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炫技曲只知道野蜂飞舞是哪首歌(钢琴炫技曲只知道野蜂飞舞)
钢琴炫技曲只知道野蜂飞舞是哪首歌(钢琴炫技曲只知道野蜂飞舞)肖邦的这首练习曲,表现了肖邦在华沙革命失败后内心的悲愤欲绝。因此,被后人命名为“革命”练习曲。全曲激昂悲愤,深刻地反映了肖邦在华沙陷落、起义失败后的心情,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这是肖邦在1831年创作的《c小调练习曲》是其中流传得最广的一首。它一直吸引着无数的钢琴演奏家,从而使它成为钢琴歌曲音乐会上最常见的表演曲目之一。这首曲子要求钢琴家使用快速的指法,特别是对于右手来说,需要使用四个手指,即1、2、3、5指,在键盘上快速地来回运动。并且,虽然这首曲子是一个练习曲,但是肖邦在创作时也考虑到了它的音乐性,因此钢琴家需要注重音乐的表达和演绎,将技巧和音乐性完美地结合起来。对手指协调性也是个重大考验,这首曲子要求左右手的协调性非常高,需要钢琴家训练左右手的独立性和协调性。在曲子的后半部分,左手和右手的旋律互相交织,需要非常高超的技巧和协调性才能演绎得出。
也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野蜂飞舞》成了钢琴门外汉来判断一位弹钢琴的人技术水平的标尺了。实际上这首曲子难度并不大,可以说是只要认认真真学到了10级的爱好者,也是能够驾驭的。
但是下面这些曲子,真的能让人弹到手抽筋。是普通业余爱好者无法驾驭的程度,就算是对职业的钢琴家来说,也是难啃的硬骨头。下面来一起看看吧!
10 肖邦《黑键练习曲》这首大名鼎鼎的练习曲曾经出现在周杰伦的《不能说的秘密》中,在其中的斗琴场面里,他所弹奏的就是这首曲子。
黑键练习曲,是肖邦练习曲的第5首 (作品号Op.10 No.5),也叫降G大调练习曲,共有6个固定降号。因为整个曲子的右手部分除了尾声处1个音之外,其余全部都在黑键上快速活泼地 (Vivace) 奔跑,因此得名"黑键"练习曲。
这首曲子要求钢琴家使用快速的指法,特别是对于右手来说,需要使用四个手指,即1、2、3、5指,在键盘上快速地来回运动。
并且,虽然这首曲子是一个练习曲,但是肖邦在创作时也考虑到了它的音乐性,因此钢琴家需要注重音乐的表达和演绎,将技巧和音乐性完美地结合起来。
对手指协调性也是个重大考验,这首曲子要求左右手的协调性非常高,需要钢琴家训练左右手的独立性和协调性。在曲子的后半部分,左手和右手的旋律互相交织,需要非常高超的技巧和协调性才能演绎得出。
9 肖邦《革命练习曲》这是肖邦在1831年创作的《c小调练习曲》是其中流传得最广的一首。它一直吸引着无数的钢琴演奏家,从而使它成为钢琴歌曲音乐会上最常见的表演曲目之一。
肖邦的这首练习曲,表现了肖邦在华沙革命失败后内心的悲愤欲绝。因此,被后人命名为“革命”练习曲。全曲激昂悲愤,深刻地反映了肖邦在华沙陷落、起义失败后的心情,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这首曲子的主要难度在左手部分,需要快速地用单指反复弹奏同一音符,并在高速下切换手指的位置。且有着大幅度的手指跨度,在一些乐句中,需要手指跨过整个键盘才能完成音符的连贯弹奏,需要具备较强的手指灵活度和控制力。
8 肖邦《冬风练习曲》肖邦
冬风练习曲,作品25-11(Op.25 No.11)是肖邦练习曲中技巧最艰深篇幅最大的音乐会练习曲之一。它的训练课题是手指触键的灵敏,快速和准确,与此同时,由于篇幅大,因此对手指快速跑动中的耐力也是一大考验。
右手以快速的音群从高音区开始下行,左手则以和弦的形式呈示主题。整个乐曲又快又富有激情,对演奏家的手指耐力是极大的考验。
7 肖邦《激流练习曲》正式名称是《升c小调练习曲》作品10号之4,这是一首以练习重音为目的的练习曲。
着重展现的是手指速度,有着复杂的右手,同时左手有很多大的跳跃。钢琴家彪罗认为,“这是纯粹古典、典型的练习曲。别名“激流”,对手指爆发力和速度要求极高,演奏者要有火一样的热情去弹奏它。
