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老子第三章(品读帛书老子道经第二十三章)
帛书老子第三章(品读帛书老子道经第二十三章)老子最后总结道,“不自视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的本质就是“不争”,不论是对什么荣华富贵,还是什么流芳百世,得道之人并没有什么刻意的追求,正是因为这种谦下守静的品格,反而使得道之人能处于不败之地,也就没什么人能争得过他。由此可见,自古流传的“曲全者”一说诚不我欺,可不是一句空话,这是得到事实验证的。看样子“曲则全”一说应该不是老子第一个提出来的,在老子的时代,这就是一句古话了,至于出处在哪里,有多古,恐怕就无从考证了。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全者,岂语哉,诚全归之。“不自见故明”,不固执已见,才能海纳百川,明辨是非;“不自伐故有功”,不自夸炫耀,坚持谦虚谨慎,才能让天下英才能为己所用,才能成就大事;“弗矜故能长”,不妄自尊大,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不足,不断创新,才能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
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不自视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
“是以”得道之人才持守大道,才能治理好天下,成为最高领导者。之所以有“是以”两字,就是因为圣人执守大道,与前文所说的“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圣人就是因为充分理解了“曲则全,枉则正”等内容的真谛,才会选择持守大道,故而才能治理好天下。
那么在治理天下的过程中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没错,就是“不自视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也就是说“彰”“明”“有功”“长”均是“执一”的结果,也就是持守大道的结果。
“不自视故彰”,不过于重视私利,以天下事、百姓事为重,才能使上下一心,治理方略才能得到彰显;
“不自见故明”,不固执已见,才能海纳百川,明辨是非;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夸炫耀,坚持谦虚谨慎,才能让天下英才能为己所用,才能成就大事;
“弗矜故能长”,不妄自尊大,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不足,不断创新,才能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全者,岂语哉,诚全归之。
老子最后总结道,“不自视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的本质就是“不争”,不论是对什么荣华富贵,还是什么流芳百世,得道之人并没有什么刻意的追求,正是因为这种谦下守静的品格,反而使得道之人能处于不败之地,也就没什么人能争得过他。由此可见,自古流传的“曲全者”一说诚不我欺,可不是一句空话,这是得到事实验证的。看样子“曲则全”一说应该不是老子第一个提出来的,在老子的时代,这就是一句古话了,至于出处在哪里,有多古,恐怕就无从考证了。
既然圣人所作所为是依道而行,那么“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这种结果,或者说圣人“不自视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等行为,又会反映出道怎样的特性呢?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老子这两章内容完成后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在我看来这也是老子后文马上就要讲解的内容。剧透一下下,这就是老子即将讲到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