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陕北方言与民歌(陕北地理与陕北民歌)

陕北方言与民歌(陕北地理与陕北民歌)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刚刚解放的时候,为了支援祖国偏远山区和边疆地区,很多的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被派遣到这个地方下乡插队,支援边疆的工农业基础建设,很多的人从喧嚣繁荣的大城市来到这样的穷乡僻壤,一切人生的理想抱负被这里满目苍凉的环境所摈弃,心生绝望。黄土高原尽管位于季风区,但由于距海远、高海拔和高低起伏的地形的影响,使得这里形成了降水稀少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地表植被很难生长。陕北民歌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土气、大气、美气――土的掉渣,大的雄奇,美得撩人。传统的陕北民歌主要是底层劳动人民以歌抒情言志,诉说受苦受难人们悲惨的生活现状,歌颂爱情、反压迫反封建等。陕北民歌扎根、生长在陕北这一生活条件落后、环境恶劣的农村乡土地区,创作者多是普普通通的农民群众,他们乐极而歌、悲极即唱,唱不完的喜、怒、哀、乐。他们在劳作时、在休息时、在生活的时时处处都会受到现实的灵感启发而创作出上口而又动人的歌曲。每首歌的歌

陕北方言与民歌(陕北地理与陕北民歌)(1)

你准备先看哪篇:陕北民歌里的故事|路遥与陕北文化|陕北古事钩沉|陕北禁忌民俗文化|陕北话里的文化遗产|留住祖先的声音|陕北民歌300首 | 订阅“陕北记”立刻马上看!

陕北方言与民歌(陕北地理与陕北民歌)(2)

任何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都具有与之相应的表现手法。在通俗流行文化无限丰富、审美情趣多元化的今天,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依然流传着一种脍炙人口的民间歌谣,它用最普通的词汇和最美丽的激情宣泄着黄河儿女的生活点滴,传承着黄土文化的特色和精髓,它就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流行于陕西北半部及宁夏、山西、内蒙古与陕西接壤的部分地区,这一带是我国东西部接壤地区,是草原,荒漠,黄土塬过渡带的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它是在风力的搬运堆积作用下形成的。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濒临太平洋,由于位于地球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得我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强最显著的季风气候区。

陕北方言与民歌(陕北地理与陕北民歌)(3)

冬季,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形成了强烈的西伯利亚强冷空气高压中心,再从纬度上看,这一地域位于常年盛行的西风带内,所以使得形成的冬季西北季风非常强烈。而中东地区由于深居大陆内部,两边的海洋水汽很难到达,使得这里气候非常干旱,年降水量不足400mm甚至低于200mm的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地表植被稀少;加之该地区位于我国第二阶梯,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很大,裸露的岩石长时间的在这种环境中就会不断风化,最终形成粉砂状颗粒,在强劲的西北风作用下,从西北方向向东南方向搬运,在遇到南北走向的太行山和东西走向的秦岭、巴山的阻挡后,逐渐堆积形成现在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而且多暴雨,短时间内形成较大的地表径流,加之地势高低起伏,水流速度较快,而黄土土壤本身质地疏松,地表缺少植被的覆盖与保护,所以在长时间的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墚、塬、峁遍纵的黄土高原地貌。

陕北民歌就发源于这片黄土地上,最早出现在古代巫歌和祭祀秧歌调,与古来有之的春节“闹红火”的习俗紧密关联。到了20世纪30年代以前,陕北民歌是依照当地生活与习俗,即兴编唱出来的反映人生生活方方面面的生活写照。1935年开始,陕北民歌主要反映“闹红”,出现革命历史民歌,《东方红》、《绣金匾》、《拥军秧歌》……期间还有一些民间小曲,像《赶牲灵》、《五哥放羊》、《三十里铺》等诸多精曲。一直延续到1965年左右,陕北民歌一直处于红盛期。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国刮起了一阵“西北风”,代表作品像《信天游》《一无所有》,以及电影《红高粱》插曲。2010年元月,一些耳熟能详的陕北民歌唱响了维也纳金色大厅,将中国特色的音乐带入了西方观众的内心,让他们感受了中国黄土地上传出的意境!