6 李斯特《钟》李斯特的《钟》又名泉水,作于1834年,钢琴独奏曲。由李斯特根据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钟》改编。
帕格尼尼想必大家都了解吧,是小提琴届的炫技大师,传言是把灵魂与魔鬼交易所换来的技术。据记载,1831年3月李斯特在巴黎听了帕格尼尼的音乐会之后,对他精湛高超的创作和演奏技艺惊叹不已,决心要成为钢琴上的帕格尼尼。
李斯特为献给德国钢琴家克拉拉、舒曼而作的钢琴曲集《帕格尼尼主题大练习曲》每首都难度颇高。这首《钟》更是名气颇大
5 斯科里亚宾《第5钢琴奏鸣曲》斯科里亚宾
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的第五钢琴奏鸣曲。它是一首于1907年创作的钢琴奏鸣曲,被认为是斯克里亚宾最具创新性和复杂性的作品之一。该曲只有一个乐章,分为几个部分,它们流畅地连接在一起。它展现了斯克里亚宾的特有和声语言,高度使用半音阶音程,有时甚至接近于无调性。这首奏鸣曲也包括许多技术上的挑战,包括快速的旋律段和大的音程跳跃。它是高级钢琴家中的流行选择,经常在音乐会和比赛中演奏。
4 李斯特《马捷帕》李斯特
这首曲子是李斯特的12首《超技练习曲》之一,基于维克多·雨果的一首诗。这首曲子以乌克兰军事领袖伊凡·马捷帕的名字命名,他被捆绑在一匹野马上并被遗弃在荒野中死去。《马捷帕》的音乐技巧高超、要求很高,整首曲子都充满了快速的音阶、琶音和八度音程。这首曲子被认为是李斯特最具挑战性的作品之一,并经常由高级钢琴家在比赛和独奏会上演奏。
3 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什卡》彼得鲁什卡 芭蕾舞剧
它最初是一部芭蕾舞剧,后来由作曲家自己改编成了四手钢琴版本。这首曲子以其复杂的和声、精细的节奏和对不和谐的使用而闻名,被认为是斯特拉文斯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音乐讲述了木偶彼得鲁什卡的故事,他被赋予了生命并爱上了芭蕾舞女演员,但最终遭遇了悲惨的结局。
2 李斯特《狩猎》李斯特的《狩猎》是他的钢琴狂想曲系列之一,作品号为S. 138。这首曲子的灵感来自于狩猎的场景,音乐中通过丰富的技巧和音乐元素描绘了狩猎的场景和氛围。
这首曲子以快速的三连音和扑朔迷离的和弦开始,展现了狩猎者追逐猎物的场景。然后,音乐逐渐变得明亮起来,仿佛太阳从云层中透射出来一样,这一段代表了狩猎者发现了猎物,并开始追赶的场景。
接着,音乐进入一个更加悠扬的乐章,象征着猎物的逃跑,紧接着是一段快速的指法运动,仿佛狩猎者在激烈地追赶猎物。整首曲子以华丽的和弦和强有力的音乐结尾,代表着狩猎者成功地捕获了猎物。
李斯特的《狩猎》具有高超的技巧性和复杂的结构,需要钢琴家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才能将这首曲子演绎得淋漓尽致。
1 李斯特《鬼火》李斯特的《鬼火》是他的钢琴狂想曲系列之一,作品号为S. 244/1。这首曲子的灵感来自于德国民间传说中的“鬼火”现象,是一种在夜间出现的神秘光芒,经常出现在沼泽地带。
这首曲子的开头非常神秘,使用了高度压抑的和弦和低沉的音符,营造出黑暗、凄凉的氛围,仿佛探险者们正在深夜的沼泽中漫步。然后,随着音乐的推进,出现了快速连续的音符,代表着“鬼火”在夜间的快速移动,而此时的音乐节奏也更加明快。
在中段,音乐开始变得慢节奏,突然间的停顿也增加了紧张感。随着音乐的推进,音符逐渐变得高亢,展现了探险者们在沼泽中受到威胁时的紧张和恐惧。最后,曲子又回到了神秘而压抑的音乐,仿佛“鬼火”已经远去,探险者们安全地回到了家。
李斯特的《鬼火》非常具有神秘感和恐惧感,需要钢琴家具备高超的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才能将这首曲子演绎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