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青岛市区海岸线骑行(骑行山东青岛崂山区)

青岛市区海岸线骑行(骑行山东青岛崂山区)他体能好,节奏好。一说爬山就兴奋,爬了一辈子也没爬够。但是呢,崂山也不是大家理解的那个崂山,而是一个庞大的山脉群,即便是老马这样的资深驴友,也不敢说自己爬过每一座山头。我在这里,看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是未开化物种,语言土,穿着土,行为土,习惯土,什么都土……老马是工厂主,做空调配套的。当时有个概念很时髦,LED路灯,他刚投产了一个配套工厂,想做青岛路政工程。老马是老青岛,60多岁。爱崂山。

我在青岛生活时,跑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崂山。

青岛市区海岸线骑行(骑行山东青岛崂山区)(1)

但是,我对崂山区并不熟悉。我只是熟悉那些山。

每周都爬,一周两爬,周三陪老马爬一次,周六跟着论坛大队伍爬一次。

怎么定义崂山呢?我成长路上的研学基地。

我在这里,看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是未开化物种,语言土,穿着土,行为土,习惯土,什么都土……

老马是工厂主,做空调配套的。当时有个概念很时髦,LED路灯,他刚投产了一个配套工厂,想做青岛路政工程。

老马是老青岛,60多岁。爱崂山。

一说爬山就兴奋,爬了一辈子也没爬够。但是呢,崂山也不是大家理解的那个崂山,而是一个庞大的山脉群,即便是老马这样的资深驴友,也不敢说自己爬过每一座山头。

他体能好,节奏好。

一般人跟不上他的节奏,久而久之,他就成了独行侠,一直到遇到了我。我体能好,能负重,人虽然土了一些,但是整体还是很值得信赖,就成了他的搭档。很多韩国人喜欢找他做向导,他就带着我。

我们俩往往是一前一后,我负责开路,他负责收尾。拿着对讲机。这也是为什么我认识那么多韩国人的缘故。都是爬出来的。

老马是一个超现代的人,经常跟女儿讲,死后把骨灰撒崂山上就行了,不用烧纸,不用立碑,好好生活,不用惦记,不希望成为孩子的羁绊。

这是他的真心话。

我们相处的后期,汶川地震,社区挨着要求个人捐款,协会要求企业捐款,他都拒绝,理由是我有困难也不会麻烦社会,企业能解决就业能纳税就已经是最好的职责了……

我个人感觉,一个人想快速的融入青岛。

最好的办法就是参加爬山组织。

大组织,小组织,挨着试,双向选择。别人怎么认识你?

就一句话,别人不听你说了什么,只看你做了什么。那时的我,年轻。

就一个原则,我最大化的负重。炊具、干粮、女队友的背包、水壶,我都给拿着,日常聚餐,茶壶、酒壶一定都在我手里。

没有白干的活。谁都喜欢。

崂山这个地方,什么人都会遇到,毕竟青岛深不见底。我遇到过大千金,应该是老千金,当时50多岁了,善良、优雅,只会让咱感叹,这个世界上咋有这一类物种?

我仔细分析了一下我遇到的高阶群体。

几乎全是2008年之前,我在青岛遇到的,从离开青岛后,我就再也没能结交到科级以上干部。在青岛时,各地县委书记去找韩国人爬山,那在咱眼里,都不算官……

而且,当年我也算崭露头角,经常参加各类书博会,还会上电视,作为作家代表,我可以跟带队的副省长雷于蓝一起吃早餐。

好汉不提当年勇了。

我跟老马一起爬山。若是只有我们俩,闲聊,他还喊我到家里吃过饭,想撮合我和小马姐。但是年龄差距有点大,她78年的,另外有过短婚史,而我还是个黄花大小子。

若是我们俩带着别人爬呢?我很少说话。甚至,全程一句话不说。默默的听,默默的看。

老马在山下有套房子,3万块钱买的,装修花了20万。咱理解不了,当时我在临沂南坊买了套房,首付才7万块钱。

从山上下来,让工厂的大金杯把大家送到他的小院里。

一起生火做饭。老马喜欢做饭。

通过老马,我窥探到了上层社会的生活。他也不算上层社会,但是他带着爬山的那些人,算。

因为那些人,多是想跟韩国人有链接的。

到老马家做饭,大家也是AA,算算买羊买鸡花了多少钱。

韩国人非常喜欢AA。我也喜欢。

有时也有人买单。例如河北某个县的劳动局局长跑来了,想输送女工到青岛韩企,吃工资差,那就需要来联络感情。中间人说周三韩国人要爬崂山,于是他们就跟着一起,会安排在崂山水库,吃鱼。

