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灯火辉煌的夜晚(元宵节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佳节灯火辉煌的夜晚(元宵节在灯火阑珊处)有个传闻很有意思,说“元宵”这种食品,之所以又叫做“汤圆”,是因为袁世凯的因素。“元宵”,谐音是“袁削”,袁总统自然忌讳,所以给它改了个名字。这就是心理作用和迷信,到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就不可能发生政府大楼奠基前,还找道士看风水,找和尚做法事的事情。而最正宗的情人节,当属于元宵,古称之为“上元节”。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上巳节,长安太液池旁,桃花胭脂渲染春轴,儿女多娇,往来游览。▲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唐·张萱 绘七月七日,是传统的乞巧节。这个节日更是为女性而设,祈福心灵手巧,编制黼黻。说来,乞巧与爱情并无关系,因为民间文化生态的变迁,也有了谈婚论嫁的属性。
眠书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如果我们把历史的切面视为全部,无异于盲人摸象。正如有人认为中国历史民生中,对女性的要求普遍严苛,甚至男权至上。
这种宏观论述,放入实际情境中,只会让人笑掉大牙。在南北朝时期中,涌现了大批优秀的女子,甚至艺术风格也呈现出阴柔的一面。谢道韫、花木兰,还有乐府中民间女子的诗章,都展示了时代女性的面貌。
就拿节日来说,女子们也轻装上阵,增添了节日的浪漫和活泼。
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上巳节,长安太液池旁,桃花胭脂渲染春轴,儿女多娇,往来游览。
▲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唐·张萱 绘
七月七日,是传统的乞巧节。这个节日更是为女性而设,祈福心灵手巧,编制黼黻。说来,乞巧与爱情并无关系,因为民间文化生态的变迁,也有了谈婚论嫁的属性。
而最正宗的情人节,当属于元宵,古称之为“上元节”。
有个传闻很有意思,说“元宵”这种食品,之所以又叫做“汤圆”,是因为袁世凯的因素。“元宵”,谐音是“袁削”,袁总统自然忌讳,所以给它改了个名字。这就是心理作用和迷信,到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就不可能发生政府大楼奠基前,还找道士看风水,找和尚做法事的事情。
元宵节一过,就到了春耕时节。作为春节最后一个节日,老百姓要进行最后的狂欢。有宋一代,元宵节排场最大,江南彻夜灯火不熄,花灯、赛舟、舞龙、舞狮,活动悉数登场,派头比春节还要盛大。
因为节日太热闹,出乱子也比较常见。你看,《红楼梦》里的香菱,是什么时候丢失的?就是在元宵之夜。
为了增加一点文化趣味,人们还会猜灯谜,猜字、成语、歇后语都会有。今年猪年,据统计,猪八戒的歇后语是负面词最多的之一。无论照镜子、三十六变、刷钉耙,都是让二师兄丢脸的。
女菩萨,还有汤圆吗?
