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经的传说最终结果(逍遥说玄奘西天取经)
唐僧取经的传说最终结果(逍遥说玄奘西天取经)玄奘委托丞相萧瑀上书唐太宗,但未得到太宗的许可,于是玄奘的西游变成了偷渡。准备好马匹行李一路西行,却屡屡遭到官兵的围追堵截,后来为了扮成逃难的贫民混出城去,跟一位老者换了一匹瘦小的老马。也正是这匹识途老马帮助他走过了莫贺延碛无人区,而且,在过这片大戈壁的七八天中,玄奘打翻了水袋,滴水不剩,他几乎四五天没有喝水,在大漠里跋涉了数百里,最后昏厥在马背上,是老马把他驮了出来。于是有了后来西游记中小白龙吃了唐僧的马匹后化身为马一路西行的故事。玄奘西行路线图 到了长安后,依旧寻访众高僧,寻着寻着唐僧发现,各位高僧对佛法的解释互相之间也有矛盾,于是他说了这么一句话:“遍谒众师,备餐其说,详考其义,各擅宗途;验之圣典,亦隐显有异,莫知适从”……翻译过来就是:各位老师,你们自相矛盾各说各的,让学生我怎么办。 唐初的大长安乃藏龙卧虎之地,一位印度来的僧人波顿蜜多给他指了一条明路:西天取真经。 唐僧茅塞顿开
说起玄奘西行,那自然是家喻户晓的故事,而在历史上,真实的玄奘这一趟西行却是名很顺,但言不正。言,规则也。在西游记当中,玄奘法师与唐太宗结拜为兄弟,为拯救黎民百姓,被唐太宗委以重任,然而这一切都是作者编撰的故事而已。在真正的史册记载当中,玄奘和唐太宗连君臣都算不上,甚至于玄奘西行也根本就没有得到唐太宗的同意,也就是说玄奘此番西行,其实是一场危险万分的偷渡,真正的历史其实是这样的。
历史上真正的唐僧-玄奘法师(公元600年),俗姓陈,名袆,洛州缑氏县(今河南偃师县缑化镇)人氏。玄奘出身儒学世家,排行第三,十三岁时便跟随哥哥入洛阳净土寺出家。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 玄奘移至四川成都,从道基、宝暹等法师受学,此时已崭露头角。其后,又随一商人泛舟下三峡,来到荆州天皇寺,并游历了吴会、相州等地,向当地的大德高僧求教问难。
武德末年(公元626年)26岁的唐僧游学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
到了长安后,依旧寻访众高僧,寻着寻着唐僧发现,各位高僧对佛法的解释互相之间也有矛盾,于是他说了这么一句话:“遍谒众师,备餐其说,详考其义,各擅宗途;验之圣典,亦隐显有异,莫知适从”……翻译过来就是:各位老师,你们自相矛盾各说各的,让学生我怎么办。
唐初的大长安乃藏龙卧虎之地,一位印度来的僧人波顿蜜多给他指了一条明路:西天取真经。
唐僧茅塞顿开,下定决心去西天。接下来的一年,他学习梵语、查找路线图,为去印度做好准备。
玄奘西行路线图
玄奘委托丞相萧瑀上书唐太宗,但未得到太宗的许可,于是玄奘的西游变成了偷渡。准备好马匹行李一路西行,却屡屡遭到官兵的围追堵截,后来为了扮成逃难的贫民混出城去,跟一位老者换了一匹瘦小的老马。也正是这匹识途老马帮助他走过了莫贺延碛无人区,而且,在过这片大戈壁的七八天中,玄奘打翻了水袋,滴水不剩,他几乎四五天没有喝水,在大漠里跋涉了数百里,最后昏厥在马背上,是老马把他驮了出来。于是有了后来西游记中小白龙吃了唐僧的马匹后化身为马一路西行的故事。
影视剧中的老马
玄奘到印度之后,开启了如鱼得水的17年留学生活,同时,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留学生。汉代到玄奘以前,去印度的留学生也不在少数,但没有一人能像玄奘那样名震天竺,惊动印度国王戒日王。当年他在印度北部的曲女城辩论,创下了连续十八天无人能敌的盛况。
玄奘游学三十多个国家,行程25000余公里。从印度带回奇珍异宝无数:如来佛祖肉舍利150粒,银、檀佛像7躯,经论520筴、657部,另有印度奇花异果种子若干。归国时,朝廷派重臣房玄龄前去迎接,风光无限,当时的长安城可谓万人空巷 。
回到长安后,玄奘主持修建大雁塔,用来存放佛经,并请求直接开设译经馆,但是唐太宗命玄奘写《大唐西域记》,把西域众多国家的境况一一写来,为大唐国防做参考,写完才让译经。
大雁塔慈恩寺
玄奘翻译佛经的数量至今没有人能够超越,他从西天回来基本只干了一件事,就是翻译,直到去世。其实,很多人受过他的恩惠,大家或许不信,信手拈来一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便是《心经》中的一句。《心经》的翻译版本史上有八个以上,鸠摩罗什等翻译名家都翻译过,可是玄奘的翻译最流行,为什么呢,因为他翻译的最精妙。仅仅260个字,道尽了般若学的精髓。玄奘带回来的佛经他穷尽一生只翻译了几乎十分之一,可见数量之巨。
玄奘法师译版的《心经》
唐太宗死后,高宗上任,即刻便把在大慈恩寺专心译经的玄奘挪到了西明寺,把他当做反对派旧臣处置。60岁的玄奘只能冒死上书躲到玉华宫,在他生命的最后四年,一秒不停地翻译,去世前,他还在翻译佛经。
<陕西铜川玉华宫 玄奘圆寂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