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雍正皇帝胤祥是怎么死的(九子夺嫡十三阿哥胤祥)

雍正皇帝胤祥是怎么死的(九子夺嫡十三阿哥胤祥)但在太子胤礽因为“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淫乱,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恶愈张,僇辱廷臣,专擅威权,鸠聚党与,窥伺朕躬起居动作”之罪行,被康熙皇帝首次废黜太子之位后,康熙皇帝对于诸位皇子的信任程度大大下降,从太子胤礽首次被废的康熙四十八年这次随扈开始施行轮班制,每个人都要轮流陪伴康熙帝出巡,以免结党营私,许多皇子因此都陪同了康熙帝进行巡视,但是胤祥是特殊的。康熙帝的轮班制似乎并没有用到胤祥身上。太子胤礽首次被废之前,“九子夺嫡”的手足相残事件尚未发生,康熙皇帝和诸位皇子之间还是一副“父慈子孝”;太子胤礽和其余皇子之间还是一副“兄友弟恭”的和谐场景。康熙皇帝对于诸位皇子还是相当信任,不掺杂任何皇权挑战和威胁的考虑。《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记载:怡贤亲王允祥,圣祖第十三子。康熙三十七年,从上谒陵。自是有巡幸,辄从。爱新觉罗·胤祥本系康熙皇帝第二十一子,但按照皇子序齿,胤祥排位十三,故称

导读:作为清朝守成阶段的首位“铁帽子王”,历史上的康熙皇帝皇十三子胤祥,并不是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演绎的那样,他并非一个带兵出身的阿哥;而且,在太子胤礽首次被废黜之前,还备受康熙皇帝恩宠,并没有受到长达十年的圈禁。更重要的是,在皇四子胤禛参与“九子夺嫡”的事件中,皇十三子胤祥所能起到的作用也没有影视剧中演绎的那般传神。

但是,爱新觉罗·胤祥能够被雍正皇帝称为“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固然有着胤祥于皇子夺嫡事件中的政治站位因素考虑,有着胤祥对于雍正皇帝绝对忠诚的考虑,但更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雍正朝的胤祥,在财政改革、水利营田、外交举贤、军需刑罚等等方面的卓越表现。

对于雍正皇帝登基以后的大清王朝,胤祥和雍正皇帝一样,真正做到了殚精竭虑、死而后已。


雍正皇帝胤祥是怎么死的(九子夺嫡十三阿哥胤祥)(1)

在《清史稿》中,对于康熙皇帝皇十三子胤祥于康熙朝的记载并不多,只有寥寥数十字,但仅从这只言片语中,也能看出康熙皇帝对胤祥的恩宠程度。

《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记载:

怡贤亲王允祥,圣祖第十三子。康熙三十七年,从上谒陵。自是有巡幸,辄从。

爱新觉罗·胤祥本系康熙皇帝第二十一子,但按照皇子序齿,胤祥排位十三,故称其为皇十三子。《清史稿》中对于胤祥“自是有巡幸,辄从”,出自康熙皇帝出巡时对于皇子的随侍要求。

太子胤礽首次被废之前,“九子夺嫡”的手足相残事件尚未发生,康熙皇帝和诸位皇子之间还是一副“父慈子孝”;太子胤礽和其余皇子之间还是一副“兄友弟恭”的和谐场景。康熙皇帝对于诸位皇子还是相当信任,不掺杂任何皇权挑战和威胁的考虑。

但在太子胤礽因为“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淫乱,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恶愈张,僇辱廷臣,专擅威权,鸠聚党与,窥伺朕躬起居动作”之罪行,被康熙皇帝首次废黜太子之位后,康熙皇帝对于诸位皇子的信任程度大大下降,从太子胤礽首次被废的康熙四十八年这次随扈开始施行轮班制,每个人都要轮流陪伴康熙帝出巡,以免结党营私,许多皇子因此都陪同了康熙帝进行巡视,但是胤祥是特殊的。康熙帝的轮班制似乎并没有用到胤祥身上。

对于胤祥失宠的原因,清朝历史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后世对此也有着诸多猜测。本文对此不再赘述,我们着重解读一下雍正朝时期的皇十三子胤祥。

雍正皇帝胤祥是怎么死的(九子夺嫡十三阿哥胤祥)(2)

