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江边公园老大爷久不唱山歌(柳州出了位不识字的)
柳州江边公园老大爷久不唱山歌(柳州出了位不识字的)唐代,汉族文化在岭南广泛传播,被称为“官话”的汉语西南方言成为壮汉民族之间交流的通用语言。壮族传统的五言四句体的“欢”,也吸收了汉族七言四句体的诗歌、民歌形式,同时保留了壮族押“腰脚韵”的传统,逐渐演变出更加丰富多彩又便于传唱的山歌。在当地还有关于刘三姐和山歌的顺口溜:“下枧河是我们宜州人的母亲河。刘三姐就出生在下枧河畔,她的山歌就是顺着下枧河传到龙江、再到柳江,一路传到你们柳州去的。”韦祖杰介绍,宜州建置始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名定周县。历三国两晋南北朝,县名迭易,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县域设宜州。自唐贞观四年至1958年的1300多年间,宜州一直是历代州、郡、府、路、司、行政地区的首治之县,也是汉文化较早传播并与底蕴深厚的壮族文化激烈碰撞的地区。在河池日报社的大力帮助下,河池市组织市水利局、生态环境局、社科联、文明办等部门负责同志与我们进行交流座谈。座谈中,河池市水
知名歌手宋祖英演唱的歌曲《大地飞歌》中,有一句歌词:“唱起那欢歌友谊长呀,哎~唱过了刘三姐门前那条河。”看到这句耳熟能详的歌词,相信不少人已经随口哼起了旋律。但要问起刘三姐门前那条河究竟是哪一条,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5月24日,九曲柳江千里行采访团队来到河池市溯源柳江支流龙江时,就碰巧发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从宜州市穿城而过的龙江
三姐门前那条河
在河池日报社的大力帮助下,河池市组织市水利局、生态环境局、社科联、文明办等部门负责同志与我们进行交流座谈。座谈中,河池市水利局局长黄左贤和河池市宜州区社科联主席韦祖杰都提到了一条河——下枧河。
黄左贤介绍,下枧河是龙江的支流之一。它发源自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兴镇平安村,流经宜州祥贝乡、刘三姐镇、安马乡等地汇入龙江。下枧河全长151公里,在宜州境内的河流长度为37.5公里、流域面积达455平方公里。2017年,在国家水利部举行的首届“寻找最美家乡河”评选中,下枧河进入“全国10条最美家乡河”榜单,成为广西唯一入选的河流。
韦祖杰则告诉我们,这条美丽的河流还与柳州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我们好奇的目光下,他娓娓道出下枧河的故事。故事的线索,是在广西家喻户晓的“顶流歌手”——壮族“歌仙”刘三姐。
“下枧河是我们宜州人的母亲河。刘三姐就出生在下枧河畔,她的山歌就是顺着下枧河传到龙江、再到柳江,一路传到你们柳州去的。”韦祖杰介绍,宜州建置始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名定周县。历三国两晋南北朝,县名迭易,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县域设宜州。自唐贞观四年至1958年的1300多年间,宜州一直是历代州、郡、府、路、司、行政地区的首治之县,也是汉文化较早传播并与底蕴深厚的壮族文化激烈碰撞的地区。
