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童降世观后感1000字(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
魔童降世观后感1000字(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我们一眼看到泥泞中挣扎时的哪吒,不难联想到在生活里多被掣肘的自己,共情氛围一路推动,在哪吒对抗天雷阵时燃烧至顶峰,往后越接近尾声,观众牵挂在哪吒身上的情绪燃点便越暗淡,最后只剩敬佩和惋惜,甚至还有些惭愧...复杂情绪整理清楚后明白,到底是一部常规英雄养成史,我们只能羡慕和崇拜哪吒,他的勇气和能力不能分享,也无法效仿。表面上看哪吒命苦,天劫注定,实质上他很幸运:被投生在李家,父亲寡言却担当,为救子不惜以命抵命;母亲坚忍开明,理解儿子是受了委屈致行为偏差而远非奸邪;师门太乙真人看似痴嗔懒惰,秉性却敦厚善取舍,小昏小馋浑不落,大是大非不马虎。成长过程中人人来往,起关键作用的是最亲密之人,而与哪吒关联紧密的重彩人物无一例外都助他从善向善,养成了哪吒不惧不规避,迎头直上的性格,被认为是屠生灵毁良知的魔丸属性也被炼化为逆天改命的能力和底气。作为主角,哪吒第一时间吸引住了大多数观众的注意力,他的人物塑造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
看《哪吒之魔童降世》,
第一遍看到哪吒;
第二遍看见敖丙。
作为主角,哪吒第一时间吸引住了大多数观众的注意力,他的人物塑造流畅而自然:从腹中三年不诞到借魔丸之力的“红烧狮子头”降世,到公务缠身的母亲鲜有陪伴,哪吒因精力丰沛无法消遣,混迹乡邻却因偶尔的过火举动备受排挤,好在太乙真人和父亲总踩点出现,悬崖勒马了哪吒的“玩心”和“丸心”。
想小试牛刀的哪吒挣脱束缚到渔村斩妖救人,偶遇了宿命纠葛敖丙,众人口中的两个怪胎不打不相识相见恨晚,在海边玩得很尽兴...
时间轴拉到哪吒爆发时刻。生杀路口,哪吒于强压下选择反哺父母,挽救众生:他的仙魔开关落于爱,他受父爱、母爱以及师徒关爱荫庇,或许一战不足升仙,但至少未堕入魔道。全局看来,哪吒前路尽茫茫,退路却始终站着爱己之人,命运不公如何?——护身后人周全,拼它个前路未测,于是哪吒坦荡喊着:“去他个鸟命,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终于在魂魄弥留时换来了渴求的世人接纳。
表面上看哪吒命苦,天劫注定,实质上他很幸运:被投生在李家,父亲寡言却担当,为救子不惜以命抵命;母亲坚忍开明,理解儿子是受了委屈致行为偏差而远非奸邪;师门太乙真人看似痴嗔懒惰,秉性却敦厚善取舍,小昏小馋浑不落,大是大非不马虎。成长过程中人人来往,起关键作用的是最亲密之人,而与哪吒关联紧密的重彩人物无一例外都助他从善向善,养成了哪吒不惧不规避,迎头直上的性格,被认为是屠生灵毁良知的魔丸属性也被炼化为逆天改命的能力和底气。
我们一眼看到泥泞中挣扎时的哪吒,不难联想到在生活里多被掣肘的自己,共情氛围一路推动,在哪吒对抗天雷阵时燃烧至顶峰,往后越接近尾声,观众牵挂在哪吒身上的情绪燃点便越暗淡,最后只剩敬佩和惋惜,甚至还有些惭愧...复杂情绪整理清楚后明白,到底是一部常规英雄养成史,我们只能羡慕和崇拜哪吒,他的勇气和能力不能分享,也无法效仿。
然后电影很妙地将共情接力棒从哪吒传给敖丙。
敖丙是灵珠转世,尊为龙族贵胄,肩负全族命运,师承法力高强的申公豹,自身刻苦勤勉。他先天条件优越,后天努力不懈,怎么看都该是一帆风顺的主,可偏偏磕绊坎坷,还险些做了屠戮无辜的恶人。但敖丙作恶时很难让人全然厌恶,究其原因:我们看见敖丙为子恭顺,为徒勤勉,为友真诚,只偏偏,我们看不到他自己。于是我们看穿敖丙进无可进退无可退,“作恶”是为保护族人、遵从师傅,并非本心,加之哪吒及时制止灾祸未降——敖丙不是恶人,他是可怜人。
这部影片里,被命运毁埋本性的不是哪吒,是敖丙。他将每个角色都扮演妥当,独独没有将自己活出来,他本是灵珠啊。
敖丙遵从内心做的唯一一件事是和朋友哪吒同生共死齐赴天雷阵。同样是逆天改命的豪赌,哪吒赌输的代价是继续背负成见,可敖丙赌输的代价是泯灭仅存的自我意识。他比哪吒活得憋屈太多,孤注一掷的样子也决然太多。
要多幸运的人,才敢像哪吒一样骄傲地喊着“我命由我不由天”呢?残酷点说,当还被允许做出选择,便已是命运在垂怜了。得了便宜的人是该卖卖乖的,否则那些没得着多少回报却依旧异常努力的人们未免显得过于不值了。
敖丙没有选择,他冲进天雷阵的时候没想活着出来,命运从不给他选项,他为了哪吒打算和可恶的命运同归于尽了。残忍么?逆天改命不是不可能,它明码标价说一切清零不计后果。敢么?不敢,就听从安排逆来顺受;敢,才是真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想要重新开始,就必须利落结束,想求前路新辟,就要忘掉后路几许。我们不是哪吒情有可原,因为没那么强的能力也没那么坚固的后盾。而同样的没有选择,我们还是做不到像敖丙那般果敢,原因是我们既不满现状又享受安逸,自甘卡在进退两难。这种自我剖析式的反省刺痛自尊且让人疲劳,还不如就躲在哪吒的神话里,安慰自己不过是看了个精彩的故事罢了。
最终敖丙和哪吒的魂魄被留住了,给人留下希望。这给了许多正在与小水逆、大命运抗争的观众折射到自身的美好愿景,无意泼冷水,但敖丙和哪吒之所以能换来这样的局面,得益于一个大前提:他俩合体是混元珠,能量无穷,与天地斗且小几回合,何况一回天雷阵。且这个欢乐结局是否是太乙真人的老师傅一早安排的也实在不好说。
反观在人海浮沉的你我皆为肉身,无魔丸掌控,更没有灵珠加持,在外闯荡多无亲友庇护,尽管大多数人称不上命中有劫、八字犯煞,但难免有不如意以及一些求而无果的人和事,乌七八糟的事情一堆砌,氛围就不怎么好,再一不留神看世界越大看自己越小,不由觉得日子苦楚,得失被没道理地放大或缩小着,人人挺难快乐的。
我们都好想成为哪吒,不为了对抗天地,只希望找到坦荡磊落做自己的勇气,我们都心疼敖丙,却远远不敢那般举止决绝。不怪谁,故事嘛,人嘛。
曾在网上看到一副有趣的问答,出处不详,一人问:“那么苦的人,该要多少甜才能填满啊?”一人答:“那么苦的人,一丝甜就能填满。”像和哪吒踢半天毽子的那丝甜就足够敖丙那么苦的人赴汤蹈火唤醒自己。众生皆苦,我们都在找糖吃,对自己和自己的心好一些吧,这不长的人生何必贪婪,一丝甜就够了,比如抽空看场好电影,叫《哪吒之魔童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