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现代钧瓷大师排名榜(当代钧瓷大师任星航)

现代钧瓷大师排名榜(当代钧瓷大师任星航)任星航作品天蓝丁香紫鼓钉洗柴烧钧瓷的烧制工艺非常复杂,常说“一件瓷器成,过手七十二”,可见其工序之多,远不是建一座窑炉就大功告成。任星航在建成窑炉之后,根据家传技艺,经过反复试验,制订了合理的柴烧钧瓷烧成制度,使试烧一次成功。见到梦寐以求的柴烧钧瓷又重现人间,他又怎能不激动的热泪涌流!玉壶春壮志冲天仿宋代双乳状柴烧钧瓷窑炉的大小体积,外部特征,内部结构,完全按宋钧官窑遗址出土的窑炉建造,技术难度大。为确保工程质量,任星航事必躬亲,从建筑材料的选购到泥浆的粘度,都亲自把关。在关键部位,他还上到脚手架上,亲自动手操作,为工人示范。经过几个月艰苦紧张的施工,宋代柴窑于当年初秋建成。双系罐 远山

现代钧瓷大师排名榜(当代钧瓷大师任星航)(1)

任星航

男,1955 年 1 月生,禹州市神垕镇人 任氏钧瓷世家第五代传人。自幼随其父任坚学习窑炉建造,成型制作、烧成等钧瓷工艺。 1981 年进入禹县第二陶瓷厂,历任工程师、技术副厂长。 1987 年到 1988 年在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热工系进修, 1991 年任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副所长,在釉料配制、烧成工艺、窑炉设计诸领域均有建树。 2002 年被全国古陶瓷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古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03 年被河南省工艺美术主管部门授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04 年被中国硅酸盐协会授予“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现代钧瓷大师排名榜(当代钧瓷大师任星航)(2)

神后镇是钧瓷原产地,北方瓷都,地处禹州市西南方六十华里的大刘山之阳、凤翅山之阴。群山环抱,有着丰富的陶瓷资源。驺虞河水穿镇而过,为制瓷冶陶提供了便利的先天条件。民人自古以陶瓷为业,生生不息,所产瓷器遍布大江南北。特别是所生产的钧瓷,以千变万化的窑变艺术,在瓷林一枝独秀,跻身宋代五大名窑之列。也因为钧瓷,神后成了扬名四海的北方陶瓷重镇。钧瓷萌生于唐朝、昌盛于宋代。在唐宋时期,钧瓷的烧制是以柴作燃料的。后来,随着煤资源的开发利用,烧制钧瓷的燃料被煤所取代。近代以来,钧瓷烧制燃料再度更新,液化气、天然气成为烧制钧瓷的主要燃料。众所周知,由于燃料不同,燃烧时产生的气氛不同,导致钧瓷作品的艺术效果也不同。由于柴烧钧瓷退出了历史舞台,逐渐被人们所忘却,柴烧钧瓷窑炉的建造方法和烧成工艺也在岁月的烟尘中几近失传,濒临消亡的境地。眼下人们不但不知道钧瓷起初是以柴作燃料烧制的,甚至钧瓷界也有人不知道用柴能烧制钧瓷。长此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柴烧钧瓷这枝艺术奇葩就会在历史的进程中香消玉殒。所幸的是,柴烧钧瓷技艺在任氏钧瓷世家中被传承下来。任氏家族祖居神后,掌握有精湛的柴烧钧瓷制作技术。清朝光绪年间,任氏家族中出了一位名叫任清选的后生。他不但继承了祖辈的柴烧钧瓷技艺,而且还饱读诗书。任清选集家传烧制钧瓷技术之大成,编著了《十五论》一书,从各个方面祥尽地记述了钧陶瓷的制作技术要点,成为神后瓷区第一部专业技术书籍。任清选也就成了任氏钧瓷世家的开山之祖。任星航是任氏钧瓷世家的第五代传人、自幼在父亲――钧瓷名家任坚的言传身教之下,全面系统地学习继承了柴烧钧瓷的制作技术精华,踏上了曲折坎坷的钧瓷艺术品创作之路。

