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国产六七十年代的宇宙科学片(换一个角度来看科学史)

国产六七十年代的宇宙科学片(换一个角度来看科学史)►汤飞凡纪念邮票►林可胜(1897—1969)●●●►为研究黄热病而牺牲的美国医生拉齐尔(JesseWilliam Lazear,1866—1900)系列片介绍的这些事例 会使我们联想到 1928—1930年间中华医学学会会长、我国现代生理学的奠基人林可胜先生 为了证实阿司匹林的止痛作用 曾把缓激肽注入自己的动脉血管中 引起剧烈的疼痛 然后用阿司匹林来止痛。林可胜后来还在自己身上进行过其他实验。由于他的学术成就 1940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世界上最早分离出沙眼病毒的我国病毒学家汤飞凡,就曾经把沙眼病毒植入自己的眼内造成沙眼感染。

导 言:

本文简要介绍了10集系列视频片《播火录》的内容,指出该视频片与传统主流科学史表述角度有所不同。对于系列片的四个主题(科学的入口处;人生有银;另眼看诺奖;文明的代价)都分别进行了评论。文章最后指出,系列片会启发我们从更广阔的角度去考察和思考科学史,也会启发科技史的作者和研究者从新的角度去研究科技史。

撰文|武际可(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空天技术系退休教授)

责编|岳朗

●●●

国产六七十年代的宇宙科学片(换一个角度来看科学史)(1)

►为研究黄热病而牺牲的美国医生拉齐尔(JesseWilliam Lazear,1866—1900)

系列片介绍的这些事例 会使我们联想到 1928—1930年间中华医学学会会长、我国现代生理学的奠基人林可胜先生 为了证实阿司匹林的止痛作用 曾把缓激肽注入自己的动脉血管中 引起剧烈的疼痛 然后用阿司匹林来止痛。林可胜后来还在自己身上进行过其他实验。由于他的学术成就 1940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世界上最早分离出沙眼病毒的我国病毒学家汤飞凡,就曾经把沙眼病毒植入自己的眼内造成沙眼感染。

国产六七十年代的宇宙科学片(换一个角度来看科学史)(2)

►林可胜(1897—1969)

国产六七十年代的宇宙科学片(换一个角度来看科学史)(3)

►汤飞凡纪念邮票

当你看到这些科学家的事迹时,你会体味出,科学事业不仅是光荣和风光的事业,它更是需要有冒险精神和献身精神的事业。你会联想到,科学家们是真正的普罗米修斯,他们把科学的火种传播给人类,自身却为此而献身。这,也许就是系列片所以命名为《播火录》的真实含义。

单靠科学家的献身精神和献出的聪明才智,远不能使科学事业做大、做强。系列片还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科学的发展。这就是系列片的另一个专题:对科学的财力支持。系列片把这个专题起名为《人生有银》(上、下集)。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便逐渐形成规模,远不是一个人摆弄坛坛罐罐,或者一个人带个把徒弟就能够出成果的时代了。进入18、19世纪,科学研究需要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室、需要有价值昂贵的实验设备,传播科学需要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大学,这些都需要有相当的财力。所以,在现代科学的记功簿上,不仅铭记着许多卓越科学家的怀才者,也在显要的地方闪烁着那些聚财有方、慷慨解囊支持科学事业的怀财者。系列片介绍了一串显亮的名字:哈佛、卡文迪什、诺贝尔、斯坦福、索尔维、叶凯士、耶鲁、霍布金斯、班伯格兄妹、斯密森等等。其实,有钱人所以捐献财富,有些是为了赎罪,有的是为了出名,还有些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财,其中当然也有不少是纯粹热爱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的。不管动机怎样,他们对科学的贡献都是不容忽视的。.

国产六七十年代的宇宙科学片(换一个角度来看科学史)(4)

►“要经费”与“跑课题”的困扰

系列片在介绍现代硝化炸药发明者诺贝尔时,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1888年4月12日诺贝尔的哥哥路德维希死了,法国的媒体误以为是诺贝尔死了,报道说“死亡贩子诺贝尔死了,他是因发明空前快速屠杀而发财的”。这件事对诺贝尔刺激很大,这让他看到了身后对自己可能的评价,也许由此产生了负罪感,后来立下遗嘱把财富的绝大部分遗留给奖励为科学做出不朽贡献的人。系列片不仅介绍了这些财主捐献支持科学事业的起因和过程,也介绍了这些献金在科学上开花结果、对科学事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其中不乏鲜为人知很吸引人的奇闻轶事。看了这些介绍,你不得不对这些慷慨支持者们由衷地敬佩。