唐代,汉族文化在岭南广泛传播,被称为“官话”的汉语西南方言成为壮汉民族之间交流的通用语言。壮族传统的五言四句体的“欢”,也吸收了汉族七言四句体的诗歌、民歌形式,同时保留了壮族押“腰脚韵”的传统,逐渐演变出更加丰富多彩又便于传唱的山歌。在当地还有关于刘三姐和山歌的顺口溜:
三姐生在下枧河,
下枧就是山歌窝;
三姐顺河传歌去,
五湖四海都是歌。
我们查阅资料发现,《庆远府志》和《宜山县志》中亦有相关记载称,刘三姐,相传唐时下枧村壮女,生性爱唱歌,其兄恶之,与登近河悬崖砍柴,三姐身在崖外,手攀一藤,其兄将藤砍断,三姐落水,流至梧州,州民救起,立庙祀之,号为龙母,甚灵验……今其落崖高数百尺,上有木扁担斜插崖外,木匣悬于崖外,人不能到,亦数百年不朽。
韦祖杰还说,下枧河畔现在还有不少与刘三姐相关的景观,吸引着游人探访。
听完二人的讲述,下枧河在我们脑海中仿佛化身一位既外表美丽又有丰富内涵的女郎,紧紧牵动着我们的思绪。座谈结束后,我们决定实地探访,揭开这位女郎神秘的面纱。
我们一行沿着步道走到江边乘船
一条玉带系两地
下枧河位于宜州区城北,距市中心约有7公里。当天下午,我们在河池日报社副社长童永胜和河池市社科联三级调研员莫小成的带领下,一路驱车向下枧河驶去。
游船停在岸边
采访车在下枧河汇入龙江的交汇口附近停下,探访下枧河得在岸边换乘装有柴油马达的木篷船。等待船家开船的间隙,我们欣赏起龙江的景色。从3月至今,我们溯源而上、顺水而行,见过了许多河流。如果说都柳江和融江的水,是绿中掺着一抹淡蓝的湖水蓝色,那么眼前的龙江水则是纯粹的碧绿,如玉的秀,更多了一份静谧。河岸边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山石起伏,岸上翠竹摇曳,一时间让人分不清眼前的一片绿是竹还是水。我们一行中有两名记者都是桂林人,见过千姿百态的漓江,也不免对龙江的景色称奇。
船行下枧河
位于龙江河下枧河交汇处的望妹石
乘船驶向下枧河,但见这里的河道曲折回环,水平如镜。就在下枧河与龙江交汇处的河岸旁,一块凸起的巨石吸引了我们的注意。石头上刻着“望妹石”三个红色大字。莫小成说,传说刘三姐就是在这片青山绿水、竹影婆娑中长大成人。她划着小舟、唱着山歌,和阿牛哥相识相爱。我们眼前这块巨石,据说是刘三姐跌落山崖后,阿牛哥最常去的地方。他站在石头上痴痴地望,只盼三姐能够平安归来。后来,大家就把他站的这块石头叫做“望妹石”。语毕,一艘游船从下枧河驶出,闯入了我们拍摄“望妹石”的取景框中,船上的游人看到我们的镜头还热情地打起了招呼。莫小成告诉我们,除了“望妹石”,下枧河两岸还有传歌台、定情树等与刘三姐传说有关的景观,还是电影《刘三姐》的主要外景地。如今,下枧河已被打造为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
望妹石
游客在下枧河乘船游览望妹石
在我们的无人机镜头中,下枧河似一条绵长而又柔和的玉带。它一头系着宜州,一头又下至三江岔口汇入柳江,就这样蜿蜒流淌了千百年。时光荏苒,风云变幻,三姐的山歌顺水而下,传唱了千年。
左边为融江,右边为龙江,前方为柳江,三江交汇处。
左边为龙江,右边为下枧河。
柳州历史文化丛书中的《鱼峰歌典》记录着这段故事。书中写道,刘三姐的山歌闻名遐迩,远近歌手经常集结其村争相与她对歌学歌。三姐也常用山歌唱出穷人的心声和不平,故而触犯了土豪劣绅的利益。当地财主莫怀仁贪图她的美貌,想要霸占她为妾,却遭到她的奚落和拒绝,因此怀恨在心。莫怀仁企图禁歌,反被三姐用山歌驳得理屈词穷,就请来三个秀才与三姐对歌,没想到又被三姐弄得丑态百出,大败而归。恼羞成怒的莫怀仁与官府勾结,欲把三姐置于死地。为免遭毒手,三姐在众乡亲的帮助下,趁天黑乘着竹筏从下枧河直下龙江,后入柳江,辗转来到柳州,在小龙潭村边的立鱼峰东麓小岩洞居住。