现代钧瓷大师排名榜(当代钧瓷大师任星航)(3)

任氏祖传的艺术高度是数代艺人们心血结晶集累的高度,任星航面临着如何进行新的跨越这一庄重的命题。

钧瓷窑变艺术是火的艺术,一切神奇、一切美丽、一节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无不因火而生、因火而起。而窑炉,则是火焰展示神奇的舞台,是窑变艺术的母体。任星航清醒地认识到,钧瓷艺术要想在品位上有大幅度的提升,没有性能优越、结构合理的窑炉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早在1993年,他在任禹州市钧瓷研究所技术副所长期间,就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设计建造了无匣钵钧瓷窑炉,开创了无匣钵烧制钧瓷的先河。钧瓷生产跳出了匣钵的制约,为烧制大件产品提供了先决条件。从前,“钧不过尺,过尺即宝”。现在,由于不用匣钵,钧瓷产品的高度可达两米以上。1997年,香港回归。任星航和同事们一道,主持设计烧制了特大钧瓷花瓶《豫象送宝》,被河南省政府选作礼品送往香港,庆贺香港回归。《豫象送宝》由瓶、座、墩三部分组成,高1997毫米,寓意1997年香港回归。墩为鼓形,内方外圆,法地象天,寓意天长地久。窑变釉色为宝石蓝,上有珍贵的蚯蚓走泥纹,形成“冰化雪消、春回水暖、蚓走沼地、万物复苏”的奇妙意景。座上雕有如意纹饰,构成“三象合立,吉祥瑞应,太平有象”之意。其上还雕有牡丹紫荆缠枝图案,寓意河南、香港人民携手共进。瓶体取材于传统的观音瓶造型又有所革新,古朴端庄,气势磅礴。窑变釉色以红色为基调,红中泛紫,紫中透蓝,千变万化,如火似霞,形成了万里山川,百花争艳,飞丹流霞,春意盎然的壮丽画面。《豫象送宝》无论是在尺寸上还是在自然窑变效果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展示了钧瓷文化的博大精深。任星航由于在制作中贡献突出,受到了河南省政府的通令嘉奖。

现代钧瓷大师排名榜(当代钧瓷大师任星航)(4)

任星航在钧瓷窑炉建造,釉料配制,成型烧成等研究领域多有建树,成果频出。他作为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者和守望者,胸中始终有一个柴烧钧瓷艺术情结。面对着柴烧钧瓷日渐被人们所淡忘,濒临消亡的现状,他深深地感到了一位柴烧钧瓷传人肩上的责任重大。为了弘扬光大祖传的制钧技艺,他于1999年和妻子王春凤一道创办了星航钧窑,潜心对祖传的柴烧钧瓷技术进行研究整理,为柴烧钧瓷重新焕发异彩作着前期基础性的工作。2004年初,在各级领导部门的倡导下,中华大地掀起了抢救民间优秀文化遗产的热潮。任星航见时机成熟,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决定筹建禹州市钧瓷窑炉博物馆,复活在各个历史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各种钧瓷窑炉,拯救即将消亡的柴烧钧瓷艺术。任星航的计划得到了河南省民协、禹州市文联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委员会将“仿宋代柴烧双乳状钧瓷窑炉”的建造列为重点项目。2004年春,任星航排除种种困难,宋代柴烧钧瓷窑炉工程上马动工兴建。

现代钧瓷大师排名榜(当代钧瓷大师任星航)(5)

玉壶春壮志冲天

仿宋代双乳状柴烧钧瓷窑炉的大小体积,外部特征,内部结构,完全按宋钧官窑遗址出土的窑炉建造,技术难度大。为确保工程质量,任星航事必躬亲,从建筑材料的选购到泥浆的粘度,都亲自把关。在关键部位,他还上到脚手架上,亲自动手操作,为工人示范。经过几个月艰苦紧张的施工,宋代柴窑于当年初秋建成。

