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夫子庙有德云社吗(逛完南京夫子庙)
南京夫子庙有德云社吗(逛完南京夫子庙)可能是防疫期间的缘故吧,老门东整体稍显灰暗,不太适合照相。这是小吃街的五板桥,原来是小运河南段的一座桥,用五块石板搭建,无栏杆,故名。此后小运河干涸。2010年,门东保护性建设中,于地下找到原桥五块石板,遂以之新修一座小桥,并将小桥附近街巷取名五板桥。夜晚的老门东最热闹的地方,无疑是各种小吃餐饮店,街角处的这家豆花庄就很红火,它家的甜豆花和芋圆一绝。从这里右转,我们将进入一条南京味道小吃街,吃货的天堂。门东一带早在三国时期,此处就有民居聚落出现,集中体现了南京老城南传统民居的风貌,这里自古就是江南商贾云集、人文荟萃、世家大族居住之地。现在的老门东是个拍照的好地方,街边也有很多这样有趣的场景。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于2013年9月对游人开放,如今的历史文化街区按照原先的街巷肌理和传统样式,结合历史遗迹和文化传承进行的复建。修旧如旧的青砖黛瓦马头墙、小巷逶迤石板路,那浓郁的老南京味道,在游人眼中是
接着分享我的南京行。南京在我心中是一座很大气的城市,蓬勃鲜活的城市氛围令人振奋,今天要分享的是老门东,也许匆匆一游的游客,一般不会到这里。
若说起南京游客趋之如骛的,夫子庙当仁不让吧。夫子庙从来不缺喧嚣,但在秦淮河南岸还有一条低调的小巷,它叫乌衣巷。乌衣巷可以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当时中国世家大族居住之地,刘禹锡的名篇《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说的就是这里。现在乌衣巷里还有一个王导谢安纪念馆,馆内有来燕堂、鉴晋楼等建筑,陈列了珍贵的六朝时期文物。
从短短的乌衣巷出来,向南步行几百米就到了另一处热闹的所在——“老门东”。“老门东”牌坊高17米,梁柱和坊额上以干挂工艺敷设精美石雕,石雕由福建惠安石刻艺人设计雕琢。穿过“老门东”牌坊,街区里的一条条老街巷,将老城南传统民居生活场景展现在游人面前。
这里也是游人如织,老门东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以东,这也是“门东”名称的由来,如今的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北起长乐路、南抵明城墙、东起江宁路,西到中华门城堡段的内秦淮河,总占地面积约70万平米,是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里的重要一景。
门东一带早在三国时期,此处就有民居聚落出现,集中体现了南京老城南传统民居的风貌,这里自古就是江南商贾云集、人文荟萃、世家大族居住之地。现在的老门东是个拍照的好地方,街边也有很多这样有趣的场景。
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于2013年9月对游人开放,如今的历史文化街区按照原先的街巷肌理和传统样式,结合历史遗迹和文化传承进行的复建。修旧如旧的青砖黛瓦马头墙、小巷逶迤石板路,那浓郁的老南京味道,在游人眼中是景点,而在本地人心中是怀旧之地。这里是德云社南京分社,期待它的重启。最近的德云综艺“德云斗笑社”,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德云”魅力。
老门东的深街里巷,街道纵横,有的狭窄得只能容纳一人。深巷中,那些中营、边营、饮马巷、三条营等带有军事色彩的地名,与那些古井、老树、官沟、石板路等古老遗存,那是纯正老南京的韵味。
夜晚的老门东最热闹的地方,无疑是各种小吃餐饮店,街角处的这家豆花庄就很红火,它家的甜豆花和芋圆一绝。从这里右转,我们将进入一条南京味道小吃街,吃货的天堂。
可能是防疫期间的缘故吧,老门东整体稍显灰暗,不太适合照相。这是小吃街的五板桥,原来是小运河南段的一座桥,用五块石板搭建,无栏杆,故名。此后小运河干涸。2010年,门东保护性建设中,于地下找到原桥五块石板,遂以之新修一座小桥,并将小桥附近街巷取名五板桥。
南京味道小吃街位于老门东三条营49号,汇聚了地道老字号、街头巷尾享有盛名的南京小吃,以传统小吃展现地域特色,深受广大市民游客的喜爱。
这里也有鸡鸣汤包店,就在一小时前,我就刚刚在夫子庙的鸡鸣汤包店吃过晚餐。我进去看了下,里面座无虚席。这是一家连锁企业,主要菜品是中央厨房集中配送,保证了口味统一和卫生安全,特意看了点餐台上方的菜单价格,和夫子庙那家店的完全一样,我比较推荐鸡汁汤包和鸭血粉丝汤的“神仙”组合。
小吃街汇聚了蒋有记、鸡鸣汤包等老字号,还有蓝老大糖藕粥、徐家鸭子、司记豆腐脑等让吃货流口水的南京美食,还有夫子庙名小吃等。
这家小店独具匠心地设计了透明的简易就餐区,玻璃窗内的食客大快朵颐的场景被“直播”了。
走在狭窄的小巷的青石板路上,到处是熙熙攘攘的游人。游人似乎是有备而来,早就在心仪的小店前排起了长队,悠悠飘来的诱人香气已经让人迷醉。在南京可以美美地呆上一周,还要去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