山歌唱出传奇事
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交流,往往与河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点,在我们后来的采访中得到了证实。
刘三姐的传奇之旅,也是传歌之旅。她在沿岸播下山歌的种子,孕育出许许多多的歌手、歌师。这些歌手、歌师又用自己传奇的一生,把山歌唱得更远更响。
龙江在柳城县凤山镇与融江汇合成柳江。我们在去往凤山镇采访前查阅了与柳城相关的文史资料,从中发现了一位传奇歌王黄三弟的故事。
民国年间广西民政厅所编的《柳城概说》中对黄三弟还有这样的评述:“生平未尝读书,不识字,但天资敏慧,颇有平民文学天才,曾在附近各县设馆传授歌谣,能随口歌唱,亘数昼夜无雷同之词。”在市档案馆编撰、潜心研究柳州山歌数十年的民族民间文化专家黄晓平执笔的《旷野元声——柳州山歌拾遗》一书中,以“一代宗师”来评价黄三弟。
我们都知道,山歌对唱需要临场发挥写词编句,见人唱人见事唱事,很考验歌手的知识储备。因此我们更感好奇:为什么出身贫寒、目不识丁的黄三弟“能随口歌唱,亘数昼夜无雷同之词”,成为有名的歌王?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联系了柳城县文联主席高志强。高志强告诉我们,《柳城县志》中记载着黄三弟传奇的一生。了解过黄三弟的生平事迹,我们或许就有了答案。
于是我们按图索骥,在《柳城县志》人物篇中找到了黄三弟的名字。书中写道,黄三弟生于1907年,壮族,大名河清,排行第三,故小名三弟。柳城县社冲乡赶羊屯人。
黄三弟自幼聪明伶俐,记忆力强。他常听父母和村中老人讲“古”,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他可谓过耳不忘。因家中贫困,7岁的三弟帮人放牛,也是在这时开始学唱山歌。他曾拜2位老歌手为师,16岁外出打长工时,所编山歌已大有长进。
柳城是糖业大县,榨季时,黄三弟也常常到榨糖作坊当烧火工。他形象地唱道:“我今烧火火烧心,手舞铁棍几十斤。日夜都在火塘转,一身像鬼不像人。”20多岁时,三弟已能做到遇事唱事,见物抒情。在那个山歌手如云的年代,也没有出其右者,三弟因此成为了民间公认的歌王。
当时的歌王黄三弟的人气有多高?书中记载的一个小故事就可见一斑。说是黄三弟有一次到柳州河南桂剧院看戏,不料被人认了出来,就缠住他要他唱歌。三弟唱了几首,越唱周围的人越多。观众和行人把他团团围拢,到最后,剧院还未卸妆的演员都跑来听他唱歌。这个故事后来广为传播,有一句山歌唱的是:“三弟唱歌人人爱,看戏观众也拢来,唱得戏子也来唱,唱得戏院散了台。”
后来的故事,让我们感叹历史中那些奇妙的巧合——和刘三姐一样,黄三弟也以山歌为武器反击为富不仁、欺霸乡里之事。他路过柳江县时曾唱山歌救下被财主管家强抢的民女莫莲姑,也曾闯宜山县署公堂唱歌申诉,使被东家诬告而羁押在牢的老实长工韦寻获得释放。他还用山歌揭露国民党官吏乘征兵之机抓丁勒索敲诈钱财的罪行。
山歌如巨石落水,激发了群众的愤怒,纷纷斥责当时有权有势之人。穷人把黄三弟的山歌当成救命药,而有人却把黄三弟看成了眼中钉。当时的柳城县管理者鉴于三弟威名远播,不敢轻易将其抓捕。思量之下,想出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计谋——借东泉歌霸张官太击败三弟,使他声名扫地。