现代钧瓷大师排名榜(当代钧瓷大师任星航)(6)

双系罐 远山

柴烧钧瓷的烧制工艺非常复杂,常说“一件瓷器成,过手七十二”,可见其工序之多,远不是建一座窑炉就大功告成。任星航在建成窑炉之后,根据家传技艺,经过反复试验,制订了合理的柴烧钧瓷烧成制度,使试烧一次成功。见到梦寐以求的柴烧钧瓷又重现人间,他又怎能不激动的热泪涌流!

现代钧瓷大师排名榜(当代钧瓷大师任星航)(7)

任星航作品天蓝丁香紫鼓钉洗

宋代柴窑的建造过程中,受到了相关领导的密切关注。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夏挽群曾多次亲临施工现场,察看工程进展情况。禹州市文联主席、许昌市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委员会委员包献珍亲自参予了工程的筹划工作。经常来到建设工地,帮助任星航排扰解难。柴烧钧瓷的烧制成功,填补了钧瓷艺术的空白,被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委员会授予“特别贡献奖”。在国内外陶瓷界引起轰动。新华社、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二十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河南省古陶瓷专家赵青云专程来到禹州,对柴烧钧瓷进行了鉴定之后,激动地表示:这是他见到的最具宋钧神韵的钧瓷作品,完全可以与传世宋钧相妣美,真是千年等一回,可喜可贺。河南省轻工厅专家徐国桢挥毫题诗“黄河后浪推前浪/瓷苑钧窑花更香/莫道柴烧窑变难/星航成器发春光”。

现代钧瓷大师排名榜(当代钧瓷大师任星航)(8)

任星航钧瓷艺术中心展厅

2005年秋“中原文化上海行”活动举行,任星航柴烧钧瓷作品首次在社会上亮相,以其清新淡雅的神奇魅力轰动了上海滩。作品葵花盆荣获金奖,任星航被授予“金鼎奖·成就奖”。2006年,任星航被授予“河南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不久,又被评选为“全国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现代钧瓷大师排名榜(当代钧瓷大师任星航)(9)

现代钧瓷大师排名榜(当代钧瓷大师任星航)(10)

如意尊(红)

目前,任星航筹建的钧瓷窑炉博物馆己全部建成并对外开放。自唐至现代,十种各种燃料、各种性能的钧瓷窑炉构建成一道绚丽的钧瓷文化长廊,集窑炉展示、工艺研究、作品鉴赏于一体,成为禹州钧瓷艺术界一道多姿多彩的文化景观。

现代钧瓷大师排名榜(当代钧瓷大师任星航)(11)

虎头罐

作为柴烧钧瓷艺术传承人,任星航早就着手培养新生力量,收徒传艺。他的女儿任英歌、徒弟刘红生等人,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技艺日渐成熟,成为禹州钧瓷技术界的中坚力量。任星航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柴烧钧瓷……将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争奇斗艳,服务社会,造福人类,演绎钧瓷窑变艺术的绝妙神奇!”

现代钧瓷大师排名榜(当代钧瓷大师任星航)(12)

在禹州的钧瓷窑工之中,任氏家族是最重要的一支。到任星航这一代,已是任氏第五代传人。他的父亲任坚,是禹州钧瓷界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人物,《钧瓷志》中用了“为振兴钧瓷事业不遗余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考语来评价他的功绩。

现代钧瓷大师排名榜(当代钧瓷大师任星航)(13)

原来始于唐盛于宋的钧瓷,自唐宋以后的帝王都将她列为御用珍品,每年只准生产三十六件,直到清朝才传入民间。后由于战乱,整个钧瓷生产陷于停顿,古代所用的柴烧窑炉,由于年代久远工艺也已失传。清末明初的“炉钧”窑炉,又是容积太小,所以“钧不过尺”,不能烧大件器皿。

