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哥有缘再相聚(浩哥一路走好)
浩哥有缘再相聚(浩哥一路走好)浩哥羞涩且惊喜,但不失分寸:谢谢领导关心。扩街工程行将尾声……,领导对他心生好感(无疑问比较认可),找他谈话:……。问他:打算把你带一个地方工作,怎么样?“冒想到笔头还可以呀。” 一来二去,接触更多。浩哥本就是个聪明人,也是个讨喜欢的哥们。
王浩,凡久住黄梅县城关镇的人,尤其是五六十岁左右的人,都应该认识他。王浩年轻时一直在本县建筑行业当工人。他大我十二三岁,故称呼为浩哥,严格说老大哥。他是个性格比较豁达的人,待人比较随和的人,也是一个颇有思想、颇有见解、颇有表述能力的哥们……。我读高中时候,他巳闯荡社会。在城关建筑行业,他比较喜欢接交人。放电影的,唱戏的,文化馆舞文弄墨的,副食品公司卖烟卖酒的,汽车站售票员,轻机厂打铁的……。林林总总,方方面面,交朋接友不少。算得上阅人无数……哈哈。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们彼此认识。他有点豪放。就是说为人不阴,比较开朗。而且表达能力也比较强。当然,不是长篇大论,也不喜欢引经据典,但颇有见解。这一点,我比较尊重。三教九流,五花八门的各方面,他都有朋友。这就使得他待人接物,比较智慧也比较通透……。从这个方面说,办事能力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从建筑队行业“消失”了……,华丽转身,在黄梅县县委大院工作。令我大吃一惊!真是“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绿水化虹桥”。厉害。浩哥,一个喜欢翻盘的人……。
若干年后,他告诉我,记不准是一九八一年还是八二年,黄梅县城关扩建东西大街,他是被抽调其中一员,当然,这个扩街指挥部人员来自好几个部门和单位。尽管是个临时性机构,但协调性工作量还是蛮大的……。浩哥这方面能力可以。扩街指挥部由县委副书记老黄同志挂帅,城关镇领导更是好几个做左右膀。工作轰轰烈烈,进度蒸蒸日上……。指挥部还办了份《工地战报》,造声势,鼓干劲。宣传典型,歌颂好人好事,表扬吃苦肯干精神。自然少不了的……。浩哥偶尔也写个一两篇稿子,或一版或二版被发表。
黄副书记少不了浏览一下,眼睛一亮“不错”。于是便问王浩:“是你自己写的啵?”
“确实是我的手笔”。
“冒想到笔头还可以呀。”
一来二去,接触更多。
浩哥本就是个聪明人,也是个讨喜欢的哥们。
扩街工程行将尾声……,领导对他心生好感(无疑问比较认可),找他谈话:……。问他:打算把你带一个地方工作,怎么样?
浩哥羞涩且惊喜,但不失分寸:谢谢领导关心。
“到县委会做点具体工作。试用期三个月。”
如果换了别人,比如我,一定是喜出望外。哈哈……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可以理解嘛。
但浩哥智慧,冷静,沉着: 谢谢领导您的厚爱,进县委大院工作的话,肯定能学习很多的东西。
但县委大院里人才济济,群英荟萃,优秀的人比比皆是。万一这三个月或一不留神,被退出或打转……,那还真的是头不是头,脚不是脚。
老黄领导一言不发,两眼逼视着他……。
“请放心,我绝不会给您丢脸,一定谦虚做人,努力做事,尽最大能力干好自己的工作。”
领导沉思片刻: 好吧,不搞试用期。
浩哥就这样走进了黄梅县委大院……。
前几年,我碰到他,感觉气色不太好,但仍然没想到这么快就走了,走得平静,走得低调,走得不慌不忙……。一个建筑行业工人,早年受家庭出身限制,又没有读很多书,在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科员位置上退下来。他是作了很大努力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想想也是,当然,机遇也很重要……,但最终还是要有点实力。这里面所说的实力,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综合而论。否则就会弄巧成拙。去年的这个时候他还和一些退下来的老朋友们在望江山头上避暑(俗称“歇伏”),彼此问好,互祝健康。没想到今年“思君不见君”,阴阳相隔两重天……。我写这些文字,基本上没有杜撰。无论情节还是人物,都是过程,且措辞也十分朴素。相信浩哥在天之灵是可以接受的。浩哥生前多次说:码字是个技术活,句子华丽不适合大众。嗯嗯,是这么个理儿,对。浩哥走了半年多,一直想写写他。今天,总算是了却心愿啦。浩哥,一路走好。
作者简介:汪晓洋,笔名舰泊阳光。黄梅县黄梅镇人。公卫专业药品高级技师,学校卫生防疫医师。有小说、散文、诗歌和素描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辽宁日报》、《浙江日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青春》月刊、《芳草》月刊、《花地》杂志、《当代青年》杂志、《北京晚报》增刊发表。也结合专业工作发表过卫生科普文章60余篇。喜交善友。性格爽朗淡定,有点人生阅历。爱好旅游、书法、垂钓、烹饪和游泳、爬山运动。对堪舆学、骨相学、风水地理、区域文化和中草药也比较感兴趣。下过乡,修过铁路,当过工人,做过煤炭采购员,读过中专学校,跑过不少地方。在本地卫生系统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