崂山水库的鱼超级大。

崂山地带,毕竟属于青岛,有品味的城市。

有品味的城市与其它城市最大的不同,就体现在农家乐上。青岛的这些农家乐有两点非常突出:

第一、装修有格调,卫生搞的好。

第二、菜品颜值高。

崂山水库旁边的鱼馆能做大接待,接待贵宾也不掉价。若是只有三五朋友来爬崂山,老马则会带我们去深山的村子里,这里面也有农家乐,搞的都跟地下党似的,要提前打招呼,村里人还需要到山下迎接,否则容易找不到地方,另外很多路不允许通行。

这些农家乐的老板,也多是村里有头有脸的角,要么书记要么村长,偏房屋顶是平的,把桌子搬到屋顶,能看到很漂亮的山景。

有些野味是禁品。例如斑鸠,野鸡……

农家乐的房子盖的非常好,一看就是城里人给设计的。还有一点是我觉得很值得临沂人学习的,他们无论是炒的鸡还是炖的鸡,都是原色的,而临沂炒鸡则是油乎乎、黑乎乎。

这种差距是怎么造成的?

反向教育。

能来的客户,多是青岛市区的,他们饮食更清淡一些,不喜欢大油大盐大辣的炒法。临沂炒鸡的做法,就是把拖鞋切切放进去,也是鸡肉味。

有时,有些客人想爬太清宫、崂顶这些传统线路,我们又不想买票,就骗查票的。

说到XXX家吃饭的。前两年,我计划环骑崂山,我问LC76车友,骑摩托车能过吗?

他跟我说,能,你就说去XX家吃饭。

这么多年了,这个通行证竟然还好使?!

不过,我到抖音上搜了一下,发现是通用口诀,已经不好使了,除非打电话人家出来接……

法国人对葡萄酒的产地很迷信,听法国人讲讲,就是我们的阴阳八卦五行相克,充满了玄学色彩。青岛市民喝啤酒,也像法国人喝葡萄酒一样,分品牌也分厂,各有粉丝。青岛遍地的啤酒屋外面都写着是X厂的扎啤。

崂山啤酒是其中一大门派。代表着什么?正宗。

这就跟玩音响一般,不仅仅讲究铜线、银线,还讲究火电、水电、核电。在铁杆粉丝看来,只有崂山啤酒代表着真正的青岛啤酒,因为用的是崂山水,是青岛的本地水。而青岛啤酒其它几厂用的则是黄河水、长江水,属于客水。

我们爬山经常遇到拉水的货车。

有饮料厂的,有食品厂的。

都是崂山水的信徒。在他们看来,崂山水是充满神圣力量的,是真正的世界三大地下水系的中心之一。

崂山矿泉水有两大得意之作,一是魔幻饮料“白花蛇草水”,二是崂山可乐。我在青岛那么多年,就没敢买一瓶“白花蛇草水”尝尝,这次我骑行崂山又遇到了这款饮料,还是没敢。但是能一直在小超市的C位上摆着,就说明其销量没有问题。

青岛市区海岸线骑行(骑行山东青岛崂山区)(2)

崂山可乐,我喝过。

没有可乐味。

我觉得把它理解为王老吉更合适。

只是叫可乐而已。

属于国产可乐里的幸存者。曾经被可口可乐战略收购过,结果慢慢停产了,又让崂山矿泉水公司给把品牌赎回复活了。

国产可乐是怎么出现的?

我学历史时,还真研究过。可口可乐1917年登陆中国,北方打出的概念是“溥仪大婚官方饮品”,上海则是让炙手可热的花旦阮玲玉给做代言。

这一切到1949年,戛然而止。

国产品牌应运而生,1953年青岛汽水厂推出了崂山可乐。

写跑题了,我是想写两条线,一是跟着老马爬山,二是跟着大部队爬山,大部队就是青岛新闻网论坛的游山玩水版块。

老马打开的是我的眼界。

大部队打开的是言传身教,因为当年能混论坛的还都算精英群体,报社的、机关单位的、教师、企业老板……

年龄也以70后、80后为主,可以理解为今天的90后、00后。我感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差距,第一次知道上山是需要捡垃圾的,在我的潜意识里,垃圾是可以随意扔的。我还知道上山要多带水与干粮,分享给新人以及做交换用的,而我往往只带自己的。

