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塘栖古镇在哪里(塘栖古镇)

塘栖古镇在哪里(塘栖古镇)水北街上的另一处颇有意义的建筑物是水北粮站。它的前身,是明国时期一家名叫"广太丰"的私人米厂。解放后,国家实行"公私合营",米厂被国家买下来,属塘栖粮管所管辖下的一个粮站,"水北粮站"的名称,便是由此而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的市场经济放开,取消粮票购买制度,大部分国有粮站逐渐萎缩,"水北粮站"遂于一九九五年前后闭业。但当我们进入粮站时,当年售卖大米的情㬌又不觉重现:二层楼的粮站里,米都存放在二楼(这是因为水乡的一楼比较潮湿),通过大斗输送到一楼卖出。这个大米斗至今依然保存在店内,它见证了古塘栖曾经的繁荣与富庶。 北岸的水北风情街,明清时期沿古运河而建,是现如今唯一保留下来的江南古镇风貌遗迹。在这条街上,我们看到一个基督教堂,孑然站在那里,俯视着喧嚣的游人,无言地展示着他的与众不同。这个教堂原本是英国的苏格兰传教士金•乐德在光绪二十五年(大约一八九九年)修建的耶稣教总堂。我们观瞻着这座

塘栖的枇杷很有名,塘栖的枇杷节也很出彩。

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每年的五月中旬,塘栖古镇都有一个热闹喧闐的枇杷节。

在我带过的学生中,有几个家居塘栖镇。每年的枇杷节,都会盛情相邀。无奈总是缠身于那些杂七杂八的琐事,不得脱身。但在今年塘栖的杷枇节,去年邀请过的学生再次热情相邀,遂觉得盛情难却,便去拜访了这个古老的江南水乡名镇。

古镇位于杭州巿余杭区内,距离市中心大约二十公里路。前半程还算安宁,到后半程便应接不暇了。沿路有不少好客的当地人——男女老少,有的提着盛满枇杷的篮子,有的干脆就在路边摆上桌子,桌顶遮上阳伞,桌上放盒子或筐子或盆子,里面的枇杷盛得满满当当的,仿佛一股细风就能吹得滚将下来,人们看见了便忍不住想要伸出手去接。看摊子的人拿个小板凳或小椅子坐在桌后,有的干脆就立在马路边上;只消有汽车经过,坐着的立马站起来,站着的就麻利劲儿的朝马路中央走两步,借助手势,招徕着过往车辆上的人,并大声吆喝着:"大哥,大姐,正宗塘栖枇杷,顺便带一些吧!"也有一些索性不言语,只是手举一牌子,上书:"上地采摘。"

塘栖古镇在哪里(塘栖古镇)(1)

塘栖古镇在哪里(塘栖古镇)(2)

塘栖古镇在哪里(塘栖古镇)(3)

塘栖古镇在哪里(塘栖古镇)(4)

元朝时期,浙江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一的张士诚拓宽了官塘运河,人们沿塘而栖,小镇初现雏形。

明代弘治年间(约一四八九年),广济桥建成后,将镇区两岸连成一片,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集镇。在《光绪唐栖志》中,有着这样的记载:“迨元以后,河开矣,桥筑矣,市聚矣。”又云:“唐栖官道所由,风帆梭织,其自杭而往者,至此少休;自嘉秀而来者,亦至至此而泊宿,水陆辐辏,商家鳞集,临河两岸,市肆萃焉。”迄今为止,广济桥仍然是京杭古运河上唯一的七孔桥。由于运输流量过大,时常有船只撞击桥墩,再加上年久失修,运河的塘栖段于一九九八年改道。虽然仍然是重要的往来通道,但货船已不再经过广济桥。如今,广济桥身上也长出了蓬蓬的青草。但近乎裸露的桥墩、面目狰狞的镇水兽,依然像人们展示着它昔日的地位与尊严。

塘栖古镇在哪里(塘栖古镇)(5)

塘栖古镇在哪里(塘栖古镇)(6)

塘栖古镇在哪里(塘栖古镇)(7)

塘栖自古水足粮丰,在明清时曾富甲一时,贵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在水北一条街上,安放有乾隆御碑。这座镌刻有云龙纹的御碑高五米半,宽一米半,用区区四百二十九字,向人们展示了这样的史实:清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年),弘历帝南巡,考察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交皇粮情况,查得苏、皖两省积欠额巨大,而受灾后的浙省未予拖欠,皇帝大笔一挥,免去浙省地丁税三十万两,并将"圣谕"勒于此石,晓喻于官民。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天下粮仓”,说的便是这里。