雍正帝胤禛年长胤祥八岁,他俩虽不是一母所生,但却从小感情就特别好,这也为后来双方亲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雍正帝曾这样回忆亲自教授胤祥时的情景:“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每逢扈从,兄弟俩相依”。无论是在宫廷中还是出门外,两兄弟都会经常诗书往还。雍正帝为了纪念胤祥便把二人的诗歌都整理到了《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中。例如胤祥曾作”清暑山庄近塞垣,年年扈跸羡承恩。林亭水殿云霞里,日侍天颜笑语温”送给雍正帝。这首送别诗强烈表达了兄弟间的深厚感情。

《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记载:

六十一年,世宗即位,封为怡亲王。寻命总理户部三库。雍正元年,命总理户部。

也就是说,在雍正皇帝即位之初,就将在“九子夺嫡”事件中,对自己忠心耿耿、坚定支持的十三弟胤祥晋封了亲王爵位,并将户部这一掌管天下钱粮的关键部门交给了胤祥。自此,爱新觉罗·胤祥开始了对雍正皇帝、对雍正朝的余生奉献。

对于胤祥的正面评价,历史文献中屡见不鲜;雍正皇帝和胤祥之间的君臣感情、兄弟感情也在诸多影视剧的演绎下广为人知,那么,爱新觉罗·胤祥到底获得了如何恩宠?生前身后又获得了何等至高无上的评价和荣宠?

我们来看下《清史稿》和《清实录》的记载。

《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记载:

八年五月,疾笃,上亲临视,及至,王已薨,上悲恸,辍朝三日。翌日,上亲临奠,谕:“怡亲王薨逝,中心悲恸,饮食无味,寝卧不安。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朕待王亦宜在常例之外。今朕素服一月,诸臣常服,宴会俱不必行。”越日,复谕举怡亲王功德,命复其名上一字为“胤”,配享太庙,谥曰贤,并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加於谥上。

《清实录·世宗实录·卷九十四》记载了胤祥薨逝后,雍正皇帝专门为胤祥发布的一份谕旨:

吾弟之子弘晓,著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凡朕加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得任意稍减。

爱新觉罗·胤祥在薨逝后,其亲王爵位被恩赐了“世袭罔替”的至高荣宠。“乾隆中,祀盛京贤王祠。命王爵世袭。”

雍正皇帝胤祥是怎么死的(九子夺嫡十三阿哥胤祥)(3)

也就是说,胤祥成为了清朝入关以后,清王朝守成阶段的首位“铁帽子王”,其怡亲王世袭共传袭了七代二十王,皇宠显赫,可见一斑。

那么, 在雍正朝的胤祥到底是如何获得了雍正皇帝如此恩宠?难道只是因为“九子夺嫡”事件中,对皇四子胤禛的坚定支持和拥护?

本文就从清朝历史文献出发,对“一代侠王”胤祥于雍正朝的巨大贡献,逐一解析。

康熙朝晚期,在康熙皇帝“以仁为本”的施政理念下,对于朝政、官员的放纵,造成了官员贪腐、朝政不明、民生凋敝的负面消极状态,让康熙皇帝好不容易打造的“康熙盛世”一度陷入停滞甚至倒退的境地。在皇子夺嫡事件中,成功杀出重围,登基为帝的皇四子胤禛,自登基之初,就开始了对康熙朝晚期弊政的改革,一心为公、勤政为民。在雍正皇帝的执政过程中,怡亲王胤祥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做出了绝对不容忽视的巨大贡献。

对于怡亲王胤祥在雍正朝做出的历史功绩,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财政改革

面对康熙晚年社会危机加深的不利局面,尤其是在经济上“内外仓库,不无亏空” 的不利情况下,胤祥需要对国家进行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作为雍正帝最为倚重的臣子,这个重任自然就义不容辞的落到了胤祥的肩上了。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胤祥领户部,管理三库事,开始拉开了其理财改革的大幕,他以“国家休养生息,民康物阜”为务,由此经济逐渐起色。在取得初步胜利以后,胤祥按照雍正皇帝的要求,深入开展了对财政方面的弊政改革。

雍正皇帝胤祥是怎么死的(九子夺嫡十三阿哥胤祥)(4)

《清实录·世宗实录》记载了胤祥为了尽快恢复国库存银的有效办法:

