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幸福家庭的三大要素(怎样建立亲情融融的幸福家庭)

幸福家庭的三大要素(怎样建立亲情融融的幸福家庭)人们都赞同这句话: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能爱同学,爱老师,爱同事,爱人民,爱祖国呢?孩子没有爱心,不但家庭无幸福可言,自己也不能立身处世。而孩子爱心的原生地就是家庭。做父母的明此道理,就赶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吧。 怎样教孩子懂得关爱呢?一方面父母要以真情关心体贴自己的父母,为孩子作出榜样。另一方面就是不溺爱孩子,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苦,体会父母挣钱养家的不容易,体会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让孩子知道父母也同样需要他的关爱。可以给孩子讲一讲自己一天的工作情况,如做饭、洗衣服、整理家务、上班、照顾老人和孩子,甚至晚上还要加班等等。讲一讲自己是如何关爱孩子的,如孩子生病时,父母怎样心疼,怎样整夜不睡觉护理他。这样的生活细节最能感染人。不溺爱就是不娇惯孩子,既让孩子了解父母,又能做到体贴关心父母。如给爸爸妈妈捶捶背、倒杯水、盛碗饭,帮妈妈洗衣服等等,同时要引导孩子学会料理个人生活,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

幸福家庭的三大要素(怎样建立亲情融融的幸福家庭)(1)

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让孩子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是每一个做父母的共同愿望。家庭幸福的根基是什么?我们认为,决定家庭幸福的根基不仅仅是经济基础,更重要的是感情基础,是一家人互相体贴、互相关爱的亲情。

这是我们都熟悉的一个广告片断:

一位刚下班的年轻妈妈,忙完了家务端水给婆婆洗脚,婆婆说:“孩子,歇会儿吧,别累坏了身子。”年轻妈妈笑着说:“妈,不累。”妈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被只有五六岁的儿子看到了,他一声不响地端来一盆水。虽然有些吃力,还是摇摇晃晃地向妈妈走来,盆里的水溅了孩子一身,可是孩子一脸的灿烂。妈妈含着泪花笑了,一股幸福的暖流使她忘记了劳累。广告语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是啊,孩子关爱父母的情感就是在父母的榜样下形成的家庭的幸福就是从这里感受到的。因此,要想让孩子关爱父母,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

在这个环节上,有些做父母的并不十分注意。一对年轻夫妇带儿子回农村老家过年。进了家门,夫妻二人一起让孩子叫“爷爷、奶奶”,两位老人微笑地等待着。可出乎意料的是,几子瞪大眼睛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任你怎么催促,就是不叫过后妈妈气恼地问:“刚才为什么不叫爷爷奶奶?”儿子边擦眼泪边扭过脸去对爸爸说:爸爸,刚才你叫爸、妈”,妈妈怎么没叫呀?”妈妈这才想起,自己只在结婚当天叫过公婆“爸、妈”,后来总跟在爱人后面点头,从不习惯叫公婆“爸、妈”,想不到儿子竟看在眼里仿效起来。于是妈妈马上对公婆亲热地叫了声“爸、妈”,儿子也甜甜地叫着“爷爷、奶奶”。两位老人乐得脸上的皱纹都展开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过了一个祥和的春节。

很多家长说,孩子不知体贴关心父母:吃完饭,孩子扭头就去看电视或出去玩了,父母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父母总是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生病,父母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一位母亲疼爱自己的女儿,丈夫每次买回橘子,母亲都是先把快要烂的自己吃掉,把好的留给女儿吃。一天母亲卧病在床,丈夫买回一袋橘子,女儿好不容易从袋里拣出一个烂的递给她说:“妈妈,这是你最爱吃的橘子。”凡此种种,都说明孩子不懂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孩子不懂关爱,无论什么样的家庭都无幸福可言。

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是,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不当。常听一些做父母的说:“孩子还小,主要任务是学习,其他什么也不用干。”也有的父母说:“小孩子不懂事,树大自然直,等他自己有了孩子,体会到了抚养孩子的不易,将心比心就知道关心父母了。”这类认识有百害而无一利。事实上,正是由于父母的迁就、溺爱,造成了孩子不懂得关爱。

怎样教孩子懂得关爱呢?一方面父母要以真情关心体贴自己的父母,为孩子作出榜样。另一方面就是不溺爱孩子,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苦,体会父母挣钱养家的不容易,体会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让孩子知道父母也同样需要他的关爱。可以给孩子讲一讲自己一天的工作情况,如做饭、洗衣服、整理家务、上班、照顾老人和孩子,甚至晚上还要加班等等。讲一讲自己是如何关爱孩子的,如孩子生病时,父母怎样心疼,怎样整夜不睡觉护理他。这样的生活细节最能感染人。不溺爱就是不娇惯孩子,既让孩子了解父母,又能做到体贴关心父母。如给爸爸妈妈捶捶背、倒杯水、盛碗饭,帮妈妈洗衣服等等,同时要引导孩子学会料理个人生活,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生活上能经常想到父母和关爱自己的亲人。

人们都赞同这句话: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能爱同学,爱老师,爱同事,爱人民,爱祖国呢?孩子没有爱心,不但家庭无幸福可言,自己也不能立身处世。而孩子爱心的原生地就是家庭。做父母的明此道理,就赶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