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56式太极拳下半部分分解教学(56式陈式太极拳套路与传统陈式太极拳不同)
陈式56式太极拳下半部分分解教学(56式陈式太极拳套路与传统陈式太极拳不同)56式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结构,是以陈式二路新架炮捶为主,吸收陈式太极拳一路一些代表性、有特色的动作组合创编而成的。形成舒展圆活,松活弹抖、气势奔放的风格特点。 56式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动作规范、结构严谨、内容充实、风格突出、布局合理,同时又增加了技术难度和左右动作的平衡,能够全面均衡的锻炼身体。同时由于其动作数量、组别、时间等均符合竞赛规则的要求,因而适用于国内外各种比赛表演活动。
为了适应国际、国内武术交流比赛的需要,1989年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织了“陈、杨、吴、孙”四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编写小组,成员有:张文广(北京体育学院武术教授)、张山(中国武术协会秘书长、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训练竞赛部主任)、门惠丰(北京体育大学武术教授)、李秉慈(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阚桂香(北京体育大学武术教授)、计月娥(原江苏省武术队运动员)。另外组织了技术审核组进行审核,成员有:蔡龙云、李天骥、张继修、杨振铎、孙剑云、周元龙、夏柏华、吴彬、邵善康、李德印、冯志强、陈小旺、张永安、曾乃梁、李承祥、冯如龙。根据传统性、科学性、竞赛性的原则,四个太极拳竞赛套路编写后,由中国武术研究院审定公布。56式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四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之一,阚桂香(田秀臣弟子)是主创人之一。
创编56式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目的,是实现陈式太极拳规范化、定量化和标准化,使之适应表演和竞赛的需要,便于规范和掌握评定标准。整个套路有56动作组成,套路演练时间限制在5分钟以内,符合太极拳竞赛的规定和要求。
56式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结构,是以陈式二路新架炮捶为主,吸收陈式太极拳一路一些代表性、有特色的动作组合创编而成的。形成舒展圆活,松活弹抖、气势奔放的风格特点。
56式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动作规范、结构严谨、内容充实、风格突出、布局合理,同时又增加了技术难度和左右动作的平衡,能够全面均衡的锻炼身体。同时由于其动作数量、组别、时间等均符合竞赛规则的要求,因而适用于国内外各种比赛表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