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马2基本操作(要多坑有多坑的下抛壳与侧置弹链箱)

马2基本操作(要多坑有多坑的下抛壳与侧置弹链箱)△ 折叠收拢后也非常紧凑△ M122有两个枪身支撑点FN为MAG设计了一个比较普通的刚性三脚架,通过两根插销穿过机匣前端和扳机上方的安装孔就能将机枪固定在枪架的上架部分。枪架上有缓冲装置,左侧还可以安装弹药箱架,火线高度调节范围为254mm-720mm,方向机、高低机以及固定扳手都集成在上架下方,外观比较简洁,但机枪安装到位后,枪架上仅有一个支点支撑枪身,所以这种枪架的枢轴必须足够结实粗壮,不利于轻量化设计,其重量达到了10.5kg。△ FN原厂枪架最大的特点就是厚重而美军的M240配备的是改进自M2三脚架的M122脚架,枪身的支撑点前后各有一个,不用太粗壮的结构就能保证稳定性,该枪架的重量也只有6.8kg。前连接点是一个带有安装插销的转轴,M122后方两个脚架之间有横向铰接的连杆,而高低机方向机位于后方两个脚架上,枪架与枪身的后方连接点以及插销机构就在这里。在三脚架完全展开后,这根连杆又

马2基本操作(要多坑有多坑的下抛壳与侧置弹链箱)(1)

 接上文

愤怒的马爱国:北约第一机枪就是这货

下一期文章周五上午10点更新

枪架

通用机枪的本意就是轻重两用机枪,既可以用自带的两脚架当轻机枪用,也可以安装在三脚架上当重机枪用。MAG机枪的两脚架为铝制,结构相对粗壮,高度也多档可调。但这个两脚架是安装在活塞筒上的,而活塞筒靠末端螺纹安装在机匣上,整体呈悬臂结构,还要对枪管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美国的M240还把下护木也加装在活塞筒上,这就对活塞筒的强度刚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不是什么好设计。

FN为MAG设计了一个比较普通的刚性三脚架,通过两根插销穿过机匣前端和扳机上方的安装孔就能将机枪固定在枪架的上架部分。枪架上有缓冲装置,左侧还可以安装弹药箱架,火线高度调节范围为254mm-720mm,方向机、高低机以及固定扳手都集成在上架下方,外观比较简洁,但机枪安装到位后,枪架上仅有一个支点支撑枪身,所以这种枪架的枢轴必须足够结实粗壮,不利于轻量化设计,其重量达到了10.5kg。

马2基本操作(要多坑有多坑的下抛壳与侧置弹链箱)(2)

马2基本操作(要多坑有多坑的下抛壳与侧置弹链箱)(3)

△ FN原厂枪架最大的特点就是厚重

而美军的M240配备的是改进自M2三脚架的M122脚架,枪身的支撑点前后各有一个,不用太粗壮的结构就能保证稳定性,该枪架的重量也只有6.8kg。前连接点是一个带有安装插销的转轴,M122后方两个脚架之间有横向铰接的连杆,而高低机方向机位于后方两个脚架上,枪架与枪身的后方连接点以及插销机构就在这里。在三脚架完全展开后,这根连杆又成了高低机与方向机的滑动轨道,可以快速进行横向调整。由于两个连接插销的位置不是相对固定的,所以只要安装孔的直径和MAG一致的机枪,都可以安装在M122上。而且M122的方向机和高低机更靠近射手,操作起来比FN的枪架要更方便。M122的高低机方向机接口处还有一大块倾斜布置的挡板,可以将下抛的弹壳都导向右边,防止弹壳堆积在三脚架下方造成不便。这种枪架的缺点就是机枪架设操作比较麻烦,前后两个插销的安装操作远不如PKM“一挂一压”方便。

马2基本操作(要多坑有多坑的下抛壳与侧置弹链箱)(4)

△ M122有两个枪身支撑点

马2基本操作(要多坑有多坑的下抛壳与侧置弹链箱)(5)

△ 折叠收拢后也非常紧凑

马2基本操作(要多坑有多坑的下抛壳与侧置弹链箱)(6)

△ 弹壳都被导向右侧,防止在三脚架下方堆积

马2基本操作(要多坑有多坑的下抛壳与侧置弹链箱)(7)

△ 三角架过轻还要压沙袋,一看就是盲目追求重量指标,转移阵地时也要背沙袋吗?(手动滑稽)

2005年美军还配备了新型的M192轻量化枪架,该枪架相比M122取消了后方两个脚架之间的铰接连杆,脚架上有较细的钢管组成的桁梁结构,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铁轨桥梁,在减轻重量的情况下极大的保证了刚度。由于这种桁架结构是焊接而成的,无法设置折叠结构,M192枪架在收起后并不如M122紧凑,但好在M192比较“小巧”,折叠收拢后携行还是很方便的。M192通过一个上架将机枪和枪架连接在一起,安装孔和插销还是没有变,但由于是一个一体式的上架,两个连接插销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M192上架前端下方有转轴,上架后方与高低机和方向机连接,枪身的支撑点还是有两个,而且上架后方连接点设置了快拆机构,如果直接把上架安在枪身上,那机枪架设起来会更加迅速,而且这个上架也起到了改变抛壳方向的作用。得益于结构的优化,M192枪架的重量进一步减轻,只有5.22kg。

马2基本操作(要多坑有多坑的下抛壳与侧置弹链箱)(8)

△ 圆柱形的桁梁结构在保留刚度的同时还减轻了重量

马2基本操作(要多坑有多坑的下抛壳与侧置弹链箱)(9)

△ 折叠收拢之后不是特别的紧凑

马2基本操作(要多坑有多坑的下抛壳与侧置弹链箱)(10)

△ 虽然是轻机枪状态,但M192的上架已经安装在了枪身上

目前美军的新型机枪都要求能安装在M192上,所有机枪的安装孔也都必须要向MAG和Minimi看齐,这种刚性枪架的通用性还是很好的,只要能安装上去就都能直接用。有人可能会说,PKM的4.5kg弹性枪架也就比M192轻了700g而已,而弹性枪架自身还存在寿命低、离群弹多、通用性差、必须抵肩射击以及非经验射手发挥不好等多种问题,仅多700g的重量的通用刚性枪架难道不更好吗?

