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创意图(人不负青山的生动实践)
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创意图(人不负青山的生动实践)在那个造雪设备都很缺乏的年代,中国滑雪场的选址与建设十分不易。降雪量够不够?雪质好不好?有效落差是否够用?只能依赖于自然条件。在苏联专家的协助勘察下,人们在通化找到了建设雪场的最佳选择:这里冬季白天平均气温在零下13℃至18℃左右、有效落差560米,风小、温度适宜……多年以后,人们才知道,这里正处在“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1959年,在距离通化市中心7公里外的东昌区金厂镇一处山坡上,新中国第一座高山滑雪场落成了,这意味着中国有了第一座能够举办全国性比赛的专业滑雪场地。落成当年,这里就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不仅汇聚了国内多地的滑雪人才,还邀请到国外的一流运动员参与表演和培训,实现了中国滑雪运动的第一次飞跃。在万峰通化滑雪度假区的雪道上,雪友孙朋飞驰而下,用一个漂亮的侧身平行刹停后,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这里是他滑雪旅行的第三站,“从万科松花湖到长白山万达,再到这里,正好是一个三角形线路。
长白山下、鸭绿江畔,框定了吉林省东部的通化市的地理格局。这座域内2/3面积为山区的东北城市在中国版图上虽偏居一隅,但在世界范围内来看,其所处的北纬40°至43°之间,坐拥三大黄金纬度区域——“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葡萄酒黄金纬度带”和“稻米黄金纬度带”。
近年来,通化市在“黄金纬度带”之上,“青山绿水”之间,秉承传统优势,实现创新驱动,在全市高质量发展蓝图上进行“人不负青山”的生动实践,让冰雪、葡萄酒和大米三张“黄金名片”日益闪亮。
“冰雪摇篮”重装绽放
入冬以来,东北大地上,冰雪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角。
在万峰通化滑雪度假区的雪道上,雪友孙朋飞驰而下,用一个漂亮的侧身平行刹停后,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这里是他滑雪旅行的第三站,“从万科松花湖到长白山万达,再到这里,正好是一个三角形线路。”他说,“这里又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万峰通化滑雪度假区,滑雪爱好者列队滑雪。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对于像孙朋一样的滑雪发烧友来说,这座雪场是吉林省的又一滑雪新地标。但事实上,这座“重装绽放”的雪场已有64年的历史。
1959年,在距离通化市中心7公里外的东昌区金厂镇一处山坡上,新中国第一座高山滑雪场落成了,这意味着中国有了第一座能够举办全国性比赛的专业滑雪场地。落成当年,这里就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不仅汇聚了国内多地的滑雪人才,还邀请到国外的一流运动员参与表演和培训,实现了中国滑雪运动的第一次飞跃。
在那个造雪设备都很缺乏的年代,中国滑雪场的选址与建设十分不易。降雪量够不够?雪质好不好?有效落差是否够用?只能依赖于自然条件。在苏联专家的协助勘察下,人们在通化找到了建设雪场的最佳选择:这里冬季白天平均气温在零下13℃至18℃左右、有效落差560米,风小、温度适宜……多年以后,人们才知道,这里正处在“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这座滑雪场成为中国冰雪运动的摇篮。在这里的崇山峻岭之上,陆续承办了全国性滑雪比赛16次,省级滑雪比赛30次;培养出中国第一批雪上运动健将和亚运会冠军,第一个全国滑雪冠军、亚洲滑雪冠军、短道速滑世界冠军。
随着这些冰雪人才开枝散叶,中国冰雪运动逐渐蓬勃兴起,国内各地纷纷建立了更加现代化的冰雪运动设施。而随着地方发展有所侧重,通化滑雪场逐渐远离大众视野,仅留下了作为一批批滑雪运动人才启蒙之地的殊荣。
自2015年7月国际奥委会宣布冬奥会将在中国举办以来,中国冰雪产业的发展进入新的时代。适逢这一契机,拥有冰雪资源优势的吉林省喊出了“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的口号。通化滑雪场也迎来了“重装绽放”。
“在通化原来老滑雪场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大规模扩建,造雪面积扩大近10倍,现在雪场每小时可以运送14000人上山。”吉林万峰集团董事长张春雨说。改造完成的新雪场拥有33条雪道、5条高速索道、6条魔毯以及度假酒店、温泉酒店、特色商业街等配套设施,升格为世界级的滑雪度假目的地。
“到2035年,通化计划建成7座大型滑雪场。”近年来致力于推动当地冰雪产业发展的通化市政协党组书记经希军介绍说。
“国风冰酒”再振雄风
在通化的冰天雪地中,在人们享受优质粉雪带来的滑行快感的时候,雪友宋新宇在山顶的休息区摘下头盔,拿起一杯红酒,品味着酸涩后的回甘,等待着体能恢复。
