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十大著名景点有哪些(镇江二十一景您都听过吗)
镇江十大著名景点有哪些(镇江二十一景您都听过吗)在江苏镇江市鹤林寺旁黄鹤山下。米芾(1051-1107)名黻 字元章 山西太原人。诗文书画都有极高的成就。是宋代四大书家之一。他生前非常喜爱镇江鹤林寺 曾说死后愿作鹤林寺伽蓝护寺。后人将他葬在鹤林寺前的黄鹤山下。墓前原有石坊、墓碑 现尚存墓冢 墓地植有常绿树。【米元章墓】“一江山”部分是后来补的【甘露寺铁塔】在北固山上。甘露寺相传为三国刘备招亲的地方。唐李德裕镇润州时 于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建石塔 为唐穆宗求冥福。至乾符年间 石塔倒塌。宋元丰年间 甘露寺僧应夫扩建寺院掘得唐李德裕所建石塔下的舍利改建铁塔 重瘗李德裕所埋舍利。铁塔原为九级。明万历十年(1582年)塔被大风刮倒 后经僧人性成、功琪募款重修 降为七级 高约13米。清同治光绪年间塔屡遭大风和雷电袭击 仅存塔座及一二两层。塔座是须弥宝座式 上镌如意水纹 卷浪等图案 佛座束腰的每一面雕有壶门和佛像。塔身每层皆八面四门 上铸飞天 蓬
【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市东北江滨。高52.5米 长约100米。北临长江 山壁陡峭 形势险固 因名北固。又因梁武帝曾登山顶 北览长江壮丽景色 又名北顾山。在唐以前犹如半岛伸入江中 三面临水 气势极为雄伟。分前峰中峰与后峰。东吴孙权所建铁瓮城以及晋唐以来的郡治都在前峰下 现名鼓楼岗。明代因倭寇侵入长江 郡守为了守城 将前峰与中峰凿断。现在北固山即指中峰与后峰。中峰上有气象楼 现为国画馆。中峰与后峰有龙埂相通 太平军守镇江时 曾缘龙埂筑新城至后峰江边。后峰临江 有古甘露寺。寺前有清晖亭和北宋铁塔 寺后有多景楼和祭江亭。当地流传三国时刘备在东吴招亲的故事和遗迹 如狠石、试剑石、走马涧等。临江石壁下有观音洞 石壁上有“云房风窟”“勒马”等古代石刻。北固山东麓 解放前是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革命志土的刑场。解放后 在前峰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塔、烈士公墓和烈士事迹陈列室。
【甘露寺】在北固山后峰上。相传建于三国东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 后废。唐李德裕守镇江时在山上建寺 不久又毁镇海节度使裴璩又重建甘露寺于山下。到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甘露寺僧祖宣更移建山上 以后屡毁屡建 但都建在山上。甘露寺包括大殿、老君殿、观音殿、江声阁等。山顶的凌云亭 康有为曾改名为江山第一亭 讹传为刘备死后孙夫人在此祭他的祭江亭。石帆峰上还有一览亭和光绪年间移来的万孔玲珑大太湖石等。多景楼是甘露寺风景最佳处 宋书法家米芾《多景楼》诗中称“天下江山第一楼”。
【天下第一江山石刻】
在甘露寺长廊东壁上。相传梁武帝驾幸北固山 见此处风光雄伟 写了“天下第一江山”六字 刻于山门石毁以后 由末代淮东总管延陵(今属丹阳县)人吴琚用擘窠书重写上石。至清康熙年间又毁 由镇江通判程康庄重摹。碑长约2米 高约90厘米 笔势雄劲 近看凹形 远视凸出石面寸余 引人注目。原“一江山”三字已不存。后来人业已补上。
“一江山”部分是后来补的
【甘露寺铁塔】
在北固山上。甘露寺相传为三国刘备招亲的地方。唐李德裕镇润州时 于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建石塔 为唐穆宗求冥福。至乾符年间 石塔倒塌。宋元丰年间 甘露寺僧应夫扩建寺院掘得唐李德裕所建石塔下的舍利改建铁塔 重瘗李德裕所埋舍利。铁塔原为九级。明万历十年(1582年)塔被大风刮倒 后经僧人性成、功琪募款重修 降为七级 高约13米。清同治光绪年间塔屡遭大风和雷电袭击 仅存塔座及一二两层。塔座是须弥宝座式 上镌如意水纹 卷浪等图案 佛座束腰的每一面雕有壶门和佛像。塔身每层皆八面四门 上铸飞天 蓬座、坐佛、站佛等。因历代屡遭破坏 塔檐残缺不全 塔的第二层向东南倾斜 塔壁与平座的衔接处大多剥蚀破裂。解放后多次维修 除矫正并加固塔座和两层外 还将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被雷击倒在甘露寺院内的三四两层塔壁安装复原。
