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文案短句干净(五一节苏东坡)
苏东坡文案短句干净(五一节苏东坡)人在世上,就要劳作,对每个人来说,劳动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场修行。 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古人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意思是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贪图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劳动是修行
5月1日,国际劳动节,是向普天下劳动者致敬的一个节日。
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古人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意思是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贪图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人在世上,就要劳作,对每个人来说,劳动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场修行。
劳动是一个人生存、养家的根本,所谓“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这里的“力”包括体力和脑力。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一切靠劳动,生活才美好。
清代郑板桥说:“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悠闲是境界
人有劳作,也要有休息,忙,要忙得有价值;闲,要闲得有情怀。
清代张潮说:“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闲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
悠闲,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一种优雅的心灵寄托,并从中获得真正的快乐。
悠闲,不是富人的专利,和金钱无关,因为拥有过多的物质财富,心灵反而成了外物的奴隶,不得安闲。
林语堂说:“没有金钱也能享受悠闲的生活。有钱的人不一定能真真领略悠闲生活的乐趣,那些轻视钱财的人才真真懂得此中的乐趣。”
悠闲,和时间无关,是摆脱时间束缚之后的自在,让心灵放飞自由,哪怕是片刻,也能得到舒适的休憩。
埋头于工作中,忙忙碌碌,焦头烂额,不是生活之道;学会“以逸待劳”,忙里偷闲,苦中作乐,才是生活真谛。
悠闲,是生命的自然状态,与心境有关,“心中常无事,便是人间好时光”。
林语堂说:“悠闲的生活,也必须要有一种恬静的心地和乐天旷达的观念,以及一个能尽情玩赏大自然的胸怀方能享受。”
悠闲,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舍与得的智慧。
人间有味是清欢
荣获1989年度诺贝尔奖的依来亚斯·哈内齐说:“中国文化可能是世界上惟一能感知人们不要碌碌无为,不要虚度一生的文化。中国的文化把世间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放在生命里。”
苏东坡,作为中国文化的标志性人物,是有政绩的官员,文学巨擘,又是生活艺术大师,他工作起来有板有眼,悠闲起来有滋有味,牢狱贬谪熬得过,艰苦生活过成诗。
苏东坡担任杭州太守时,不喜欢在市中心的官署里处理公务,而是在有诗意的私人院落里,甚至有时到离城十几里的高山上,可以在谈笑中快速完成当天的工作,“落笔如风雨”。
这种高效率,得益于自然山水给他的生命活力,对比现在的工作和学习环境,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却或多或少的给我们造成压抑。
办公后,苏东坡还要跟部下一起喝一杯,到寺庙小睡一会儿。这样,繁重的公务在他的安排下变得有条不紊,工作也成了劳逸结合的享受。
苏东坡承受过牢狱之灾,而且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贬谪中度过的,有时生活非常艰苦,但是他总能把日子过得悠闲如诗,读书作画,在大自然里沉醉。
他把自己的生活态度概括为一句话,“人间有味是清欢”,赢得了后世的共鸣。
林清玄说:“清欢,是一种生活姿态,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它不需要远离我们熟悉的生活,不需要逃离固有的环境,它并非来自别处,而是来自我们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追求和热爱。”
当我们把工作看成是修行,追求悠闲的心境,看桃红柳绿,看风云变幻,随遇而安,淡淡欢喜,便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清欢”。
来源:京博国学jingboguo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