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文有并发吗(上下文切换你确定了解吗)
上下文有并发吗(上下文切换你确定了解吗)(3)系统级上下文: 进程控制块task_struct、内存管理信息(mm_struct、vm_area_struct、pgd、pte)、内核栈。(2)寄存器上下文: 通用寄存器、程序寄存器(IP)、处理器状态寄存器(EFLAGS)、栈指针(ESP);上下文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进程上下文具体包括:(1)用户级上下文: 正文、数据、用户堆栈以及共享存储区;
前言
听到上下文切换,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一定要减少这货出现的次数。确实上下文切换对性能的影响显而易见,但有时又无法完全避免,这就要求我们对上下文性能损耗了然于胸,才能更准确地评估系统性能。另外,现在云厂商提供的机器种类如此之多,虚拟机在这方面是否有区别。以上都需要有科学的方法来衡量上下文的耗时,进而帮助系统评估以及机型选择。
本文将从这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
- 上下文切换有哪些类型以及可能出现的场景
- 衡量各场景上下文切换耗时
1, 上下文切换类型及场景
上下文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 进程上下文
- 中断上下文
进程上下文具体包括:
(1)用户级上下文: 正文、数据、用户堆栈以及共享存储区;
(2)寄存器上下文: 通用寄存器、程序寄存器(IP)、处理器状态寄存器(EFLAGS)、栈指针(ESP);
(3)系统级上下文: 进程控制块task_struct、内存管理信息(mm_struct、vm_area_struct、pgd、pte)、内核栈。
中断上下文具体包括:
(1)硬件传递过来的参数
因此上下文切换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png
因此,我们在代码里面也要尽量减少系统调用,常见的优化方法有:每次读写磁盘时,使用buffer减少read/write调用次数等。
2,上下文切换性能评估
测试上下文切换性能的工具有
- unixbench
- tsuna/contextswitch
两个工具的原理类似,都是创建两个进程,然后互相唤醒:
(1) unixbench是创建两个进程,两个进程之间创建两个管道(pipe),通过管道来互相读写数据,结果是10s内完成的切换次数。
(2) contextswitch同样是创建两个进程,通过futex(快速用户区互斥)来互相唤醒,结果是循环500000次的耗时
进程之间的上下文切换
使用这两个工具在测试进程上下文时,需要注意一点:把两个进程绑定到同一个核上运行,否则可能测试的就不仅仅是进程上下文切换了,下面会介绍不绑核的情况。
unixbench
taskset -c 1 ./Run -c 1 context1
对于contextswitch
taskset -c 1 ./timectxsw
或者直接运行make或者./cpubench.sh
2.png
从上图可以看到,一次ctx的耗时在1012~1263ns ,但其实perf看,绑核情况下,运行timectxsw实际的ctx是在300w次(这里一次循环需要6次ctx),所以实际的ctx应该是674~842ns
3.png
进程和中断上下文切换
上文提到如果要测试进程上下文切换耗时就一定要绑核,否则测试的很可能会包含进程和中断上下文切换的耗时,因为默认内核会把测试程序产生的进程调度到不同的核上,进程之间的唤醒,需要先发送IPI中断,对方CPU在收到IPI中断之后,会完成一次中断上下文切换,执行中断函数,进而再唤醒相应进程。所以在不绑核的情况下,测试的就包含了进程-中断上下文以及中断处理函数的耗时。
4.png
unixbench
如果使用unixbench在腾讯云上,默认调度到1个核上,这样就测试的进程上下文切换,所以需要手动修改代码绑核,或者用git上的unixbench-fix,强制将两个进程放到不同的核上
5.png
contextswitch
contextswitch这里还增加了在同一个NUMA上的测试,从测试数据看,两个进程如果调度到同一个NUMA上时,耗时会更短。
6.png
从测试数据看:
- 如果两个进程跨NUMA,一次上下文切换的耗时在2500ns
- 如果两个进程在同NUMA,一次上下文切换的耗时在1500ns
在虚拟机里面,跨核的上下文切换会更大,因为vcpu无法处理IPI中断,需要退出的宿主机上处理,从而增加了上下文切换的耗时,总体上虚拟机跨核ctx的耗时是宿主机的2~3倍。
下一篇文章我们会对IPI中断的测试方法以及虚拟化之后可能的优化方法进行介绍,欢迎订阅,及时查看。
上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