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把诸葛亮都请出来了(虽请到了诸葛亮)
刘备三顾茅庐把诸葛亮都请出来了(虽请到了诸葛亮)可对于徐庶和崔州平而言,诸葛亮只是在陈述事实。在他们眼中,诸葛亮的确有不输于前人的才华。诸葛亮以管仲、乐毅自比,彼时所有人都不敢信,只认为诸葛亮太骄傲自大,完全是在吹牛。他一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北伐中原,尽管直至最后仍然失败,其心意却值得肯定。不过少有人知的是,其实在刘备三顾茅庐的过程中,虽然成功请到诸葛亮出山,但他也在路上错过了另一位高人。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作为《三国演义》中最顶尖的谋士,人们可以对他的谋略和才华有所怀疑,但他为蜀国鞠躬尽瘁的忠心,却不容置疑。
自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以后,事无大小,全都放在心上。而刘备能从败军之将,一跃成为三国霸主之一,也绝对离不开诸葛亮的帮助。
尤其是刘备病逝白帝城以后,诸葛亮仍然以丞相身份,坚持刘备恢复汉室王朝的心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他一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北伐中原,尽管直至最后仍然失败,其心意却值得肯定。
不过少有人知的是,其实在刘备三顾茅庐的过程中,虽然成功请到诸葛亮出山,但他也在路上错过了另一位高人。
崔州平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诸葛亮以管仲、乐毅自比,彼时所有人都不敢信,只认为诸葛亮太骄傲自大,完全是在吹牛。
可对于徐庶和崔州平而言,诸葛亮只是在陈述事实。在他们眼中,诸葛亮的确有不输于前人的才华。
尽管这里以夸赞诸葛亮为主,可能在所有人的表示怀疑的情况下,选择信任他,可见崔州平的眼光并不差。而《三国演义》中篇幅更多的徐庶表现如何,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崔州平至少是和徐庶处于同一层级。至于徐庶自比诸葛亮如萤火之于皓月,则多是一种自谦的说法。
尤其是徐庶未曾真正展现过他的才能,人们也没有理由说明徐庶,真的就和诸葛亮差了太多。所以后人更愿意相信,崔州平和诸葛亮即便有一定的差距,也不会太远。
而对于刘备这样的“草根”上位者来说,手下的能人越多自然越好。有更多的人为他出谋划策,争夺天下的过程也会更加简单。
曹操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意,刘备也不可能将所有希望,都放在诸葛亮一人身上。
三顾茅庐的途中,他偶遇崔州平并和对方交流,惊叹其才华,并希望请崔州平出山帮他。
只可惜彼时崔州平已经没出仕之意了,让刘备不得不再一次选择将重心,放到诸葛亮身上,遗憾错过。
资历、财力、战力仅仅只是通过交流,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足够的才华,这未免有些儿戏。
就像战国时期纸上谈兵的赵括一样,军事理论无人能及,结果长平之战一战,坑掉赵国四十万中,这样的将领谁敢用。
只言片语之间,刘备虽对崔州平表示赞叹,可谁又知道他是不是理论强于实战的人呢?对于彼时的刘备来说,他可实在输不起。
事实上,之所以称崔州平为高人,主要体现在资历、财力和战力这三个方面。
首先是资历上,诸葛亮还没出名的时候,崔州平就已经在博陵、颍川一带广为人知。
俗话说“盛名之下无虚士”,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即便可能和诸葛亮有些差距,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至少辅佐刘备绝对够用。
更关键的是,颍川是什么地方,郭嘉、戏志才、荀攸、陈群、荀彧等人,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一般人真的能够获得他们的认可?
在这些人才之中,谋略、内政、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各有所长,虽不确定崔州平更擅长于什么方面,但以上任何一点,都能给刘备带去巨大帮助。征战天下,可不仅仅只靠军事谋划。
其次,便是财力上,《三国演义》的桃园结义之中,张飞散尽家财、招募乡勇,这才给刘备拉起了第一只队伍。相比于张飞而言,身为世家子弟的崔州平,肯定更加有钱。
别人闲云野鹤,是真不为吃喝发愁。刘备若是能够将他拉到自己的队伍里面,打仗的本钱不就有了?招聘员工的时候还顺带来了个风投,意外之喜。
最后,则是战力上面,这倒不是说崔州平个人的武艺有多么出众,而是他曾经参与过讨伐董卓,有着弥足珍贵的实战经验。后人看诸葛亮刚出山就用兵如神,这其实是比较夸张的。
纵使不否认军事天才的说法,但经历过实战和没有经历过实战的人,势必完全不同。如果刘备请出崔州平,必定会在后续征战中,起到不弱于诸葛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