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要备什么东西(早产儿身边哪些东西要无菌)
早产儿要备什么东西(早产儿身边哪些东西要无菌)新生儿脐部处理是新生儿感染预防的重点。早产儿表皮与真皮之间结缔组织发育不良,体内免疫球蛋白含量低,局部黏膜IgA含量低,抵御病毒与细菌的能力更弱,因此对于早产儿脐部处理需要更为注意。一般采用一次性脐带布,并每天更换。若新生儿出生后24h后脐带处有渗血渗液,需特殊处理,并应用抗生素。脐部敷料为进一步避免孩子与外界接触,孩子会被放入保温箱。保温箱的空气中无细菌和灰尘,对于预防早产儿感染是一层强有力的保护。但因保温箱内长期恒温会导致身体不能产生调节作用,且环境较闷,新生儿可能产生湿疹、热痱子,抓挠后易出现皮肤破损,故需要医护人员对保温箱内的新生儿进行特殊关照——为他们做好清洁,尤其是头部、颈部、腋窝等皮肤皱褶处,汗腺分泌旺盛,易发生痱子甚至脓疱疮。手接触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之前,必须保持手部的清洁。有报道指出,做好手部的清洁可降低30%-80%的院内感染[1]。一旦疏忽,就可能导致细菌“大搬家”
早产儿的“先天不足”导致他们的免疫力较一般新生儿更差,所以对于他们来说,需要更严格的无菌操作。
由于早产儿免疫功能极差,早产儿的感染预防向来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早产儿均出自无菌环境(宫内感染者除外),而出生后不可避免地暴露在了有菌的环境中,其不成熟的抗感染机制在毒力较强的细菌面前不堪一击。所以对于每个早产儿,我们需要为他们创造相对无菌的环境。
保温箱
早产儿出生后一般存在肺部发育不全的情况,所以孩子会被抱离母亲,在新生儿室成长直到发育完全。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医院的新生儿室是不允许外人随意出入的,这是无菌的第一步。
为进一步避免孩子与外界接触,孩子会被放入保温箱。保温箱的空气中无细菌和灰尘,对于预防早产儿感染是一层强有力的保护。但因保温箱内长期恒温会导致身体不能产生调节作用,且环境较闷,新生儿可能产生湿疹、热痱子,抓挠后易出现皮肤破损,故需要医护人员对保温箱内的新生儿进行特殊关照——为他们做好清洁,尤其是头部、颈部、腋窝等皮肤皱褶处,汗腺分泌旺盛,易发生痱子甚至脓疱疮。
手
接触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之前,必须保持手部的清洁。有报道指出,做好手部的清洁可降低30%-80%的院内感染[1]。一旦疏忽,就可能导致细菌“大搬家”,导致新生儿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循七步洗手法,并且床边挂速干手消毒液,以保证双手的干净卫生。
脐部敷料
新生儿脐部处理是新生儿感染预防的重点。早产儿表皮与真皮之间结缔组织发育不良,体内免疫球蛋白含量低,局部黏膜IgA含量低,抵御病毒与细菌的能力更弱,因此对于早产儿脐部处理需要更为注意。一般采用一次性脐带布,并每天更换。若新生儿出生后24h后脐带处有渗血渗液,需特殊处理,并应用抗生素。
尿布
新生儿的胎粪一般是无菌的,但当出生后,细菌就会疯狂占领各个“出入口”,所以肛门及会阴处的护理需要特殊注意。新生儿每次排便后都需及时做臀部护理,更换尿布,避免肛周污物污染尿道口。随着社会发展,现在的新生儿多采用一次性尿布,但不排除依然有些家庭偏好使用布质尿布。当选择布质尿布时,应将尿布充分洗净并做好尿布的消毒工作,防止新生儿尿道及生殖器出现细菌或真菌感染。
眼罩
50%的新生儿会出现黄疸的症状,而早产儿更是高达80%[2]。新生儿黄疸接受蓝光照射时使用的保护眼罩常成为细菌、病毒滋生的温床;且眼罩多为共用,从而增加了新生儿交叉感染的可能。眼罩每次使用完毕后都应进行彻底的消毒,避免出现感染。
喂养器具
每次给早产儿喂食前都应严格保证奶瓶、奶嘴的无菌,保证“一婴一用一消毒”。奶瓶使用前可采用高温灭菌法灭菌,奶嘴在高温高压下容易变形,可采用煮沸灭菌法或紫外线消毒法。同时,配奶台的消毒清洁也是预防新生儿感染的重点。
正常胎儿的吮吸及吞咽动作在34周时才成熟,有些早产儿出生胎龄小,在出生后不能完整有效地进行吞咽,需要鼻饲。鼻饲管在插管时应注意动作轻柔,以免损伤食管黏膜。鼻饲期间需注意口腔清洁,进行每日口腔护理,防止新生儿鹅口疮的发生。
奶液
若早产儿情况较好,可母乳喂养。母亲在接触婴儿前应用肥皂及热水彻底清洗双手,避免直接用手擦拭孩子的眼、鼻及口腔。给新生儿喂乳前应用温水清洁乳头,然后用清洁的毛巾擦干后喂乳。
当母乳不足或母乳无法满足早产儿较高的生长需求时,就需要采用早产儿院内配方奶。早产儿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若喂养不当,容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细菌感染。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由于粉剂的婴儿配方奶粉不是无菌产品,喂养高危婴儿可能引发阪崎肠杆菌感染,甚至导致严重疾病和死亡,因此推荐使用无菌的液态配方奶[3]。液态配方奶不需冲调,开瓶即可喂养,断绝反复开启导致细菌进入的可能,保证了乳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目前已经有早产儿液态配方奶采用全程冷链运输,利用低温抑制细菌生长,防止蛋白质变性,避免了液态配方奶在运输、保存上可能出现的污染,从而进一步降低早产儿的感染风险。
参考文献
[1] 段伟辉. 基层医学论坛 2009 13(27):836-837.
[2] 覃立强. 广西医学 2009 31(2):278-280.
[3] WHO/FAO.安全制备、贮存和操作婴儿配方奶粉指导原则.2007
医学界儿科频道投稿邮箱:yxj_ek@yxj.org.cn
稿费:100—1000小编huanb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