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求礼物发朋友圈句子(第1104期七夕话晒)
七夕求礼物发朋友圈句子(第1104期七夕话晒)“这里以温泉著名,1910年8月,被胃病纠缠、痛苦不堪的夏目漱石曾经特意到这里修养。”一同事工作调动,临走前送给我几摞旧杂志,我如获至宝,从中挑选出一些认真阅读起来。在拜读一本杂志中《贪吃的朱自清》这一专栏文章时,发现其中有这样两段文字:不论晒衣还是晒书,既然是晒,就离不开太阳,活动自然在白天进行。后来,随着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兴起,七月初七的民俗活动便发生了根本变化,活动时间从白天转移到了晚上,“七夕”盖过了“晒”日,一直流传到了今天。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即对“晒”字作了与时俱进的注释,既保留了传统的太阳之“晒”等,又增添了当今的信息之“晒”,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里,互联网等通信方式已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可谓天天“晒”事连连,阮咸、郝龙等若是生活在今天,他们的晒事也一定会在互联网上“晒”得火爆起来的。患胃病当“休养”
文/ 孙延宜(山东)
七夕是我国流传至今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天上的牛郎织女星“鹊桥会”系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殊不知,早在七夕出现之前,这一天的白天便已经是一个“晒”日了呢。
农历七月,正值夏秋之交,暑热虽未退去,但毕竟七月流火,天气要渐渐转凉。于是乎,人们便借助这伏天最后的骄阳曝晒一下衣物,杀菌防霉。故七月初七,民间有晒衣的习俗。不过呢,晒衣会使贫富差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富裕人家晒出来的是绫罗绸缎,而贫困人家晒出来的则是褴褛衣衫。这样,有的人就难免会心理不平衡,有的人就会借此为较大的贫富差别鸣不平。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家贫,没什么好东西拿出来晒,便用竹竿挂了一条大裤衩在院子里晒。人们觉得奇怪,只听阮咸这样说道:“我也不能免俗啊,那就随便晒晒吧!”这是《世说新语》里所记载的一件晒衣的趣事儿。
为了杀菌防霉,衣物需要晒;为了防衣鱼(也叫蠹鱼),书籍同样需要晒。七月初七晒书也成为诗书人家标榜风雅的绝好时机。在《世说新语》里,也记载了一则晒书的笑话。别人在七月初七搬出自家的书来晒,而郝龙却跑到太阳底下仰卧着晒肚子,有人大惑不解,问他在干嘛,他一本正经地回答说自己也在晒书呀,只不过书都在自己的肚子里罢了。一时间,让那些附庸风雅的晒书人尴尬无比。
不论晒衣还是晒书,既然是晒,就离不开太阳,活动自然在白天进行。后来,随着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兴起,七月初七的民俗活动便发生了根本变化,活动时间从白天转移到了晚上,“七夕”盖过了“晒”日,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即对“晒”字作了与时俱进的注释,既保留了传统的太阳之“晒”等,又增添了当今的信息之“晒”,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里,互联网等通信方式已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可谓天天“晒”事连连,阮咸、郝龙等若是生活在今天,他们的晒事也一定会在互联网上“晒”得火爆起来的。
患胃病当“休养”
一同事工作调动,临走前送给我几摞旧杂志,我如获至宝,从中挑选出一些认真阅读起来。在拜读一本杂志中《贪吃的朱自清》这一专栏文章时,发现其中有这样两段文字:
“这里以温泉著名,1910年8月,被胃病纠缠、痛苦不堪的夏目漱石曾经特意到这里修养。”
“1924年,他(朱自清)受夏丐尊之邀,到宁波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教书。”
很显然,夏目漱石患胃病去温泉应当是“休养”,而非“修养”。
“修养”与“休养”虽一字之差,读音完全相同,但意思却大相径庭。“休养”为动词,指患病、受伤或连续工作数日后休息调养的意思;“修养”为名词,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亦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在使用它们时,只要稍加留意,应该还是比较容易区分开来的。
被胃病纠缠、痛苦不堪的夏目漱石来到著名的温泉,自然是“休养”身体了。
夏丐尊?非也。应为夏丏尊(另行文《“丏”字的尴尬》)。
专栏文章,众目睽睽,慎之,慎之!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