钱粮除地方正项外,其军需各省动用之项,具体到日,应准应驳。应驳之事定需送会考府查看。针对不同情况,分给予查抄、给予冻结、给予期限三等区分。

因此做到了宽严相济,因人因地制宜。当时有一些皇族仗着自己的身份,对中央的政令置若罔闻,比如郡王允裪,结果胤祥强令其变卖家财来充公,以致还遭到了允裪等人的不满于牢骚。后来雍正帝下旨:“即行免追”来为其求情方才罢了,由此可见胤祥做事的态度与风格,那就是不徇私枉法,不顾念私情,一心为国一心为朝廷。正是基于胤祥这样的辣手无情整顿财政之后,国家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此外胤祥在减轻了百姓的额外负担方面,限制官吏贪污受贿之风方面也贡献颇多,这样就为财政状况的好转和国库日渐充盈做出了重要贡献。胤祥在理财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虽然他降低了国家的税率,但国库不仅没有亏空,反而解决了康熙后期留下国库空乏的危机,使国库有了盈余,为雍正后期的各项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因此胤祥成为了雍正帝的左膀右臂,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按照《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的记载:

上继位之初,国库只存银八百万两,到雍正八年却高达六千两百多万两。

也就是说,自雍正皇帝命令胤祥“总理户部”的雍正元年,到胤祥薨逝的雍正八年之间,胤祥对于财政弊端的改革、对于国库欠款的追缴,在保证了国家日常财政支出的前提下,将原本只有“八百万”的国库存银发展到雍正八年的“六千两百多万”,呈现几乎一年一倍的良性增长速度。

在财政改革方面,胤祥的突出贡献在于直接增加了国库收入,从根本上解决了康熙朝晚期财政混乱的局面,在缓和了社会矛盾的同时,使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了一个质的提升,为“康熙盛世”的延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清朝鼎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绝对基础。

雍正皇帝胤祥是怎么死的(九子夺嫡十三阿哥胤祥)(5)

2、治水造田

古代封建国家由于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因此对水利是十分重视的。早在康熙朝时康熙帝就几乎每年都要视察水利工程的进度与质量,在胤祥早年时便对水利有了很深的感受。在“水害不去,则田非吾田,尚何营”的思想指导下,胤祥开始了对水利工程、营造水田的治理。

《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记载:

三年八月,加俸银万。京畿被水,命往勘。十二月,令总理京畿水利。

在财政改革初见成效以后,胤祥又被任命为“国之命脉”的水利治理,成为国家水利治理方面的“总理”人员。

作为水利营田事务的负责者,胤祥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胤祥便多次亲身去实地考察,以至于交给雍正帝整治水利的计划“历勘周详,区画悉当”,深得雍正帝满意。经过胤祥亲力亲为的治理后,河患灾害发生的频率大大地降低了。为了统一调令给予胤祥更大的治理权利,雍正帝决定将胤祥手中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命令:“所有州判以下等员,悉听管辖。”

雍正皇帝对于水利治理的理性决定,来自于胤祥详尽勘查具体情况以后的合理建议。

《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记载:

四年二月,疏言直隶兴修水利,请分诸河为四局,下吏、工诸部议,议以南运河与臧家桥以下之子牙河、苑家口以东之淀河为一局,令天津道领之;苑家口以西各淀池及畿南诸河为一局,以大名道改清河道领之;永定河为一局,以永定分司改道领之;北运河为一局,撤分司以通永道领之:分隶专官管辖。

胤祥将水利治理、管理机构明确细化、权力集中,从而让办事效率大幅度上升的理性建议,从而解决了水患问题,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与保障。

雍正皇帝胤祥是怎么死的(九子夺嫡十三阿哥胤祥)(6)

在《清世宗御制文集》中,记载了一首雍正皇帝对治水有功之胤祥大加赞赏的御诗,足以证明胤祥在治水营田方面的巨大贡献:

经理度支需赞画,畴咨水土奏丰穰。

年年景福由天赐,长秉丹衷达九阊。

3、发掘人才

胤祥在处理国家大事的同时也深知人才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因此也时常为国家挖掘人才,对于这一点,雍正曾评价胤祥“为国举贤之处甚多,今在廷诸王大臣中,实心为国家爱惜人才者怡亲王”。

对于胤祥所举荐人才的大胆任命,不但表现了胤祥在“发掘人才”方面的特别贡献,更表现出雍正皇帝对胤祥的绝对信任和倚重。

对于胤祥所举荐的人才,我们以两个具体例子做出说明:

康熙帝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

在雍正皇帝的继位初期,对于十七弟胤礼的信任和喜爱程度,远远不及胤祥,甚至还达不到被雍正皇帝委以具体差事的程度。

但胤祥对于胤礼的评价较高,并以胤礼“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之人”为由,向雍正皇帝举荐,而事实则证明了胤祥的“慧眼独具”

