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方言论文(保德方言中的分音词与合音词)
忻州方言论文(保德方言中的分音词与合音词)不浪:棒。圪栏:杆。举例:特髅:头。在交流过程中转音“得髅”“特脑”。眉眼:面。
在保德方言中既有许多分音词,也有少部分合音词。分音就是将一个字读为两个音;合音正好相反,是将两个字读为一个音。
分音,就是切音,即将一个字分成两个音来读。比如:
“棒”读作“不浪”或“卜浪”。“不”或“卜”的声母b就是“棒”的声母,“浪”
的韵母ang就是“棒”的韵母,同时表声调,“浪”读去声,“棒”也读去声。“不浪”这两个字,本来是表音的,没有字词的实意,因为用得多了,慢慢地形成共识,人们一说“不浪”,就知道是“棒”,所以“不浪”就成了“棒”的代词。但这个代词是由音转变过来的,所以很难找到本字,有人也写“卜浪”。
举例:
特髅:头。在交流过程中转音“得髅”“特脑”。
眉眼:面。
圪栏:杆。
不浪:棒。
忽拦:环。
例句:小孩儿被子上有个尿忽拦。
圪塄:埂。
栲栳:筐。
克廊:框。
剔辽:条。
例句:午饭吃荞面剔辽子。
窟窿:孔。
黑廊:巷。
囫囵:浑。即全部,完整。
例句:
1、这碗可是囫囵的,些些破绽也没有。
2、能保个囫囵尸首就不赖了。
3、囫囵身子睡下了。
突栾:团。
例句:成天价瞎突栾哩,甚事也做不成。这里指团团转。
不乱:拌,绊。
例句:
1、早饭吃了莜面不乱子。
2、路上有一圪瘩石头,差乎儿把我不乱倒。
提溜:提。(方言读tiu)
轱轮:滚。
忽拉:划,哗。
例句:
1、不好好写字,尽足瞎忽拉哩。
2、忽拉开开门两扇。
不来:摆。
例句:抓髻抓髻不来来,婆婆家不娶他奶奶。
不拉:扒。
例句:这一碗饭我吃不了,不拉下些。
扑捞:刨。
例句:吃饭不往嘴里扑捞,尽洒了。
特拉,拖拉:趿。
例句:拖拉着鞋就出去了。
不列:变(方言读bie),指奔跑。
例句:这孩儿急跳不列,一合儿也闲不住。
掇弄:动。这里是举动,抬举的意思。
例句:咱打摞老人哩,得好好掇弄人主家哩。这人不识掇弄。
得乱:担。
例句:成天价手得乱下,不好好做营生。
得拉:耷。
忽扬:晃。
例句:手里拿的个旗旗,不知瞎忽扬甚哩。
得郎:荡。滚的意思。
例句:刨得两颗大山药也得郎下沟里圪了。
不愣:奔。
例句:咱少本没事,尽职不愣吧。
得料:调。转身。
例句:一得料就不见了。
机灵:精。
圪料:拗。
指人脾气怪,不能顺应形势,老是逆向思维。
器物变形,不顺溜。
例句:
1、庄户人家日圪料,越贱越不要。
2、一样样的麻花,硬要多圪料一下。
3、买得一圪瘩木板也圪料啦。
咕唠:故。咕唠事即故事。
卜连或不练:遍。
例句:整天价卜连卜连(一遍一遍)瞎跑哩。
海力:很。
例句:那人海力有钱哩。
特隆:腾。象声词。
例句:他把那个东西特隆一声扔在地上了。
斯拉:煞。
例句:怎么随吐呢?快斯 拉了。
合音,就是反切,将两个字急读为一个音,这个音有的表意,有的不表意,只表音。表意的如:偷懒合读为瘫。还有前面举过的大部分例子,如不浪合读为棒,圪栏合读为杆等。
单单表音的如:“不要”二字急读拼合为“膘”或“抱;“不用”二字急读拼合为“甭”或“并”;“是价”二字急读拼合为“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