陕北民歌种类繁多,包括信天游、四季歌、五更调、揽工调,劳动号子、小曲、风俗歌等众多形式,其中以小调和信天游最广为流传。

陕北方言与民歌(陕北地理与陕北民歌)(4)

陕北民歌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土气、大气、美气――土的掉渣,大的雄奇,美得撩人。传统的陕北民歌主要是底层劳动人民以歌抒情言志,诉说受苦受难人们悲惨的生活现状,歌颂爱情、反压迫反封建等。陕北民歌扎根、生长在陕北这一生活条件落后、环境恶劣的农村乡土地区,创作者多是普普通通的农民群众,他们乐极而歌、悲极即唱,唱不完的喜、怒、哀、乐。他们在劳作时、在休息时、在生活的时时处处都会受到现实的灵感启发而创作出上口而又动人的歌曲。每首歌的歌词也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唱词不着一句悲戚之词,却将近代中国北方数百年走西口的辛酸、悲苦展露无遗。人们用自己全部的精神、思想、情操甚至生命,向世人尽情展示陕北人特有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和人文价值观。那高亢粗犷、悠扬质朴、热情奔放的一首首民歌,发自于人们内心最深处的呐喊,深深地撞击着人们的心灵。这正是人与自然地和谐而产生的一种共鸣!《东方红》、《绣金匾》、《五哥放羊》、《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走西口》、《兰花花》、《圪梁梁》……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抑扬顿挫、激情豪迈,我们细细体会,给人一种幽怨、凄凉、沉闷,这种曲风的形成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地域文化息息相关!

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刚刚解放的时候,为了支援祖国偏远山区和边疆地区,很多的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被派遣到这个地方下乡插队,支援边疆的工农业基础建设,很多的人从喧嚣繁荣的大城市来到这样的穷乡僻壤,一切人生的理想抱负被这里满目苍凉的环境所摈弃,心生绝望。黄土高原尽管位于季风区,但由于距海远、高海拔和高低起伏的地形的影响,使得这里形成了降水稀少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地表植被很难生长。

陕北方言与民歌(陕北地理与陕北民歌)(5)

在中国较长时间的农业社会中,这里的人们只能靠天吃饭,某些年份风调雨顺,还能基本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但更多的时候,常年干旱,地里庄稼颗粒无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放眼望去是广漠无垠的黄土地,千沟万壑、连绵起伏,满眼的萧条!再加上这里地势起伏较大,沟壑纵横,看似十几米的距离,两人各站在一个土墚墚拉拉话,但真要见个面面拉拉手,真的要走好几里山路才能见到。所以这里交通的不便,使得地域开放性很低,很封闭。吃饱肚子生存当然成了人们的头等大事,别的就不敢过多奢望了!长期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人们对生活早已失去了憧憬!记得一个下乡插队了人看着一个跟爷爷放羊的小孩,问“小娃,你整日的放羊是为了啥?”“等羊长大了卖了钱娶媳妇!”“那娶了媳妇呢?”“娶了媳妇生娃娃”“那生了娃娃呢?”“生了娃娃再放羊……”就是这样的周而复始,人们知道在这片土地上对生活没有了任何的改变欲!就连最美好的男女恋爱,也由于自然条件等原因,使得男人们不得不成群结队的到外省打工,即“走西口”,丈夫临行,妻子叮嘱,娓娓动听,情意绵绵,声声泪聚。

千万年来,陕北民歌以自己的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陕北人民的生活习俗,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塑造了苍凉、宏壮、凄凉而又刚毅的陕北民歌。在这地瘠民贫,交通不便的偏僻山沟沟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自然地理环境塑造了这样一种曲风,也成为陕北人民抒发内心深处真情实感的最好手段!

—— 完 ——

点击下方标题,再读点别的~

陕北方言与民歌(陕北地理与陕北民歌)(6)

陕北方言与民歌(陕北地理与陕北民歌)(7)

陕北记

陕北 | 物产 | 文化 | 出版

小编:陕北君(微信 :shufangj)

合作邮箱:qinke04@16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