《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记载了雍正皇帝对胤礼的正面评价和胤礼得到的巨大恩宠:

谕曰:“果亲王秉性忠直,皇考所信任。外间颇疑其严厉,令观密奏,足见其存心宽厚,特以宣示九卿。”允礼体弱,上命在邸治事,越数日一入直。

雍正皇帝胤祥是怎么死的(九子夺嫡十三阿哥胤祥)(7)

李卫

随着《雍正王朝》的热播,对于雍正皇帝“三大宠臣”之一的李卫,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李卫李大人,并非乞丐出身,也不是出自雍正皇帝潜邸的奴才,乃系捐官出身进入仕途的典型代表。而对于他在仕途上的突飞猛进,则是在胤祥的举荐下,才实现的!

胤祥在总理朝政后,认为李卫“才品俱优,可当大任”,于是就把他举荐给了雍正帝,李卫从此平步青云,一直做到了直隶提督等地方高官,成为雍正朝最善于破案维护地方治安的地方大员。

《清实录·世宗实录·卷六十二》记载了雍正皇帝对于李卫的正面评价:

嘉许之怀,笔莫能罄。非深悉朕衷,毫不瞻顾,安肯毅然直陈。

由此两位雍正朝的“红人”,足以证明怡亲王胤祥在“举贤纳才”方面,对于雍正皇帝、对于雍正朝的巨大贡献和历史功绩。

4、军需刑罚

作为自己最为信任的皇室兄弟,雍正皇帝还将具体的军需事务交付给了胤祥管理。

雍正七年, 雍正帝为了对西北用兵,设立了军需房,并且把它交给了其最信任的胤祥来负责,雍正评价胤祥的军事才能为“少称神勇,帷幄运筹,计周万里”。胤祥不仅很好的完成了任务,且“军需皆出于库帑,丝栗不以及民”。胤祥一方面大力发展军事,同时还尽量来减轻国家在军事方面的开销,成为“挽输数年,海内未尝知有用兵之事”。在用兵方面,胤祥也有自己的见解,当时雍正帝提出一个出兵西北的军事构想,但只有怡亲王说:“此言不足恃”。雍正帝采纳了胤祥的建议说:“朕深以王言为是。”

在整个对西北用兵的过程中,雍正皇帝对于胤祥的仰赖程度非常之高。

雍正皇帝胤祥是怎么死的(九子夺嫡十三阿哥胤祥)(8)

雍正六年七月,岳钟琪就军需问题再次上折。雍正帝批示:“今日怡亲王家中有点私事,待王行走时,将事情交与王后,下回奏折来批”。其倚重之深可见一般。胤祥在雍正八年去世,雍正帝曾悲痛欲绝的说:“怡亲王仙逝,朕方寸既乱”,由此便草草的结束了对西北的用兵。

由此足以证明胤祥在军需供应乃至军事方面的巨大贡献和特殊才能。

另外,对于胤祥在刑法方面的特殊贡献,我们从雍正皇帝对其的评价中,就能看出端倪。

《清实录·世宗实录》记载了胤祥薨逝后,雍正皇帝对胤祥的一段评价:

吾弟八年来,凡朕交王承审数十件繁难大案,皆以诚敬用心,以情理感格,罪犯自将事实招吐,诸案情罪无不允当。

另外,对于胤祥在具体办案过程中,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本怀总不欲使天下有一冤抑之人,使国家受滥刑之议。雍正皇帝深以为然,命各省有司将此言“刻成木榜堂署,时时省览”,成为地方司法衙门的警示之言。

雍正皇帝胤祥是怎么死的(九子夺嫡十三阿哥胤祥)(9)

怡亲贤王陵墓遗址

雍正皇帝继位以后,因为在康熙朝晚期的“九子夺嫡”事件中采取的特殊夺嫡路线,让其即位之初并未完全掌握住朝政大权,也没有足够的政治势力推行新政改革、整顿吏治等。作为昔日皇四子胤禛的坚定支持和拥护者,胤祥能够被雍正皇帝委以重任、倍加信任并不奇怪。但如果没有胤祥的卓越的办事能力、认真负责的执行力,雍正皇帝也不会在其身后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和恩宠。

雍正八年五月,年仅44岁的胤祥,积劳而逝,雍正皇帝亲赐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完美精确的评价了胤祥的一生。

参考文献:《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清实录·世宗实录》、《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清世宗御制文集》、《上谕内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