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宝全部(吴仁宝当42年支书)
吴仁宝全部(吴仁宝当42年支书) 1969年,吴仁宝带着20多位村民建起了“五金厂”,当时,浩劫还没有结束,吴仁宝此举无疑冒着巨大风险,好在一点,村民们对吴仁宝很信任,而且五金厂很赚钱,大家腰包都鼓了,都很支持他,到1978年,五金厂产值达到了290余万,华西村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富裕村。 让大家填饱肚子,并非吴仁宝的终极目标,他要的,是让村民们变富,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可华西大队就这么大地方,人多地少,搞农业能搞出个花?这才将眼光盯在工业上。 1961年10月,华墅人民公社17大队分为4个大队,31岁的吴仁宝担任华西大队支书,此时的吴仁宝一定没想到,在这个位置上,他一干便是42年。 当时的华西大队,是江阴县出了名的穷地方,12个村子分散各地,1300多块零星田地高低不平,同样四处分散,而且亩产只有350斤,改变贫困的面貌,成了吴仁宝首先要干的事情。 于是,吴仁宝带着大家修水渠,建电站,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造村运动,1
1968年,《人民日报》走进华西,曾经贫穷落后的“华西大队”成为“农村学大寨”的典型之一,巨大的荣誉,并未让华西大队的领头人吴仁宝冲昏头脑,虽然百姓能填饱肚子了,但兜里却没钱啊,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成了吴仁宝下一步的奋斗目标。
吴仁宝,江苏江阴人,1928年,出生于当地一个贫穷落后的农村,而且当时是旧社会,幼年的吴仁宝吃尽苦头。
很快,时间到了1949年,这时新中国成立,21岁的吴仁宝分到了2亩4分地,有了土地的吴仁宝生活有了奔头,而且在1954年,26岁的吴仁宝还成为瓠岱乡钱粮委员,算是成为编制人员。
1957年,国家经济困难,很多工作人员被“下放”,但对吴仁宝来说,这却是个历练的好机会,这年,他成了华墅乡第23高级社支书,1958年,23社与泰清、马桥、立新三个高级社和并为跃进社,吴仁宝依旧担任支书。
1961年10月,华墅人民公社17大队分为4个大队,31岁的吴仁宝担任华西大队支书,此时的吴仁宝一定没想到,在这个位置上,他一干便是42年。
当时的华西大队,是江阴县出了名的穷地方,12个村子分散各地,1300多块零星田地高低不平,同样四处分散,而且亩产只有350斤,改变贫困的面貌,成了吴仁宝首先要干的事情。
于是,吴仁宝带着大家修水渠,建电站,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造村运动,1967年,吴仁宝到大寨学习归来后,大伙干得更起劲儿,在他的带领下,大队的零星田块被改造成400多块能灌溉的高产、稳产大田,华西大队一改贫穷落后的面貌,成了学习的榜样。
让大家填饱肚子,并非吴仁宝的终极目标,他要的,是让村民们变富,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可华西大队就这么大地方,人多地少,搞农业能搞出个花?这才将眼光盯在工业上。
1969年,吴仁宝带着20多位村民建起了“五金厂”,当时,浩劫还没有结束,吴仁宝此举无疑冒着巨大风险,好在一点,村民们对吴仁宝很信任,而且五金厂很赚钱,大家腰包都鼓了,都很支持他,到1978年,五金厂产值达到了290余万,华西村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富裕村。
就在这时,国家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潮流,很快席卷全国,但作为华西村的领头人,吴仁宝并未盲目跟风,原因无他,华西村人多地少,分到个人头上,实在没多少。
于是,吴仁宝又做了一个大胆决定,把村里的耕地,包给几十位农民去种,“剩余劳力”全部投入工厂。
当时,其他地方的村办企业都是刚刚兴起,要人没人,要经验没经验,而华西村,已经“办厂”十余年,既有经验,有人资本,很快便脱颖而出。
1979年,华西村首次受到国务院嘉奖,此后,华西路陆续创办了锻造厂,带钢厂、铝材厂、铜厂等等,1980年,华西村的工业总产值突破一亿元,成为江苏第一个“亿元村”。
也是因为吴仁宝的突出贡献,1981年的时候,还被拟调任苏州地委工农部副部长,但吴仁宝却婉拒了,依旧回到华西村,建设自己的家乡。
1985年,华西村施行股份制集体经济,村民们大都入股,共同富裕,到1996年,华西村已家家住别墅,30%村民拥有了轿车,而且户户存款超过6位数。
华西村富裕后,吴仁宝并未忘记依旧贫困的“左邻右舍”,很关心周边村镇的发展,竭尽所能地帮助,2001年之后,周围一批村子自愿并入华西村,除此之外,吴仁宝还举办了100多期培训班,带动外地10万余人脱贫致富。
2003年,吴仁宝从做了42年的支书位置上退了下来,他的4个儿子开始掌管华西村。
2013年,为华西村奋斗半生的吴仁宝离开人世,享年85岁,弥留之际,他并未对家事做过多交代,只是嘱咐家人:“坚信党!”。
然而,在吴仁宝离世后,华西村便渐渐开始走下坡路,曾经倚重的钢铁、纺织行业,已经衰落,虽然吴仁宝在世的时候,已经做过转型,仓储物流、投资金融甚至远洋海工等等,都有所涉猎。
可当下社会,日新月异,唯有跟上时代步伐,才能长久兴盛,华西村的第二代领导人能否做到这一点,华西村能否继续“天下第一村”神话,只能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