这份美好味觉体验的琼浆,来自距此16公里外的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通化这座“葡萄酒城”的发祥之地。
与冰雪一样,通化葡萄酒也拥有不可磨灭的荣光历史。
在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10340平方米的地下酒窖里,摆放着772个橡木桶,其中包括80多年前沿用至今的老酒桶。“丰富的野生山葡萄资源,成就了葡萄酒厂最初的酿造风格,就是以较为适合亚洲人口味的甜型的利口酒为主。”公司副总经理国凤华介绍。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通化葡萄酒风靡一时:从开国大典到1959年国庆,从尼克松首访到撒切尔夫人到访,从各种国际国内重要会议到第一届央视春晚,通化葡萄酒都未曾缺席。从1960年开始,通化牌系列葡萄酒先后获得50多个奖项,被评为“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产品远销美国、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改革开放后,大众膳食结构和消费文化发生变化,饮用干型葡萄酒渐成消费主流。通化葡萄酒产业一度举步维艰。
守着绿水青山的馈赠,通化没有放弃。经历冲击与沉寂之后,如今的通化正成为世界冰酒版图中快速隆起的高地。
每到冬至前后,坐落在鸭绿江畔的鸭江谷酒庄就会迎来热闹的采摘时节。挂在枝头的葡萄果实通过自然结冰和风干,糖分高度浓缩。为了保证冰葡萄酒的甜润口感,人们要赶在太阳出来前、气温维持在零下8℃左右的时候将葡萄采摘下来,再进行复杂而精细的工序。一株葡萄的果实一般不足以酿成一瓶375毫升的酒。
“好酒是‘种’出来的。”63岁的果农金寅浩说,“这些葡萄不仅要人工除草,还要限产,原本能达到亩产3000斤,我们限制在800斤,就是为了保证每一颗葡萄的品质。”
金寅浩种植的名为“北冰红”的葡萄品种,是由长白山区野生山葡萄历经4代杂交培育而成的本土品种,亦是全世界第一个无须浸皮工艺便能酿造出红色冰葡萄酒的品种。“通过不断对葡萄品种培育、种植技术、酿造技艺的创新,我们确定了以‘北冰红’为代表的中国酿酒山葡萄体系,用中国的葡萄酿制中国的葡萄酒,并培养了一批本土的酿酒师队伍。”集安鸭绿江河谷山葡萄酒研发中心主任孙延锋说。
如今,通化酿造山葡萄种植面积达到3.7万亩,年产量3.6万吨。全市葡萄酒企业发展到60户,精品酒庄13个,成为我国第一个拥有两家上市葡萄酒企业的地区。过去5年,通化产区的冰葡萄酒在各类国内外葡萄酒大赛中斩获金奖58个,银奖、铜奖74个,在世界冰酒市场闯出“通化”品牌。
“我们正努力打造成为‘中国顶级冰葡萄酒产区’,未来还要把我们的葡萄酒推向更广阔的世界市场,成为‘世界知名山葡萄酒产区’。”通化市葡萄酒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曼俊波说。
“名米飘香”品牌崛起
一天的畅快滑行后,孙朋带着家人到城区内的一家铁锅炖餐馆享受美味。灶台下柴火噼啪作响,灶台上的大锅热气升腾。夹起一块炖得软糯的肉品,配上一口喷香的米饭,味蕾的大大满足感让疲惫一扫而光。对于这些到东北滑雪度假的游客来说,回程之前,还不忘订购一份东北大米。
在素有“天下粮仓”之称的农业大省吉林,通化地区的富硒稻米、火山岩稻米以高端品质和独特的卖点成为“吉林大米”品牌中的亮点。“现在经常是稻子还没熟,未来产出的大米就已经有了归属。”创造了“大米姐”品牌的通化市柳河县农民管延丽说。
通化大米也曾经历香而不“响”的阶段。创业之初的管延丽经常背着一袋袋大米跑市场、蹭展会,极力推销自己的大米。“大米姐”的名号也因此而来。就是在这段时间,每当人们说起东北大米,总是南有辽宁盘锦、北有黑龙江五常,而自然条件、品种、品质丝毫不差的吉林大米只能“养在深闺”,省内大米品牌多达900多个,却处于标准不一、小而杂的局面。
从2013年起,吉林省开始实施“吉林大米”品牌创建,根据东部火山岩土、西部弱碱土、中部松花江流域特有的生态环境特点,用地理标志品牌整合企业品牌,打造了全省大米产业发展的“航母”。在通化,以“辉南大米”“柳河大米”“新开河贡米”为代表的通化大米也逐步实现了由“好米”变“名米”,到“名米”卖“优价”的跨越。
如今,大米姐、社稷尚品、吉珍、蛙田、西江贡米等“通”字号区域品牌达到70余个。“大米姐”的产品远销10多个省份,年销售额上亿元。利用柳河当地特殊的火山岩地质,管延丽还结合硒肥喷灌技术培育出硒含量更高的大米品种,进而制作出富硒米乳、米粉、米酒等深加工产品。“以前我们跑到各地去推销卖米,现在坐在家里忙订单,还有客户来旅游时顺便买米,这让我们更加珍惜品牌荣誉,通过全面提升产品质量,让之成为通化的新名片。”管延丽说。
玩冰雪、品红酒、买大米,既是游客的山城之旅可以兼顾的美好体验,也是通化依托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资源赋能而擦亮的三张“黄金名片”。随着红色旅游、医药康养、特色乡村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发展元素在这座城市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持久不断的增长动力。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