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三十年前的大山里的自建房(这对夫妻到山里亲手建婚房)

三十年前的大山里的自建房(这对夫妻到山里亲手建婚房)工作室的右手边,有一个小仓库,用来堆放杂物。这里有个小楼梯可以爬上阁楼,那是两人的卧室。往上走两个台阶,大约半米的高度,是两人的工作室和陈茹萍最爱的花房。往里往左走是“藏”在房子后面的厨房和洗手间。硬装、软装一共花了不到7万元,就拥有了一处居住面积约100平方米,院子200多平方米的乡居小屋。离城市远一点从大门进入,正对的就是客厅。

三十年前的大山里的自建房(这对夫妻到山里亲手建婚房)(1)

原文|玉子 图|陈茹萍 本文经编辑整理

三十年前的大山里的自建房(这对夫妻到山里亲手建婚房)(2)

三十年前的大山里的自建房(这对夫妻到山里亲手建婚房)(3)

不坐班,拉一根网线在家就能工作。住在远离喧嚣的乡下,窗外就是大自然,每天在虫鸣鸟叫中醒来。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做手工艺、饲花弄草、栽种蔬果、看书发呆……这样的田园生活,是多少现代人心中的梦,又有多少人有勇气去追寻呢?

三十年前的大山里的自建房(这对夫妻到山里亲手建婚房)(4)

陈茹萍和黑土这对夫妻,没有被上班、买婚房所束缚,而是选择了内心所向往的生活方式。

因为价值观相似,对居住环境有共同的期许,工作都可以在线上完成,于是,2016年陈茹萍和黑土离开厦门,回到黑土的老家漳州诏安,在村子里建了自己的家,过起了自在的生活。

三十年前的大山里的自建房(这对夫妻到山里亲手建婚房)(5)

三十年前的大山里的自建房(这对夫妻到山里亲手建婚房)(6)

硬装、软装一共花了不到7万元,就拥有了一处居住面积约100平方米,院子200多平方米的乡居小屋。

离城市远一点

三十年前的大山里的自建房(这对夫妻到山里亲手建婚房)(7)

从大门进入,正对的就是客厅。

三十年前的大山里的自建房(这对夫妻到山里亲手建婚房)(8)

往上走两个台阶,大约半米的高度,是两人的工作室和陈茹萍最爱的花房。往里往左走是“藏”在房子后面的厨房和洗手间。

三十年前的大山里的自建房(这对夫妻到山里亲手建婚房)(9)

工作室的右手边,有一个小仓库,用来堆放杂物。这里有个小楼梯可以爬上阁楼,那是两人的卧室。

三十年前的大山里的自建房(这对夫妻到山里亲手建婚房)(10)

两人喜欢阳光,就把门窗都安上大面积的玻璃,享受充足日晒。

三十年前的大山里的自建房(这对夫妻到山里亲手建婚房)(11)

喜欢绿意盎然的景象,就在窗台上、台阶上摆满盆栽。

三十年前的大山里的自建房(这对夫妻到山里亲手建婚房)(12)

喜欢手工,就把普通的木工板打上整齐的洞,安装挂钩,挂满各种工具,随用随取。

一开始,两人也想找间老房子进行改造,在村里寻觅一圈,发现老房子的建筑结构限制了采光,而且维修、翻新的费用也特别高。“而且我们都有工作,经费也有限,不想把时间花太多在找房子、装房子上,所以尽量就地取材。”

两人能想到的最快落实的居住方式,就是盖一间铁皮房,主材就是建筑工地上常见的板房材料。

三十年前的大山里的自建房(这对夫妻到山里亲手建婚房)(13)

三十年前的大山里的自建房(这对夫妻到山里亲手建婚房)(14)

从开荒开始,两人就亲力亲为,并请来亲戚和村民帮忙。陈茹萍的爸爸懂施工,所以陈爸爸就重点考虑主材的建筑构造;黑土爸爸则帮着处理盖房需要各种申请和手续,黑土二伯又懂泥水工、电工。夫妇两人也没有闲着,自学木工的基础技能、砌砖、刷墙……

“其实,最大的问题是要怎么让家里人明白,我们为什么放着好好的城市不住,非要回乡下。回乡下也不去家里住,非要辟地开荒在山里建房子。”每每遇到这样的问题,陈茹萍和黑土只能选择笑而不答。

让日子近一点

三十年前的大山里的自建房(这对夫妻到山里亲手建婚房)(15)

建好后的屋子,两人在布置上也没有花太多功夫。陈茹萍是做植物艺术的,家里装饰的东西很多,直接从厦门的工作室打包就运到这边来了。

三十年前的大山里的自建房(这对夫妻到山里亲手建婚房)(16)

三十年前的大山里的自建房(这对夫妻到山里亲手建婚房)(17)

来到这里,两人的生活变得非常规律。早上5点起床,吃过早餐开始工作,争取在12点以前把当天最重要的工作完成。下午相对自由,可以随意安排,一般要去仓库整理库存,给客人发货。晚上黑土去打球,陈茹萍就沿着乡村道路跑步。有时自己做饭,有时回黑土妈妈家吃饭。

三十年前的大山里的自建房(这对夫妻到山里亲手建婚房)(18)

三十年前的大山里的自建房(这对夫妻到山里亲手建婚房)(19)

陈茹萍热爱植物。在她的眼里,每片叶子、每一朵花、每一颗果实都有它们的表情和情绪。她习惯用画笔记录它们最初的样子和变化的过程,因为每一枝都是独一无二的。

三十年前的大山里的自建房(这对夫妻到山里亲手建婚房)(20)

三十年前的大山里的自建房(这对夫妻到山里亲手建婚房)(21)

三十年前的大山里的自建房(这对夫妻到山里亲手建婚房)(22)

三十年前的大山里的自建房(这对夫妻到山里亲手建婚房)(23)

经过陈茹萍细心的干燥处理、修形整理,与相框、软木、金属等材料相互搭配,就成了一件件艺术作品

三十年前的大山里的自建房(这对夫妻到山里亲手建婚房)(24)

三十年前的大山里的自建房(这对夫妻到山里亲手建婚房)(25)

三十年前的大山里的自建房(这对夫妻到山里亲手建婚房)(26)

陈茹萍的学习经历很丰富,摄影师、沙画师、心理咨询师……都是她在中央美院读书时的一个个尝试。“也正是因为这些尝试,让我明白了喜欢和热爱的区别。大四的时候我就明白自己不想考研、不想出国,更不想上班。各种技能我又都会一点,所以想做一间用植物作为元素的工作室。

黑土与陈茹萍相识没多久,就想向她求婚。作为理科男,黑土想到的求婚礼物是为陈茹萍的个人工作室品牌做一个App。“我觉得App对我的品牌来讲有些大材小用,正好小程序推出了,黑土就为‘一朵’做了一个小程序,求婚也自然成功了。”陈茹萍捂着嘴笑得很甜。

三十年前的大山里的自建房(这对夫妻到山里亲手建婚房)(27)

如今,两人在房子里生活了快一年了。陈茹萍喜欢坐在洒满阳光的房子里做热爱的事,她的身份也从妻子升级成了待产的准妈妈。

“现在,我最想做的事是重新弄一下这套房子。有了宝宝,我心疼宝宝要在铁皮房子里住,毕竟舒适度是要打折的。目前也是在计划阶段,更近的事情是想办展览,让植物与空间合作,与大众互动,一起探索植物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

本文编辑整理自《中华手工》10月刊

↙ 点击“阅读原文” 订阅《中华手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