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尝君的一个故事(生在五月初五的孟尝君)
关于孟尝君的一个故事(生在五月初五的孟尝君)他出生在五月初五 母亲身份低贱。当时 田婴已经有了40多个儿子 多一个少一个的 根本不在乎。农历五月 毒虫开始“复工” 各种蚊虫叮咬 让人不胜其烦。五月初五 春夏之交 更是“百害杂生”。好嘛 你不早不晚 偏偏赶着这个节骨眼出生 不就象征着“毒虫”吗?在这种浅薄的认知之下 五月初五生的孩子 便被古人认为“不吉利”。孟尝君名叫田文 父亲田婴是齐威王之子、齐宣王之弟。生在豪门 田文的命运却十分悲惨 原因很简单——出生没选好日子(话说这也没法选啊)。这和太史公司马迁不动声色却又极其犀利的评价有关。在《史记·孟尝君列传》最后 司马迁“用事实说话” 做出如下评价:邹、鲁之地民风淳朴 与它们相邻的孟尝君封地 却多“暴桀子弟” 这算怎么回事儿?(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 与邹、鲁殊)然后给了孟尝君八字点评:“好客自喜 名不虚矣。”乐于养客 沾沾自喜 名不虚传 讽刺的味道颇为明显。这段“太史公曰” 成了人们评价
文|高金国
说起端午节 大家首先想到的 自然是屈原。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 屈原悲愤投江 于是有了端午节 以及今天的小长假。
和屈原同时代的 还有一位名人 也和“五月初五”有关。不同的是 这天是屈原的忌日 却是他的生日。此人即“战国四君子”之一孟尝君 山东老乡一枚。
孟尝君如今的知名度、美誉度 和屈原不可同日而语。但在战国时代 他却风光无两 出将入相、春风得意 知名度乃至美誉度 大概率是超过屈原的。但这事儿 谁说得清呢?2000多年来 屈原的美誉度“低开高走” 越到今天 人们越怀念;孟尝君相反 “高开低走” 一路下坡。
这和太史公司马迁不动声色却又极其犀利的评价有关。在《史记·孟尝君列传》最后 司马迁“用事实说话” 做出如下评价:邹、鲁之地民风淳朴 与它们相邻的孟尝君封地 却多“暴桀子弟” 这算怎么回事儿?(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 与邹、鲁殊)然后给了孟尝君八字点评:“好客自喜 名不虚矣。”乐于养客 沾沾自喜 名不虚传 讽刺的味道颇为明显。这段“太史公曰” 成了人们评价孟尝君的基调。
孟尝君的功和过、才智和短板 都比较明显 属于比较矛盾甚至有点分裂的人格。他既可以礼贤下士、肝胆相照 也会杀人不眨眼 没有原则 缺乏底线。赵国人听说他来了 纷纷围观 有人说:“原以为是个魁梧汉子 没想到如此瘦小!”孟尝君便暴怒 派兵砍杀了数百人。
说暴戾吧 他对门客又特别好。这种“人格分裂” 可能和他幼年受过的精神创伤有关。
孟尝君名叫田文 父亲田婴是齐威王之子、齐宣王之弟。生在豪门 田文的命运却十分悲惨 原因很简单——出生没选好日子(话说这也没法选啊)。
他出生在五月初五 母亲身份低贱。当时 田婴已经有了40多个儿子 多一个少一个的 根本不在乎。农历五月 毒虫开始“复工” 各种蚊虫叮咬 让人不胜其烦。五月初五 春夏之交 更是“百害杂生”。好嘛 你不早不晚 偏偏赶着这个节骨眼出生 不就象征着“毒虫”吗?在这种浅薄的认知之下 五月初五生的孩子 便被古人认为“不吉利”。
觉得不吉利 不喜欢也就罢了;偏偏他爹够狠 对他妈说了句“勿举也” 意思是“不要了 弄死他”。他妈哪舍得呀?悄悄养着。后来孩子长大 被他爹发现 田婴大怒:“我不是让你弄死他吗 怎么还留着?”他妈不敢言语 田文却泰然自若 拜了拜 反问老爹:“您为什么要杀死出生在五月的孩子?”
没想到这孩子竟敢反问 他爹就想找个借口糊弄过去:“生在五月的孩子 个头能长到和门口一样高 会害死父母(五月子者 长与户齐 将不利其父母)。”真是睁眼说瞎话 田文明显营养不良 要不也不会被赵国人嘲笑身材瘦小了。
田文反驳道:“人是受命于天 还是受命于门户?”老爹被问住 默然不语。田文接着说:“当然是受命于天。既然受命于天 您又担心什么呢?如果是受命于门户 您把大门加高一下 谁还能长得和门一样高?”老爹哑口无言 只好认输:“别再说了!”
辩论完胜 只是确保在深宅大院存活下来而已 谈不上逆袭。后来 田文又一次大展才华 彻底脱胎换骨。他先启发他爹:“儿子的儿子叫什么?”“孙子。”“孙子的孙子叫什么?”“玄孙。”“玄孙的孙子叫什么?”他爹答不上来 毕竟已经掉进儿子挖好的坑里了。
田文于是说:“您侍奉了三代齐王 家财万贯 门下却找不到一个贤人 这哪里是长久之道呢?(此处省略5000字)”他爹一听 说得蛮有道理 就让他主持家政 接待宾客。田文最终成了太子 完美逆袭。
田文确实很强悍 很有才干。但显而易见 幼年遭遇的歧视 “无处不宫斗”的险恶 让他养成了功利色彩很浓的性格。他信奉的 是丛林法则。为了存活 他可以让人去忽悠秦王 因为一旦没有外敌 齐王就会和他内斗;为了生存 他可以派人从秦王王宫偷出狐白裘大衣 “循环利用” 再次送给秦王的爱妃。
这样的丛林法则 不仅和孔孟大相径庭 就连司马迁也看不上眼。可是 这怨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