近代科学发端于欧洲,我国的科学事业起步较晚,尽管清末以来有不少知识分子献身科学事业,也有少数企业家捐助科学事业,但由于经济落后,愿意大规模资助科学事业的人毕竟是凤毛麟角。1994年3月30日在香港注册成立的社会公益性的何梁何利慈善基金,是由何善衡慈善基金会有限公司、梁銶琚博士、何添博士、利国伟先生之伟伦基金有限公司出于崇尚科学、振兴中华的热忱,各捐资1亿港元设立的。这是近代中国私人资助科学事业的壮举。基金设立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二十年来已经授予数百位杰出的有学术成就的学者,这为推动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和弘扬科技创新精神发挥了巨大作用。

国产六七十年代的宇宙科学片(换一个角度来看科学史)(5)

►何梁何利基金2016年度颁奖大会现场

看了《播火录》系列片,提醒我们把我国的情况与西方对比,我们的企业家向科学和教育的捐助少得可怜。究其原因,一是我们的私有企业发展的历史也和科学一样有着共同的坎坷命运。在1949年以前,民族资本规模很小,历史又短,官僚资本则为了维护官僚集团的利益,资本大多用于支持军火、养军队。1949年后改革开放以前,没有私人企业,改革开放以后,私人资本的历史很短,还没有形成足够大的规模。二是,企业家与科学技术专家交往不够、互相还不够了解,我们的科学家没有学会像西方科学家那样善于向企业家做宣传,吸引他们的投资,而资本家大多也没有像西方的资本家,遇到疑难问题虚心向学者请教。

系列片告诉我们,西方的投资者,在投资之前,总会请一些专家学者对投资方向进行论证,以使投资达到最好的效果。例如班伯格兄妹原打算投资建一所医学院,后来接受专家的意见,说是在新泽西州附近没有第一流的医院,因而办医学院水平不会很高,所以改投资建设一所基础研究的研究院,这就是1930年建立的著名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而我们的企业家,就没有征询专家意见的习惯。2014年,我国有一位房地产商,向美国哈佛与耶鲁大学各捐助1500万美元,好像并没有征求过什么专家的意见。其实,这点钱财,对于科学教育已经足够发达的美国来说,无异于“锦上添花”,起不了多大作用,它远不如资助科学教育落后地区“雪中送炭”的影响来得深远。

在二十世纪,对世界科学事业影响最大的事件,恐怕就数诺贝尔奖了。迄今在人们对诺奖大约380名自然科学得奖人崇敬和歌颂的同时,很少有人了解诺贝尔评奖背后的是是非非。系列片却用一个专题《另眼看诺奖》(共4集)来介绍诺贝尔奖评奖中的遗漏、瑕疵和缺憾以及诺贝尔奖获得者心灵中的另一面。由于这一专题内容丰富,系列片占用了4集。系列片细致介绍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细致介绍了那些阻止爱因斯坦相对论得奖的评委们的立场与理由。后面还介绍了诺奖评奖的错位,该得的没有得,不该得的却高中榜首,介绍了诺奖评奖中的一些不合理的规则以及一些科学家为获得诺奖的不当作为。在你仔细看过这4集视频片后,会认识到无论是诺奖的评委们还是诺奖得主,他们都是人,都会有普通人的缺点,他们也会有虚荣心,有偏见,有嫉妒心,也会腐败乃至弄虚作假、走门子、投靠山。在看了这部系列片后,你会在对诺奖得主的崇敬之余,会有一番反思,会以一种平静和审视的心态对待科学发展中的任何奖项。

科学事业是具有博大胸怀的事业,系列片从另一角度审视诺奖,我想即使是诺奖评委会成员,也会虚心听取诺奖的不足,诚恳地承认也像任何事物一样,诺奖的评奖工作也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科学的博大胸怀。对于我们普通观众来说,看了这部分,也会使我们在面对任何评奖、提职时有一种冷静的平常心理,而不会去斤斤计较。你会意识到,既然以往在我们心目中十分神圣的诺奖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瑕疵,那么我们平常的奖项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毫不奇怪的了。

