美国媒体的报道,那些对奥巴马充满欣赏和好感的肯尼亚人,早就把奥巴马的演讲语音设成了手机铃声。
到了这一趟非洲之行以后,肯尼亚政府甚至专门为萨拉奶奶安排了军队,在她的院子周围进行周密保护。
如果有村庄居民之外的人希望能见见“奥巴马总统的老祖母”,也不是随随便便都能见到的,必须得通过军队的许可、并确定这位老人今天有着不错的心情和身体状况。
由于这桩亲戚关系在肯尼亚知名度太高,甚至还有大批渴望移民美国的肯尼亚人上门拜访,希望萨拉能够在美国签证的问题上帮帮他们。
对此萨拉也感到无可奈何,她常常不得不向这些人反复解释,美国驻内罗毕大使馆才是提供签证的唯一渠道。
到了2018年奥巴马卸任总统,他还曾经去过一次肯尼亚。
在那一次,肯尼亚总统乌胡鲁·肯雅塔亲自迎接了他,双方也算相谈甚欢。
但实际上,奥巴马是为了他同父异母姐姐欧玛·奥巴马筹建的运动职业中心而露面的,他认为这样的机构能够为当地年轻人提供更多改善经济与命运的机会。
这一次热情的肯尼亚人仍然没有忘记曾经收获大批好感的奥巴马,街道上出现了与他相关的涂鸦,酒吧则不失时机地上架了“奥巴马啤酒”。
这几次访问不但带来了交流和互动,一些基金会在当地着手扎根,也确确实实地带去了改变的契机。
关于“出生地”的风波对于奥巴马的政治生涯来说,他青少年时期的经历是行走政坛独具优势的“秘密武器”之一。
他血脉中流着非洲的血,生父亲属在肯尼亚,继父亲属在印尼,母系亲属则在美国,这使他面对各种人群都可能获得不同类型的亲切感和认同度。
在他的竞选和任职期间,他也确实善用了这些优势,赢得了不少社会民众的好感和支持。
摄影师卡丽·谢尔曾经面对一张照片感慨不已:当亚伯拉罕·林肯的照片被挂在白宫的墙上,而同一张桌子周围,正围坐着第一位黑人总统和他的核心人员。
不夸张地说,这是个不容错过的重要历史时刻。
然而峰回路转,当特朗普将这些优势描述成关系着奥巴马的“出生地阴谋”并频繁强调时,曾经的优势也多少形成了不利因素。
在米歇尔·奥巴马的自传中记述,最早从2011年左右,特朗普已经开始酝酿这一言论并逐渐向公众抛出。
直到2016年特朗普真正下场参与大选,关于奥巴马“出生地”的攻击也达到了顶峰。
特朗普的策略说穿了也并不复杂,就是一口咬定奥巴马出生于肯尼亚(而不是官方信息所说的美国夏威夷),这样一来,他根本就不具备竞选美国总统的资格。
特朗普本人以及和特朗普站在同一立场的人常常以挑衅的口气发难,质疑奥巴马根本就不是美国人,而“一个肯尼亚人是无法带领美国前进的”。
当这样的传言甚嚣尘上时,奥巴马的妻子女儿首先遭受了攻击,她们被私下里称作“肯尼亚夫人”以及“肯尼亚千金”,受到种种调侃嘲弄。
而奥巴马数次前往肯尼亚老家,连米歇尔·奥巴马也去过科盖洛村的事实,又仿佛增加了这些说法的分量。
特朗普不停地“新瓶装旧酒”,坚称1961年火奴鲁鲁报纸上奥巴马的出生消息是伪造的,而且所谓的幼儿园同学中也并没有谁记得童年奥巴马的存在,因此不足采信。
遇到这样劲爆的消息,不少媒体也喜出望外,点击率嗖嗖地往上涨,关于奥巴马的议论和猜测也就越来越多。
要命的是按照夏威夷州法律规定,出生证明是隐私度极高的文件,公之于众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即使好不容易公布了出生证明,对面特朗普一句轻飘飘的“伪造”,又把皮球踢了回来。
换句话说,拥有肯尼亚亲人的奥巴马夫妇,很快就陷入了难以证伪的困境之中。
米歇尔·奥巴马曾说,这些谣言最为猖獗、达到顶峰的时刻,也恰好是希拉里败选、特朗普携夫人梅拉尼娅入主白宫之时。
结语由于特朗普反复抓着奥巴马的“肯尼亚老家”说事,并且给后者的家庭尤其是两个女儿带来了极大痛苦,米歇尔·奥巴马甚至发出了“永不原谅特朗普”的宣称。
对于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来说,“老家”肯尼亚的确也是双刃剑式的存在。
参考文献:《奥巴马卸任后首次重返肯尼亚 这次是去干嘛呢?》;海外网;2018-07-15
《去肯尼亚拜访奥巴马祖母》;中青报;2009-4-3
《奥巴马与肯尼亚祖母亲密照大曝光》;国际在线; 2010年08月19日
《奥巴马将访肯尼亚 “祖母”称要做大餐款待》;新华网;2015年07月05日
《奥巴马将访肯尼亚祖母称“他必须拜谒父亲坟墓”》;人民网-国际频道;201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