请注意,2005年的M192虽然创造性的运用了桁梁结构,但火线高度却因此不可调,要是恰巧前方的掩体高了那么一点点,还要找沙袋把枪架垫高;而高低机方向机又比较靠下,与地面的间距太小,只能架设在相对平坦的地面上。PKM的斯特柏洛夫三脚架可是比M192早诞生了36年,由钢板冲压而成,而且还有高射模式,火线高度也可调,机枪架设在枪架上的操作也更加简单。M192操作比斯特柏洛夫三脚架费劲,功能还没人家多,材料和工艺还更先进,晚出生了36年居然还比斯特柏洛夫三脚架重了700g……

马2基本操作(要多坑有多坑的下抛壳与侧置弹链箱)(11)

△ M192的高低机方向机太低,只能架设在相对平坦的地面上。注意上架起到了抛壳引导的作用

马2基本操作(要多坑有多坑的下抛壳与侧置弹链箱)(12)

△ 斯特柏洛夫三脚架的功能要完善的多,还更轻

弹链与弹链箱

通用机枪为了保证火力持续性都采用弹链供弹,为了减少弹链的钩挂一般还会下挂弹链箱。MAG机枪可以使用美国M13可散弹链和德国DM1不可散弹链,分别对应两种原理一致但拨弹行程略有差别的供弹机构,这两种机构是可以互换安装的。

相比不可散弹链,可散弹链每节之间的转轴由弹药来充当,而不可散弹链每节之间都有单独的转轴,所以可散弹链每节的间隔较大,因此即使装填同种弹药,可散弹链和不可散弹链对应的供弹系统在拨弹行程上一般会略有区别。相比不可散弹链,可散弹链虽然回收麻烦,但省去了弹链节之间的转轴,结构更紧凑,重量也更轻。总体来看可散弹链还是要优于不可散弹链的。

马2基本操作(要多坑有多坑的下抛壳与侧置弹链箱)(13)

△ 美国M240用的是M13可散弹链

马2基本操作(要多坑有多坑的下抛壳与侧置弹链箱)(14)

△ 瑞典装备的Ksp58用的是德国DM1不可散弹链

说起MAG的弹链箱,那可真是一言难尽啊,因为MAG在设计之初似乎就没考虑过挂弹链箱,这给后续的改进工作带来很多问题。之前提到过MAG机枪采用下抛壳设计,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部队乘车作战时,下抛壳设计能防止弹壳在车内乱飞,但这种设计却导致抛壳窗占据了弹链箱接口的位置。我们还是以MAG的一生之敌—PKM为例,PKM的自动机就是把AK翻过来,从右上抛壳变成左下抛壳,看起来简单粗暴,实际上即考虑了车载要求,也兼顾了弹链箱的挂载,弹链箱不必避开抛壳窗,可以直接挂在枪身重心的正下方,位置十分合理。

而MAG也没有像MG5那样自带抛壳引导板,没法将弹壳引向右侧一边,所以很多国家的改进型MAG只能把弹链箱安装在机匣左侧,再加上MAG机枪重心比较靠前,加装弹链箱的MAG的持握手感就是头重脚轻还往一边歪,轻机枪状态使用时还要射手额外用力向右“正枪”,射击时随着弹链箱内的弹药逐渐减少,重心才会慢慢回到枪身轴线。

马2基本操作(要多坑有多坑的下抛壳与侧置弹链箱)(15)

△ 左侧的弹链箱在轻机枪状态下非常难用

受限于并不高明的设计,我们经常能看见很多轻机枪状态下的MAG没有安装弹链箱,只能拖着一条弹链射击,或者将弹链直接缠在枪身或者人身上,要不就副射手提溜个弹链箱跟着跑。虽然使用可散弹链时,枪身一侧没有累赘的空弹链了,但另一侧却多了更容易产生钩挂的实弹链。当然MAG大部分都是在步兵排属武器班内,安装在三脚架上作为重机枪使用,只有在下放到步兵班内作为轻机枪使用时才会有这种问题。

马2基本操作(要多坑有多坑的下抛壳与侧置弹链箱)(16)

马2基本操作(要多坑有多坑的下抛壳与侧置弹链箱)(17)

△ 没有弹链箱,人和枪至少有一个要被弹链“绑起来”

在通用机枪的三大要素方面,MAG的枪管快拆设计优劣参半,枪架设计中规中矩,弹链箱设计基本是凑合着来,光从这些设计来看,MAG机枪就存在不少的问题。下一篇就让我们看看MAG的核心设计,看看它到底到底多傻X,好好治疗一下大家的低血压。

下一期文章周五上午10点更新

未完待续

马2基本操作(要多坑有多坑的下抛壳与侧置弹链箱)(18)

作者@梦未合围

本文由《晓枪》编辑&发布

马2基本操作(要多坑有多坑的下抛壳与侧置弹链箱)(1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