任坚对钧瓷炉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革,研制发明了倒焰窑,隔焰瓷窑等功能优良的窗炉,其容量从一立方米到六立方米,使钧瓷烧成从每窑一件发展到每窑一次上百件,为窑变艺术提供了有利条件,钧瓷作品红里透紫,紫中泛青,青里带绿,相映生辉,乳光玉润,图画精妙,浑然天成。同时还用方解石代替柴灰,研究发明了新的釉料配方,改变了千百年来一直沿用的柴灰釉的历史,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也减轻了上釉工人的痛苦。发明在当时陶瓷界震动很大,有人想垄断此项技术,向任坚提出要高价买断,任坚不为利动,毫无保留地将钧瓷炉向乡亲们推广,将配方向陶瓷界公开。一九五七年国家恢复钧瓷生产,成立了禹县钧瓷厂,即由任坚负责主持全面技术工作。

任星航从15岁开始跟着父亲学建窑、修窑、设计窑,无数次,他站在钧瓷窑炉前,透过观察孔看那跳动着的火焰。一个星期天,父亲带他出镇上山,给他讲钧瓷工艺的细节,并拣了两块有平面的砖头大小的石块,到河边蘸水相互磨。石头是好磨的?父子二人交替着磨,终于把石头磨得平滑如镜。两块石头合在一起,严丝合缝,拿着上边的一块一提,就把下边的一块带了起来。父亲说:“如果砖有这么平,砌出来会歪吗?建的窑质量能差吗?”父亲任坚用这个办法让任星航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从那以后,任星航一直用这个方法检查修建窑炉的质量,拿起上面的砖,得带起下面的砖来,以证实中间没有空隙。

钧瓷技术,窑变是其精魂所在。钧瓷的前生是土,土呵,价值几何?一经烈火,身份何止千百倍?炉火,就像是点石成金的手指。火的艺术离不开燃料,离不开窑炉,而窑炉的构造是否合理、性能是否优良,直接关系到燃料能否有效利用,也就直接影响到窑变艺术的形成。因此成年后的任星航在窑炉方面做了许多扎实深入的研究工作,然后才情如春水横溢,发明创造喷薄而出: 1981年,研制设计的双孔隔焰瓷窑,开创了日用瓷无匣钵烧制的先例;1993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成功设计建造了液化气烧钧窑,用液化气取代传统的煤燃料,完成了钧瓷烧造史上燃料的一次革命;1997年,设计划棍式隧道钧瓷窑炉;2000年,再次对钧瓷窑炉进行改革,推出了煤与液化气混合烧制钧瓷技术,并在钧瓷釉料研究上多有建树,而所有这些,任星航并没有关起门来自己用,而同父亲一样,无偿的在禹州及周边地区推广应用了。

任星航是把钧瓷当作珍宝看待的,他觉得祖先给留下这么好的文化艺术,后辈没有资格轻视、不恭、亵渎,只能努力。因此从选料、配釉,一直到烧成,他都是抱着对待珍宝的虔诚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象教徒们对神对佛那样,小心翼翼,毕恭毕敬,不敢有一丝的大意和懈怠。

禹州至今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北宋年间,宋徽宗做了一个梦,看到一对红似朱砂、鲜似鸡血、晶莹透亮的花瓶,于是下令命禹州的窑工为其烧制。可是,谁又能烧出只在皇上梦中出现过的宝瓶呢?皇上怒杀了一个又一个窑工……这时,一位美丽的姑娘挺身而出,投入到熊熊的炉火中,一对鲜红瓷瓶终于烧制了出来。皇上得到宝物,自然满心欢喜,又想让窑工烧出同样美丽的花瓶来。这时,姑娘托梦给他们,仿照自己的躯体建造一座双乳状火膛窑炉,就可大功告成。窑建好后,在这座窑里烧出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献给了皇上。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姑娘,把她尊称为“金火圣母”。

