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户是多少年代的(曾经万元户的标志之一)
万元户是多少年代的(曾经万元户的标志之一)车尾采用了溜背的设计,看起来似乎还有些许的运动气息。刹车灯、转向灯、倒车灯、雾灯一应俱全,背面的发动机舱散热孔视觉效果不错,看起来跟保时捷911上的散热孔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菲亚特126P的发动机采用后置的结构,所以侧面的进气口可不是装饰作用,是实实在在的为发动机提供进气作用的,除此之外还要承担冷却发动机的工作。菲亚特126P的前备箱采用前翻式的设计,但由于其深度不够使得他的空间相对比较局促,在放置备胎之后几乎没有多少余量了,这样的一个前备箱只能说是聊胜于无了。后视镜的结构非常简单,调整他的唯一方式就是用手掰,上面斑驳的痕迹都是岁月留下来的烙印。可开启的三角窗是那个时代许多车的标配,虽然结构非常简单但通风效果不错,毕竟那时候空调还属于高端配置,一般的车型上还真不一定能见到。轮胎由于成本限制采用了钢轮毂的设计,尺寸为145/70 R12,这样的宽度跟时下主流的300cc级摩托车后轮差不了太多
菲亚特126P作为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批引入的轿车,让人们第一次知道了轿车私有化这个概念,那个时候绝大部分汽车还是属于国企和机关单位的配车。相对于当时引入的奔驰等高档轿车而言,他几千元的售价相对来说更加接地气一些。然而当时一般工人的工资大约是每个月30元左右,对于一般家庭而言买车还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只有那些被称为万元户的人们才有能力去消费他,所以他也被当作了当时万元户的象征之一。
可以说菲亚特126P是属于中国第一代私家车,即便说它是我们的家轿先驱和启蒙者也不算为过,人们还给他起了“大头鞋”和“小土豆”等等非常亲切的昵称。今天要聊的这台126P是第五代车型,与前期车型最大的不同在于拥有更大的进气风斗、织物内饰材料、更现代化的仪表台,并且前后保险杠材质由钢铁变成了“与时俱进”的塑料材质。
菲亚特126P采用了双门四座的设计,非常紧凑的车身长宽高仅为3129mm×1377mm×1335mm,相比较于老奥拓都要小上一圈,不过四座的设计使得他还是要比Smart这种两座车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前脸的设计简洁干练,完全没有一丝多余的线条。两个朴实的方形大灯配合下方的条形转向灯看起来非常呆萌,黑色的塑料保险杠毫无设计感可言,不过对于一款那个年代的经济型小车也不应苛责了。由于他是一款后置发动机的车型,所以在前脸上完全见不到进气格栅的踪影。
菲亚特126P的前备箱采用前翻式的设计,但由于其深度不够使得他的空间相对比较局促,在放置备胎之后几乎没有多少余量了,这样的一个前备箱只能说是聊胜于无了。
后视镜的结构非常简单,调整他的唯一方式就是用手掰,上面斑驳的痕迹都是岁月留下来的烙印。可开启的三角窗是那个时代许多车的标配,虽然结构非常简单但通风效果不错,毕竟那时候空调还属于高端配置,一般的车型上还真不一定能见到。
轮胎由于成本限制采用了钢轮毂的设计,尺寸为145/70 R12,这样的宽度跟时下主流的300cc级摩托车后轮差不了太多。
由于菲亚特126P的发动机采用后置的结构,所以侧面的进气口可不是装饰作用,是实实在在的为发动机提供进气作用的,除此之外还要承担冷却发动机的工作。
车尾采用了溜背的设计,看起来似乎还有些许的运动气息。刹车灯、转向灯、倒车灯、雾灯一应俱全,背面的发动机舱散热孔视觉效果不错,看起来跟保时捷911上的散热孔有异曲同工之妙。
内饰的设计遵循着以简单实用为原则,虽然用料较为廉价,但其做工还算是比较精致。并且他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几乎所有必要的功能都有:手摇车窗、可手动调节的座椅、通风取暖系统、点烟器、烟灰缸、手套箱、车门储物格、调速雨刮器、安全带、后视镜等等。
第五代车型换装的新款仪表盘外观更接近于现在的车型,能够提供更多的车辆信息反馈,只不过相较于老款车型少了一些复古的风味。
前排座椅看起来非常的单薄外加上没有头枕,乘坐舒适性恐怕并不是太理想,但为了获得更高的空间利用率这也是无奈之举。由于原车的织物座椅不太耐脏,所以车主后来加装了一套PU材质的座椅套。
由于菲亚特126P是一台四座车型,所以他可以通过翻折前排座椅进入后排。后排的空间应付一般出行绰绰有余,不过较硬的座椅材质外加上近乎垂直的角度使得乘坐舒适性大打折扣。
这台车搭载的是一台0.65升直列双缸化油器发动机,最大功率17.6千瓦,最大扭矩42.2牛·米,与之搭配的是一台4速手动变速箱,最高时速可以达到105km/h。
每当看到这样的一台老车都会感叹在他身上都是满满的回忆,菲亚特126P作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第一款平民化轿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虽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他的动力不足空间又小配置也非常低,但不要忘了他曾经可是万元户的象征,他所具备的那种情怀可不能从理性的角度来解释的。虽然有些老车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收藏价值,但很多人情愿翻新他们仅仅是为了实现一个曾经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