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橄榄果和黄榄的区别(橄榄黄榄)

橄榄果和黄榄的区别(橄榄黄榄)橄榄品种资源极为丰富,品质或栽培较广的有:檀香、惠圆、公本、猎腰榄、茶窖榄、青心。 果序长1.5-15厘米,具1-6果。果萼扁平,直径0.5厘米,萼齿外弯。果卵圆形至纺锤形,横切面近圆形,长2.5-3.5厘米,无毛,成熟时黄绿色;外果皮厚,干时有皱纹;果核渐尖,横切面圆形至六角形,在钝的肋角和核盖之间有浅沟槽,核盖有稍凸起的中肋,外面浅波状;核盖厚1.5-2(-3)毫米。种子1-2,不育室稍退化。花期4-5月,果10-12月成熟。橄榄是著名的亚热带特产果树。栽培历史悠久,在古书《 齐民要术》中就有关于橄榄的记载。汉代《 三辅黄图》一书中写道 汉武帝元鼎六年……起扶荔宫,从植所得奇草异木,龙眼、荔枝、槟榔、橄榄、千岁、桔皆百余本。由此说明,中国栽培橄榄在汉朝就很普遍,至今最少2000多年的历史。 乔木,高10-25(-35)米,胸径可达150厘米。小枝粗5-6毫米,幼部被黄棕色绒毛,很快变无

橄榄(学名:Canarium album(Lour.) Raeusch.)橄榄科橄榄属乔木植物。高可达35米,胸径可达150厘米。小叶3-6对,纸质至革质,侧脉12-16对,中脉发达。花序腋生。果序长1.5-15厘米,具1-6果。卵圆形至纺锤形,成熟时黄绿色,外果皮厚,核硬,两端尖,核面粗化。花期4-5月,果10-12月成熟。

橄榄原产中国南方,中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区均有栽培,野生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沟谷和山坡杂木林中,或栽培于庭园、村旁。分布于越南北部至中部。日本(长崎、冲绳)及马来半岛有栽培。

橄榄是很好的防风树种及行道树。木材可造船,作枕木。制家具、农具及建筑用材等。果可生食或渍制;药用治喉头炎、咳血、烦渴、肠炎腹泻。核供雕刻,兼药用,治鱼骨鲠喉有效。种仁可食,亦可榨油,油用于制肥皂或作润滑油.

(概述图参考:中国自然标本馆)

橄榄果和黄榄的区别(橄榄黄榄)(1)

植物学史

橄榄是著名的亚热带特产果树。栽培历史悠久,在古书《 齐民要术》中就有关于橄榄的记载。汉代《 三辅黄图》一书中写道 汉武帝元鼎六年……起扶荔宫,从植所得奇草异木,龙眼、荔枝、槟榔、橄榄、千岁、桔皆百余本。由此说明,中国栽培橄榄在汉朝就很普遍,至今最少2000多年的历史。

橄榄果和黄榄的区别(橄榄黄榄)(2)

形态特征

乔木,高10-25(-35)米,胸径可达150厘米。小枝粗5-6毫米,幼部被黄棕色绒毛,很快变无毛;髓部周围有柱状维管束,稀在中央亦有若干维管束。有托叶,仅芽时存在,着生于近 叶柄基部的枝干上。小叶3-6对,纸质至革质,披针形或椭圆形(至卵形),长6-14厘米,宽2-5.5厘米,无毛或在背面 叶脉上散生了的刚毛,背面有极细小疣状突起;先端渐尖至骤狭渐尖,尖头长约2厘米,钝;基部楔形至圆形,偏斜,全缘;侧脉12-16对,中脉发达。

花序腋生,微被绒毛至无毛;雄花序为聚伞圆锥花序,长15-30厘米,多花;雌花序为总状,长3-6厘米,具花12朵以下。花疏被绒毛至无毛,雄花长5.5-8毫米,雌花长约7毫米; 花萼长2.5-3毫米,在雄花上具3浅齿,在雌花上近截平; 雄蕊6,无毛,花丝合生1/2以上(在雌花中几全长合生);花盘在雄花中球形至圆柱形,高1-1.5毫米,微6裂,中央有穴或无,上部有少许刚毛;在雌花中环状,略具3波状齿,高1毫米,厚肉质,内面有疏柔毛。 雌蕊密被短柔毛;在雄花中细小或缺。

橄榄果和黄榄的区别(橄榄黄榄)(3)

果序长1.5-15厘米,具1-6果。果萼扁平,直径0.5厘米,萼齿外弯。果卵圆形至纺锤形,横切面近圆形,长2.5-3.5厘米,无毛,成熟时黄绿色;外果皮厚,干时有皱纹;果核渐尖,横切面圆形至六角形,在钝的肋角和核盖之间有浅沟槽,核盖有稍凸起的中肋,外面浅波状;核盖厚1.5-2(-3)毫米。种子1-2,不育室稍退化。花期4-5月,果10-12月成熟。