北岸的水北风情街,明清时期沿古运河而建,是现如今唯一保留下来的江南古镇风貌遗迹。在这条街上,我们看到一个基督教堂,孑然站在那里,俯视着喧嚣的游人,无言地展示着他的与众不同。这个教堂原本是英国的苏格兰传教士金•乐德在光绪二十五年(大约一八九九年)修建的耶稣教总堂。我们观瞻着这座古老的建筑物,仔细品读着说明,试图从中探寻与这座古教堂有关的任何蛛丝马迹••••••眼前的这座古老建筑,加上字里行间的描述,交织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位名叫金•乐德的金发碧眼的传教士,几个虔诚的当地追随者,共同建造了这个古建筑,这位金•乐德便成为教会的第一任长老。昏暗的大房子,带着木百页的窗户,还有那内藏暗室的壁橱……这位美北长老会的传教士在东南自保的动乱岁月里为自己备下的栖身之所,却也成为其时当地人的灵魂憩息地。星期天的下午,大人们关好门窗,放下布帘,偷偷地聚会祷告,分食饼酒••••••

水北街上的另一处颇有意义的建筑物是水北粮站。它的前身,是明国时期一家名叫"广太丰"的私人米厂。解放后,国家实行"公私合营",米厂被国家买下来,属塘栖粮管所管辖下的一个粮站,"水北粮站"的名称,便是由此而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的市场经济放开,取消粮票购买制度,大部分国有粮站逐渐萎缩,"水北粮站"遂于一九九五年前后闭业。但当我们进入粮站时,当年售卖大米的情㬌又不觉重现:二层楼的粮站里,米都存放在二楼(这是因为水乡的一楼比较潮湿),通过大斗输送到一楼卖出。这个大米斗至今依然保存在店内,它见证了古塘栖曾经的繁荣与富庶。

塘栖的“弄”颇有特色。塘栖的古住宅大部分建于明清时代,皆为深宅大院。大院又被高高的封火墙隐藏于弄内,并引升出一条又一条的陪弄,据说旧时全镇总共有弄堂七十二条半。

塘栖古镇在哪里(塘栖古镇)(8)

塘栖古镇在哪里(塘栖古镇)(9)

塘栖古镇在哪里(塘栖古镇)(10)

塘栖古镇在哪里(塘栖古镇)(11)

塘栖古镇在哪里(塘栖古镇)(12)

塘栖是标准的水乡,到处都是河。镇上的街面全都沿河而建,落成在屋檐里面,俗称“过街楼”。为方便那些从水路而来的客商们休息,沿河的一面建有一长溜美人靠——塘栖人称之为“米床”。那一条条河道一条条街,全都用高高低低的石桥相连,全镇共有石桥三十六爿半。这些高高低低的石桥上,都十分讲究地搭有桥棚,使得使得来往的行人雨天淋不到雨水,晴天晒不到日头。这廊檐之广盛名震江南,有“跑过三关六码头,不及塘栖廊檐头”之美誉。就连丰子恺先生家乡桐乡石门的一句歇后语都以塘栖的廊檐街为内容:塘栖街上落雨——轮(淋)不着。江浙的五月天,阳光已经是火辣辣的了,然而并没有看见塘栖当地人撑伞。我走在街道上,看着头顶上直射下来阳光,不自觉便打开了随声携带的阳伞。店里的一老婆婆笑我,并示意从沿河的廊檐走,我方醍醐灌顶,顿觉恍然大悟。鳞次栉比的屋檐下,鹅卵石铺设的小道,一长溜舒适的“米床”,波光粼粼的水面……让人顿觉心旷神怡!

逛街的时候必购物,购物最得力的地方是水北古镇一条街。仅千余米的街上,售卖的传统特色美食玲琅满目:方糕点心、刺毛肉圆、细沙羊尾……很多食品是现场制作的。这里的果酒尤其吸引人们的眼球。酒里浸泡的是橙黄的枇杷或碧绿的梅子,这些枇杷和梅子都被酒水浸润的水灵润泽,一幅醉态可掬的样子。有的店里干脆放一大缸,缸里铺垫上厚厚一层青梅子,再把白酒倒入浸泡。客人进店了,店主拿了大瓢 舀一瓢上来,分盛到一个个迷你塑料杯或纸杯里请大家品尝。梅子酒不算贵,一斤十几块钱。一个雅雅静静的透明酒瓶子里,清澈澈的白酒里泡上几个绿油油的大梅子,煞是招人待见。塘栖古镇的梅子品种好,大且绿,果肉也厚。这些梅子大多来自镇区东南边超山诸峰的梅园,这个梅园是江南三大探梅胜地之一,有“十里梅花香雪海”之美称。

枇杷酒有两种,一些是用枇杷浸泡的,大部分是用枇杷果酿造的。恰逢每年的这个枇杷节赶在端午节前,但凡来这里的人都会捎上三瓶五瓶回去。其实,倘若不是为了端午节,只消见到这橙黄醇厚的酒,便像是踩上了高级纯毛的地毯,还没有喝就飘飘然欲仙了,再加上那些精美雅致的酒瓶子的诱惑,你能不留恋不舍,不带上他个三瓶五瓶回去么!

下午四点左右,外来的游人开始陆续班师回朝,每个人都很满意,每个人都是满载而归!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