不管怎样,在自然科学领域,当今世界上还经常是以一个国家获得诺奖的多少去衡量他的科学发展水平。系列片指出诺奖的许多瑕疵,并不能说明诺奖对科学事业的不重要,只是说明它有改进的余地。因此,万不能把系列片指出诺奖的瑕疵当做“葡萄是酸的”,认为要远离自然科学的诺奖来对待。在对待诺奖上,我们应当持一种正确的态度,把系列片指出的诺奖瑕疵当做一面镜子。承认我们科学落后,并且踏踏实实发展我们的科学,做好我们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去掉为得奖而采取的取巧措施,克服发展科学中的浮躁情绪,迎头赶上其他科学技术先进国家,做到实至名归,才是正确对待诺奖的态度。

人们常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把双刃剑为人类造福的一面彰显得比较充分,而它给人们带来祸害的一面,则很少被注意。人们又常说:“历史是隐恶扬善的。”对于科技史也是这样。打开任何一本科技史图书,大多是介绍一些著名的科技发明取得的成果,而对它们对人类带来的伤害却很少提及。《播火录》的另一个专题《文明的代价》(上、下集),从另一个角度来介绍科技发展的历史。系列片以X射线、镭放射性的发现、含铅的乙基汽油的发明、氟利昂作为制冷介质的发明以及杀虫剂DDT的发明为例,介绍它们的历史。与传统科技史的介绍不同的是,该片除了介绍这些发明带给人类的好处外,还着重介绍了这些发明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以及后来为防止这些灾难人类想出的各种措施。这才是全面的科技史的写法。系列片告诉我们,开创X射线医学应用的第一代著名的学者大都身患癌症,并遭到截去手和胳臂最后过早去世的悲惨结果,视频片告诉我们,为了涂抹夜光表盘,美国数以千计的“镭少女”不幸罹患不治之症的历史。之后人们才逐步研究放射性防护,并且制定放射线的标准和有关的法律。系列片还告诉我们,乙基汽油、氟利昂、DDT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的发现的过程。乙基汽油引起重金属铅的对土壤和大气污染,而铅进入人体后,不能排出,会导致严重的骨骼病变。氟利昂则破坏大气的臭氧层,会导致紫外辐射增强。DDT则破坏生态平衡。这些后来被国际公约禁止。

影片启发我们,当我们在开创和推广任何一件新的发明的时候,必须十分小心地注视它可能带给社会的负面影响。事实上,不仅是影片所提到的那些典型事实,其实大多数的科技发明都会有这种特点的。例如,汽车的发明,使我们出行快捷,全世界大约有10亿辆汽车在奔跑,而每年因汽车车祸致死的就有大约10万人。不仅如此,汽车的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对人们的呼吸系统造成伤害,大城市形成的交通堵塞是世界各个大城市的通病。迄今,汽车安全仍然是一个科技界、交通管理界和法律界所关注的问题。再例如,智能手机来到世界上给人们的确带来了通讯、娱乐、交友、购物等方面的方便,不过它对青少年心理成长的长远影响[1],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不仅如此,由于智能手机的功能愈来愈多,使用者的信息安全也成为尖锐的问题[2]。原子能发电,既带给人们光明,又会带来核污染,2011年日本的福岛因地震引发的核泄漏事故,至今仍是日本人疲于应对的问题。一直以来,人们都在歌颂筑坝蓄水对人类带来的好处,有利于灌溉、养鱼、发电等等,可是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却谈论得很少,有的大坝建成后负面问题逐渐暴露,造成骑虎难下的局面,目前美国就在有计划地拆除一些水坝。这就是说,在我们对科学技术发明“敬”的同时,一定要保持一种“畏”的心态。所谓“畏”就是对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高警惕,加以防范。

科学是博大精深的,反映科学发展的科学史也应当是丰富多彩的,以往那种以叙述科学发现和科学规律为主线的科学史叙述方式,不免令人读起来感到沉闷、单调和千篇一律。看了《播火录》之后,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有许多令人激动不已的可歌可泣的献身精神的故事,会令人敬佩,有那些具有长远眼光投资者在科学事业上的业绩,会令人感恩不尽,所揭示的科学发展中遇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也会提示我们警惕和防范。系列片会启发我们从更广阔的角度去考察和思考科学史,也会启发我们的科技史的作者和研究者从新的角度去研究科技史。

愿这部系列片能够激励我们,成为改进我们研究与教学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郭晓云. 手机媒体化引发的社会问题思考[J]. 改革与开放. 2009. (11):138-139.

[2] 潘朝武. 谈智能手机的安全措施[J].科技信息. 2011. (22): 623.

本文原刊《科学文化评论》2015年第12卷第2期,《科学春秋》获授权刊发。

制版编辑 |下雪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科学春秋

在科学中寻觅历史

在历史中思索科学

微信ID:kexuechunqiu

投稿kexuechunqiu@sina.com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