1947年元宵之夜,张官太率门徒20余人坐镇歌台,等候三弟到来。县府官员监场,大售对歌现场的门票,一场山歌大战一触即发。这场备受瞩目的山歌大战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八日晚。期间,张官太吹嘘自己饱读诗书,又知道三弟不识字,多次拆字解字讥讽三弟。三弟立即反击,将张官太实施抢劫又嫁祸他人的罪行在歌场上曝光,气得张官太不顾歌场规矩,悻悻而去。在后续几个回合的交锋中,张官太又以《幼学琼林》《中庸》等典籍做歌,想给读书不多的三弟来上几个下马威。三弟则避己之短、扬己之长,连连逼得张官太无歌可答,以如厕为由离席喘息,让观众哄笑不止。最终,这场山歌大战还是以“草根”出生的歌王击败“饱读诗书”的歌霸告终。
解放后,三弟用山歌宣传共产党的政策,歌颂社会主义。土地改革时期,他还参加了柳城县的山歌宣传队,编出大量山歌传遍乡野。1971年9月,一代歌王与世长辞。
斯人已去,山歌仍存。黄三弟传世的7000多首山歌,被著成《歌王传》留存于世。在《歌王传》的三位作者中,记者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他是柳城另一位有名的歌王,也是第一个获得“广西歌王”称号的人。他与黄三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把我们的目光聚焦到了龙江、融江、柳江三江汇合处的一座神奇的村庄上。那里又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敬请期待后续报道!
相关
报道
1.神秘!柳江源头竟有99个水潭,就在这个村!味道如何?柳报记者尝了
2.一斤草能吸20斤水?柳江源头这种“大胃王”,每斤能卖17元!用途曝光→
3.柳江源头这座小城,被迫“炸桥”竟与在广西的这支部队有关
4.著名作家笔下的“笑话”!贵州首辆汽车从柳江坐船去,上岸却被拆了抬走?
5.泪目!一封从柳州寄来的信,让他甘心清贫,为理想奉献一生!
6.羡慕!都柳江畔这个神秘民族,一个节日49天!世界最长
7.万排竞发!他们驾着木排浩浩荡荡下柳州,一上岸就嗍螺蛳粉
8.凭的是什么?这个村子与三江隔河相望,还曾被老版中国地图“点名”
9.都成精了?百年树龄古榕超230棵!都柳江畔藏了个“宝藏”寨子!
10.创造三个第一!大量群众前来送行!都柳江畔这个县到底发生了啥?
11.没见过!跳水也有专门的节日?壮族青年玩嗨了!网友:放假吗?
12.没玩够?柳江源头的这个“小九寨沟”海拔上千米,美得让人意外!
13.惊!柳州这里挂了个大家伙,平时不给碰,一碰出大事,原因是……
14.这24个年轻人跳入这条河中,为歌献身!只因太热爱……
15.柳州这个小乡镇,竟然有三个火车站!曾经的繁华,让人惊叹!
16.柳州这所学校可以追溯到200年前!北京、广西多所名校曾在此办学
17.驷马况?因“村超”比赛发生冲突,柳州有队伍被禁赛100年!
18.柳州这地方惊现“国宝”!高约1.5米、重达1吨,曾被用来垫水沟……
19.太牛了!柳州这栋建筑,连防洪堤都要给它让路!房主是该地巨商
20.经典传唱!柳州这个地方曾被写进歌里,火遍全国!近照太美……
21.太美了!柳江这一河段藏有多个“无人岛”,岛主身份竟然是→
22.神奇!柳州这个洞口竟有糯米流出?渔民每天接到米?有人还猜测……
“柳州1号”视频号今日关注↑↑↑
百万网友点赞!
阅读推荐●“叔叔,对不起” ……她痛哭后发文道歉!
●局地38℃ !高温反扑!强降雨马上要来!柳州未来天气→
来源/李广西 李书厚 李俊 周仟仟 宋美玲
审核/陈跃文 编辑/李昕祺 校对/夏吉辰梁
本文为柳州日报社原创作品,未经同意严禁转载
新闻爆料电话:18977221234;推广合作13877213344(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