传说是有深厚的现实基础的。1974年,在禹州城东的宋钧官窑遗址发掘现场,文物考古人员惊奇地发现,为皇上烧制传世宋钧的窑炉外形真的是呈双乳状。这是全世界唯一一座双乳状火膛窑炉。

然而,任星航这位中国古陶瓷艺术大师,说起宋代双乳状火膛窑,心中却有隐痛。双乳状火膛窑是北宋能工巧匠根据历代窑炉特点创造的专为皇室烧造钧瓷贡品的窑炉。但是随着宋室南渡,这种柴烧钧瓷工艺从此失传。由于没有任何文献资料,唯一的古窑遗址残缺不全,仅存地下部分。对于它是否真能烧制钧瓷以及如何烧制,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比如,一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学者,认定柴烧不能达到1300℃的高温。所谓的传世宋钧,其实是元代烧制的。面对专家的质疑,美丽的传说也变得苍白无力,为了维护钧瓷的尊严,任星航决定,倾尽全力,也要解开这一千古之谜。

为了研究方便,一九九九年初,任星航借钱创办了星航钧窑。结果年底不但归还亲朋友们的借款无望,且周转资金紧张得连购原料、给工人发工资都无能为力。他的好友、师兄郑群彦再次伸出援助之手,筹措了六万元的资金,让他购买原料,渡过难关。然而这样的钱也被一位骗子骗走了。任星航欲哭无泪,抬头向天,心想自己半生堂堂正正,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地,没有做过半点损人利已之事,怎么遭受如此的劫难?挺过难关后,2004年秋,任星航自筹资金30万元,兴建了一座仿宋代双火膛钧窑,复原它的整个烧制过程。

这座窑炉的地下部分,根据宋钧官窑遗址而建,地上部分,由于遗址已毁,任星航根据多年来的窑炉经验,几易其稿,精心设计而成。首次装窑那天,星航钧窑举办了神圣、简朴的点火仪式。当火炬在一双双一直关心、支持此事的朋友手中传递时,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期盼,也充满了疑问。失传千年的柴烧工艺,能像火炬传到今人的手中吗?奇迹诞生了,漫长的18个小时等待后,窑内最高温度达1300℃,共用柴4000多公斤。住火,窑门打开,几件仿宋官窑钧瓷,仿佛穿过1000年的时空隧道,终于成功了来到人们面前。还没等窑内的温度降下来,任星航带着厚厚的隔热手套,把一个个冒着热气的匣钵抱出来。自此,与钧瓷发展史有关的那段公案,画上了句号。河南省文物考古所原所长,主持发掘宋钧官窑遗址的研究员赵青云在现场激动地说,此情此景,真是千年等一回。

出窑的柴烧钧瓷,釉层浑厚凝重、釉色乳光玉润,经“窑变”呈现的景观,似月下小景,似鲜花怒放,那再现大自然瞬息万变的景象,含蓄、优雅、过渡自然,有巧夺天工之妙。从首次点火成功,星航钧窑共实验柴烧钧瓷六次,每次都不惜工本,采用传统的手拉坯工艺,模仿传世宋钧造型精制而成。月白色出戟尊、玫瑰紫釉菱花式花盆、海棠红鼓钉洗……一件件美轮美奂的钧瓷精品出世,被专家、学者惊呼为迄今为止最接近宋钧神韵的作品。

故宫博物馆院研究室主任、教授、考古专家李辉柄,一天来到星航钧窑对任星航说:半月之后,他要去日本讲学,需要带一些实物,看能不能帮他生产一批体现宋钧神韵的作品。任星航组织人员紧锣密鼓烧出了百十件产品,挑选出二十件让李先生东渡日本。李辉柄讲学回来告诉任星航:他制作的仿宋钧瓷界受到了重视,日本人惊呼那是故宫的传世宋钧,说明仿宋钧作品已到了可以乱真的境界,遂提笔为任星航写了“钧瓷魂”三个大字。