算是我第一次正式的接触了青岛人这个群体。

他们很多人喜欢带着狗一起爬山,我就理解不了,人活着都这么累,为什么会养狗?那时咱还不知道有宠物狗这个概念。

他们还组团去西藏。

他们有的还骑哈雷机车,我都没听说过。当时哈雷4S店就在VOLVO的旁边,可以想象当年VOLVO也很牛,属于豪车系列。骑哈雷的往往又是VESPA车主,这大概就是后来我为什么要买辆VESPA的缘故。

被种了心锚。

一点点的耳濡目染,跟着人家慢慢的去学习,如何做一个城里人。我去过一个女驴友的家里,周一到周日的袜子都按照顺序排好。我一直以为如此的秩序只会出现在影视剧里,没想到有人真是这么生活的。

我有个校友嫁到了崂山区,她是公务员,男方略差了一点,应该是事业编,但是公婆还是很有能量的。婚后矛盾非常多,婆婆对她意见很大,嫌她没有给老公准备好衬衣,衣服摆放的也不合理。

她把这一切理解为了婆婆故意找茬。

以我的经验来判断,应该是生活习性的差距,她毕竟是农村大妞,短时间内还适应不了婆婆的要求,例如每件衬衣要熨烫,她哪知道啥是熨烫?

现在,应该磨合的差不多了。

我去年还专门爬了一次崂顶,崂山的最高峰。我现在回想一下,自己错过了很多机会,关键是GET不到很多人的观点。我们爬山接待过鲁商集团的贵宾,后来进去了,他有个观点,海景不是核心竞争力,中国文化里只有两样东西对风水有影响,一是山,二是淡水,也就是湖、河。

他认为,城市周围的山才是真正不可再生资源。因为,未来中国宜居的标准,只有靠山。

例如,济南的千佛山周围。有些小区,直接有个小门可以爬山。

这些区域的房价不会受市场波动所影响,属于济南房产里的茅台。同样的道理,对于青岛而言,未来的居住C位一定在崂山。

他们鲁商当时有计划在崂山拿地。

我就在想,崂山跟农村有什么区别?

全是工厂。跑趟崂山给我的感觉都能从青岛跑到沂水了。

结果呢?崂山区,现在成了居住C位了。有山,有海。再过200年,栈桥、五四广场未必还在,但是崂山依然是打卡圣地……

前面说,有食品厂去崂山里面拉山泉水,为什么不用纯净水?也是信仰。

胶东大馒头,烟台有,威海有,青岛更有。青岛崂山区的王哥庄大馒头,年年搞馒头节。看官方介绍:王哥庄大馒头选用专供面粉,用崂山矿泉水和面,采用手工揉、铁锅蒸、木柴烧的传统工艺。街道还实行面粉和酵母补贴,守好源头、把好质量。据统计,2020年度,全街道使用面粉42.3万袋,加工大馒头1.48万吨,产值约1.19亿元。

不用山泉水,没灵魂!

去年,我爬崂山回来,他们问我有没有被崂山道士骗。

什么年代了,哪有道士骗人了?

另外,一看我们就是职业驴友,压根不会营销我们,他们专挑看起来情绪不好的女人下手。当年有日照朋友去崂山找我爬山,她非想找道士给算算命,给了800块钱……

青岛市区海岸线骑行(骑行山东青岛崂山区)(3)

崂山道士最有名的桥段是穿墙记,出自《聊斋志异》。蒲松龄来爬过崂山。我觉得有部老动画片很值得安利,就叫《崂山道士》,有人这么评价过:我感觉这不是一部动画片 而是一部艺术片 背景制作实在是太过精良 每一帧都美轮美奂。

现在去崂山旅游,导游越来越不个性了。过去的导游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许自由发挥的,会谈德国、日本给青岛带来了什么,不说赞美吧,最差也是中性的。现在呢?被整顿的不敢谈这些了,导游词很固定,多忙着介绍道教文化去了。我在整理崂山素材时,还发现前几年有游客给青岛相关部门写的信,里面有这么两句:建议在旅游行业尤其是导游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播民族自信心!殖民时期留下的不是我们的骄傲,是屈辱历史的记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