古代诗人、词人,也将趁着节日的气氛,吟诗作对。相比唐代不同,宋人对元宵节的关注,达到了高峰。
宋徽宗赵佶写过“今年华市灯罗列”,周邦彦写过“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贺铸写过“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最知名的,当然还是欧阳修和辛弃疾。
六一居士没好意思搬出爱美女的癖好,不然名号就和建党节重复了。
过元宵节,写出了一首《生查子》,其中的名句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一年后,“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这种失落和惆怅比崔护要强烈些,因为唐代的男人不怎么流泪,到了宋代就不一样了。
另一首,则来自南宋的辛弃疾。
他写下了《青玉案·元夕》,上阕说: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整个临安城,都在烟火的簇拥之中。
▲ 临安复原图,版权自全景网
东风释放春天的信号,铁树银花,漫天花雨。上好的马匹,雕栏的车驾,一路芳香。感受、视觉、味觉还不够,让凤箫追赶快意的东风,听觉添加一把柴薪。
词的空间被挤得密不透风,到处都能闻到烟花爆竹的味儿。时间上,这种喧嚣要维持一夜。一夜的舞动,释放、宣泄过节的精力。
上阕之中,镜头一直在走马观花。东风是细致的,随后视觉和听觉被放大,在人间绕过一圈,回到天空中,耳边依稀听到欢乐场的回响。
辛弃疾是大制作电影的好导演,他能拍出场面的恢弘气势。他也很擅长捕捉代表性的场景,这种宏观思路,在他那些豪放词中,已经展示过的。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中国对女子描写的手法里,以虚胜实,以写意胜素描。罗敷女、洛神均是想象的产物,辛弃疾这七个字不算上乘。只“笑语盈盈暗香去”七字,让人甘于做一回“护花使者”,极自然,也极撩拨。
云中鹤给东瀛女郎写过一首诗,诗里说: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此句和辛弃疾异曲同工,同属一见钟情。在一见钟情的范畴中,分不清是色情还是情色,直觉和理性的冲撞,也是围绕人们生活的长久难题。火柴能燃起多大的火焰,全看柴堆的距离。
就像晴格格在婚宴上初遇箫剑,一个睁大了眼,一个呆了榆木脑袋。两个都发怔,腿脚发沉走不动路,这是两情相悦。
眼神过于诚实
“暗香去”,步履轻快没入人海,这是单相思。心态的一高一下,是感受得到的。
“众里寻他千百度”,是紧要的一句。弱水三千,大海捞针,“千百度”是破釜沉舟,是孤注一掷,是义无反顾。烟花爆竹听不见了,舞狮鱼龙看不见了,一路芳香闻不见了,他只记住了一丝暗香,并且寻着这清淡的气息。
她在爱的地图散播了讯息,他翻山越岭,无心看风景。——寻找的过程,就是《爱就一个字》。
固执往往无期,冲锋号见到敌人才会吹响,戒指也只有水到渠成的时候,才会戴到手上。“千百度”是一个人的事情,距离还是很遥远。
此时,普天同庆的焰火,全装在了一个人的心里。寻觅一道出口,喷射生命的热量。
人的缘法可遇不可求。水从杯子里漫出来,是注满之后的事情。寻觅,是注水的过程。气候成了,才会下雨;天够冷了,才能结冰。
顺其自然而成的事情,不会给我们带来满足的喜悦,我们清楚地知道,它是如何发生。经过意志笃定去追求的,倒能让我们有满足和获得感,是一次征战的胜利。
小林幸子演唱的《幸福》,也就是这摆在面前的两条路,同样充满未知,该怎么办,怎么办,她无法回答。
好在有个词,叫蓦然回首。
什么叫蓦然回首?请看:
放错了……不是这张。
好在有个词,叫蓦然回首。
什么叫暮然回首,看下图:
这个对!
越是从光亮的路途中去寻找、搜集、一一踏过,从概率和规划的路线中,以为这样更便捷,但真正的好风光,可能不在那里。就像放假期间的故宫、长城、西湖,每个人都想到了这里。
还有一些人,去了贵州、新疆,在那里看见了更为奇绝的景色,更贴近自然和文化的生态面貌。王安石《褒禅山游记》里说过的: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回首,也就是记住核心,南辕北辙。当然,辛弃疾还没有刻意到如此。只是一个转身,便看见了他要的最好的景色: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她不在凤箫声动处,不在宝马雕车处,不在鱼龙舞动处,偏偏在僻静的一隅之地,绽出至耀光华。
寻——处,那颗寻找的心尘埃落定。
繁华灿烂与词人无关,因为注意力全在这小小的角落中。灯火虽已阑珊,却是晨曙的起点。
王国维把这句词引入《人间词话》,当做人生境界来比喻,可不也是看中了踏破铁鞋、柳暗花明人生的莫测转折,和长久安稳的热情吗?
▲ 王国维
我们可能已经忘了这首词是哪年的,忘了词牌名,甚至忘了上阕的繁丽,但就因为最后的蓦然回首,让我们记住了不期而至的希望。她是千百度最终的归宿,是让我们安定的必要条件。
灯火阑珊,元宵正热,月亮正圆。寻觅得处,用圆满开始了新的一年。
辛弃疾可能就是这样祈愿。因此,东风、星、玉壶,杭州城那些璀璨的灯火,才有了真正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