听任星航讲钧瓷既增长知识又是一种享受,充分领略到钧瓷文化的博大精深。任星航讲,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时间品读钧瓷,都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同一件钧瓷,几个人欣赏,有的人可能会被它古朴端庄,恢宏大气的造型所吸引,有的人会感到它开片纹路的神奇绝妙,另一位则会被它五彩霞映的绚丽釉色所倾倒………同一件钧瓷,从正面看,看到是是衣带当风,腾身飞举,向月而奔的嫦娥;从侧面看,则会是横骑牛马,竹笛流韵,放牧于野的牧童,从背面看,则是春水池畔,柳翠花艳游春嬉戏的丽人……这叫做移步换景。

同一件钧瓷的同一幅画面,心情好时候时候欣赏,会是春草荣荣,蝶舞莺飞,风光无限;心情不好时候看它,则会是山野云岚,花草垂首,细雨如愁………这叫景随情生。

同一件钧瓷,今天看,会觉得画面是一老者背倚青山,面对青流,独坐垂钓,明天再看,又会觉得画面是一位少女,丽质妙齡,轻舒玉臂,浣纱溪畔,而昨天老人手中的钓竿,则成了今日吉它女手中的纱缕……,这叫做景随时异。

任星航说,鉴别一件钧瓷,当从形、质、色、音、纹、境等方面入手。形指的是造型,造型是钧瓷艺术的基础,是钧瓷艺术的载体,没有好的造型,钧瓷窑变艺术就无法体现,形的恢宏大气,清丽秀美,端计古朴,精巧新奇应是钧瓷的几个外部态征。

质是指胎质,不论白、紫、灰哪种胎质,都必须坚实细腻、不能有空洞。

色是指钧瓷的窑变釉色,色是体现钧瓷艺术最粗彩的部分。钧瓷单色入窑,在高温下变化呈色,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名贵釉色红的有胭脂红、祭红、鸡血红、朱砂红、海棠红、枫叶红、淡红、深红等;紫的有玫瑰紫、丁香紫、葡萄紫、茄皮紫;青的有天青、粉青、梅子青、靛青、葱青、玉青、影青等;黄有米黄色,金黄、淡黄、象牙黄等;绿有铜绿、孔雀绿、鹦哥绿等;白有月光、玉白、鱼肚白……。钧瓷釉色七彩辉映、相互渗化,绚丽生光,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音是指钧瓷开片之声和轻叩钧瓷之声。这些声音清脆悦耳,有金石之韵,如珠玉之美,培增人的审美情趣。

纹是指钧瓷窑变自然产生的各种奇特纹路。钧瓷釉料在烧制过程中,通过熔化、流动、沉积、结晶、拉丝、开裂等变化,在钧瓷表面形成了各种美丽奇妙的纹理。如鱼鳞片、冰裂痕、蚯蚓走泥纹、莬丝缕、羽片纹、鱼网纹、珍珠纹等名贵纹路,错落有致,浑然天成,趣味无穷,如冰裂纹,看似裂冰碎玉,抚之光滑无痕!如鱼网纹,回环百转,丝缕千结,七夺造化之妙;如珍珠纹,星星点点,熠熠生辉,引人无尽遐思……

境是指钧瓷经自然窑变形成的意境,即自然图画景观。钧瓷表面由于釉色的变化和各种奇妙的纹理的叠置,自然构成一幅神奇的图画。这种钧瓷特有的天然釉画,是钧瓷珍品、极品必备的条件之一。钧瓷釉画或人物,或山水,或动物,或有花鸟鱼虫,有的毫发毕现,有的朦朦胧胧,有的象工笔,有的似写意,给欣赏者极大的联想空间,是钧瓷文化的核心部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