【米元章墓】
在江苏镇江市鹤林寺旁黄鹤山下。米芾(1051-1107)名黻 字元章 山西太原人。诗文书画都有极高的成就。是宋代四大书家之一。他生前非常喜爱镇江鹤林寺 曾说死后愿作鹤林寺伽蓝护寺。后人将他葬在鹤林寺前的黄鹤山下。墓前原有石坊、墓碑 现尚存墓冢 墓地植有常绿树。
【招隐寺】
在江苏镇江市南招隐山中。招隐山原名兽窟山 东晋隐士戴颙居此山中 故名招隐山。戴颙死后 其女将住宅舍为佛寺 故称招隐寺。寺处于万松苍翠、莺啭鹂鸣之中。寺内有昭明读书台和增华阁。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在这里读过书 并在增华阁编成我国第一部诗文词赋的选集《文选》。招隐山上还有虎跑、鹿跑二泉和虎泉亭。
【金山】
在江苏镇江市区西北原名氐父山 又名金鳌岭、泽心山、伏牛山、龙游山、获苻山 也叫浮玉山。高43.7米 周约520米。原屹立长江中 唐张祜咏金山诗云:“树影中流见 钟声两岸闻。”由于长江水流变迁 清光绪年间金山开始与南岸相接 现已成陆山。金山的建筑 傍山而造 富有独特风格 亭台楼阁 层层相接 殿宇厅堂 幢幢相衔 构成丹碧辉映 绚丽精巧的古建筑群 故有金山“寺裹山”之称。朝阳、白龙、法海、罗汉等洞隐于山的上下左右 都有迷人的神话故事。还有妙高台、七峰亭、留玉阁、楞伽台、慈寿塔等古迹 流传着佛印与苏轼道悦与岳飞、梁红玉擂鼓等动人的故事。金山之西有石山 怪石嶙峋 相传是晋代文学家郭璞墓所在地 再西有唐人评定的天下第一泉 用泉水沏茶 醇香甘洌 别有风味。解放后开挖了人工湖 湖西又增建宾馆 湖光山色 更为佳丽。
【金山寺】
在金山上。始建于东晋。原名泽心寺 唐时通称金山寺。宋天禧年间 因梦游金山寺 赐名龙游寺 清康熙南巡时赐名江天禅寺。庙字依山势而造 使山和寺混为一体 独具风格。王安石游金山寺诗“数重楼枕层层石 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起 始惊身在半空中。”慈寿塔、江天一览亭矗立山巅留玉阁、大小观音阁围绕山顶 七峰亭妙高台、楞伽台等建筑联缀山腰。天王殿 大雄宝殿旧址、藏经楼、念佛堂、留宿处、方丈室、紫竹林等庞大建筑傍依山根 通过曲廊、回檐、石级有机串连 形成楼上有楼、楼外有阁、阁中有亭的精巧建筑 各组既自成体系 又互相通连 精巧壮丽 颇具特色。
【中泠泉】
即天下第一泉 又称南泠泉。在金山之西。唐陆羽评天下泉水时 中泠泉评为全国第七。稍后刘伯刍把宜于煮茶的水分为七等 中泠泉被评为第一 从此称中泠泉为天下第一泉。泉南有亭 泉北有楼 泉四周围以石栏 清代书法家王仁堪写了“天下第一泉”五字刻在石栏上。是金山名胜之一。
【昭关石塔】在江苏镇江市西云台山北麓的五十三坡上 北临长江。约建于元末明初。属喇嘛塔形式 有“昭关”刻字 故名。又因外观如瓶称瓶塔。全部石构。下为块石垒砌的四根石柱 顶部铺满条石 筑成一个框架式的台座。东西两面横额上有相同的刻字 左右分别镌刻丹徒、镇江知县、知府等题名 后镌刻“万历十年壬午十月吉重修”字样。石塔建于台座上 高约4.69米 座、身、顶三部分全用青石雕刻建成。塔座用两个相同的须弥座迭成 式样别致 上为覆莲圆座和扁鼓形塔身 再上有十三圈带形浮雕 象征十三层天 上置法轮和圆形仰莲小座 轮上刻“八宝”其上便是塔顶。石塔传为三国孙权与刘备联姻时所建的“石瓶”。此塔为佛教遗物。
【圌山塔】原名报恩塔。因位于江苏镇江附近丹徒县的圌山上 故名。建成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平面八角形 七层 每层有砖迭砌的腰檐 塔端耸立着葫芦铜顶。附近群众有“清蒙”登圌山游览的习惯。传说建塔时因山高路远 建筑材料运输困难 乃命登山者每人携带塔砖上山 因而又有“万人塔”之称。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国侵略军窜犯镇江时 当地人民曾利用此塔监视英国兵船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