橄榄果和黄榄的区别(橄榄黄榄)(4)

栽培品种

橄榄品种资源极为丰富,品质或栽培较广的有:檀香、惠圆、公本、猎腰榄、茶窖榄、青心。

产地生境

原产中国南方,中国 福建、 台湾、 广东、 广西、云南等地区均有栽培,分布于 越南北部至中部。 日本(长崎、冲绳)及 马来半岛有栽培。中国分布以福建省为最多,四川、浙江、台湾等部分地区也有分布。栽培橄榄的国家除中国外,还有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及

马来西亚。

野生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沟谷和山坡杂木林中,或栽培于庭园、村旁。海南、台湾两省及四川的西昌地区均发现野生橄榄。

橄榄果和黄榄的区别(橄榄黄榄)(5)

生长习性

橄榄喜温暖,生长期需适当高温才能生长旺盛,结果良好,年 平均气温在20℃以上,冬季无严霜冻害地区最适其生长,冬天可忍受短时间的零下3℃的低温,但温度下降到4℃以下时就会发生严重 冻害。 降雨量在1200-1400毫米的地区可正常生长。对土壤适应性较广,江河沿岸,丘陵山地,红黄壤、石砾土均可栽培,只要土层深厚,排水良好都可生长良好。


主要价值

营养

橄榄营养丰富,果肉内含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脂肪、 维生素C

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 苹果的10倍,梨、桃的5倍,含钙量也很高,且易被人体吸收,尤适于女性、儿童食用。冬春季节,每日嚼食两三枚鲜橄榄,可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故民间有“冬春橄榄赛人参”之誉。 国内外研究资料

表明橄榄果实中还含有 滨蒿内酯, 东莨菪内酯,(E)-3,3-二羟基-4,4-二甲氧基芪, 没食子酸、逆没食子酸、短叶苏木酚、 金丝桃苷和一些 三萜类化合物, 挥发油、 黄酮类化合物。

橄榄果和黄榄的区别(橄榄黄榄)(6)

药用

中医认为,橄榄味甘酸,性平,人脾、胃、肺经,有清热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除烦醒酒之功,适用于咽喉肿痛、烦渴、咳嗽痰血等。《 日华子本草》言其“开胃、下气、止泻”。《 本草纲目》言其“生津液、止烦渴,治咽喉痛,咀嚼咽汁,能解一切鱼蟹毒”。《 滇南本草》言其“治一切喉火上炎、大头瘟症,能解湿热、春温,生津止渴,利痰,解鱼毒、酒、积滞”。

经济

橄榄木材可造船,作枕木。制家具、农具及建筑用材等。核供雕刻,种仁可食,亦可榨油,油用于制肥皂或作润滑油。

植物文化

核雕

橄榄核雕又称榄雕,是汉族雕刻艺术之一,榄雕工艺秉承了岭南文化的风格特征,造型秀丽、雅致,线条流畅、动静结合、细腻精微,其总体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雕刻精细入微,形态小巧玲珑,其技法以浮雕、圆雕、镂空雕为主。

橄榄果和黄榄的区别(橄榄黄榄)(7)

橄榄核上进行雕刻,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正是由于其操作上的高难度,核雕技艺鲜有传人。早在明代《 清秘藏》中记载,“明代宣德年间有个叫 夏白眼的,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个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明代 王叔远精雕之桃核、邢献之精雕之核桃、夏白眼精雕之橄榄核可谓之核雕三绝,其作品传世绝少。在清代,也有不少核雕名家高手,技艺超群,乾隆初年(1736年)苏州民间艺人杜世元,也是用一枚不到一寸的桃核刻“苏子游赤壁”题材,与《 核舟记》中的核舟有所不同,核雕在当时被称为“鬼工”。

传说

据《 齐东野语》记载,橄榄又名“谏果”、“忠果”、“青果”。因为初食橄榄时有涩口之感,但放在嘴里久了,就会感到有清甜的回味,就好像“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一样。在古代它是一种名贵的果品。据《 南方草木状》记载,(此果)吴时岁贡以赐近臣。

在浙江温州孤屿西边,位于现今博物馆墙内有株高大的橄榄树,据说此树是明代 万历丁亥年间(公元1587年),郡守卫承芳主张移建郡域南隅的“卓公祠”来此与兴庆寺贴邻时栽的。古祠早已废了,而此老橄榄树还健在,至今已有四百多年了。在此栽橄榄树是为了纪念卓公的,卓公为明代浙江瑞安人,洪武进士,他为人正直,遇事敢于直言,永乐初,为徙藩事而殉难,忠贞不屈,视死如归,感动了温州百姓,人们就栽橄榄树以纪念他的“秉性忠鲠,果敢净谏”的精神。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