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滇西抗战纪念馆镇馆之宝(滇西抗战纪念馆之旅)

滇西抗战纪念馆镇馆之宝(滇西抗战纪念馆之旅)就我目前的人生而言,但收藏了抗战实物10万余件,展出实物18000件,图片1500多张……2013年8月15日,在日本战败投降日的68年后,滇西抗战纪念馆低调的向公众开放。图:滇西抗战纪念馆纪念馆不大,

腾冲,位于中国云南西部。东与隆阳区相连,南与龙陵县、梁河县接壤,西与盈江县毗连,西北、北与缅甸联邦共和国接壤。

提起腾冲,大家想到的可能就是古镇、火山、温泉、热气球……

很少有人会想到七十多年前这里在中国抗日战争中一段悲壮的历史。十万远征军开赴缅甸前线,誓死保卫滇缅生命线……

当年,腾冲人民为纪念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及死难民众,在腾冲城西南来凤山下修建了一座烈士陵园。

2013年8月15日,在日本战败投降日的68年后,滇西抗战纪念馆低调的向公众开放。

滇西抗战纪念馆镇馆之宝(滇西抗战纪念馆之旅)(1)

图:滇西抗战纪念馆

纪念馆不大,

但收藏了抗战实物10万余件,展出实物18000件,图片1500多张……

就我目前的人生而言,

这是在我心中最占分量的一个博物馆,

走进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

抗日军民勇赴国难,

视死如归的悲壮历历在目……

滇西抗战纪念馆镇馆之宝(滇西抗战纪念馆之旅)(2)

图:1003顶钢盔,代表着1942年浩浩荡荡奔赴缅甸抗日的十万三千名远征军。

第一次入缅作战

1942年2月,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滇缅公路

突然尘土飞扬,旌旗挥舞,一支浩浩荡荡的中国军队,好像一条望不到头的灰色长龙,从云南出发,开始向缅甸境内大规模挺进。

这是由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共9个师10万余人。

滇西抗战纪念馆镇馆之宝(滇西抗战纪念馆之旅)(3)

图:老照片,行军途中的志愿军战士

这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跨出国境作战,

对手,依然是日本。

中国军队远征缅甸的背景,是为应对当时日本对中国的战略封锁。

当时的中国有四条主要的路上援华通道:

第一条是由苏联至新疆转甘肃的西北通道;

从1938年到1940年,通过西北通道运入中国的苏联武器足够装备15个师。苏联的武器和军事装备援助直接支援了中国战场,有力地支持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苏德战争爆发,由于对德战争需要,苏联逐渐停止对华援助,这条援华的国际战略通道逐渐趋于寂静。

第二条是从香港经广州到武汉的华南通道;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从国外采购的各类物资及国际援华物资大多是经水路运到香港,通过广九铁路、粤汉铁路运至武汉,再由武汉将物资转运至华北、华中和华东等地。华南通道,是抗战初期中国最重要的补给线之一。

为扼断我华南国际运输交通线,日军从1937年10月中旬开始大肆轰炸广九铁路上的交通枢纽及重点路段,到1941年12月华南通道基本被日寇切断。

第三条以滇越铁路、桂越公路为主的中越通道;

从1937年7月到1939年,约40万吨抗战物由该条通道进入中国。

1939年9月,在日军的不断施压下,印支总督被迫加大对物资过境的限制,同年11月,日军占领南宁,桂越公路被切断。7个月后,日军炸毁了滇越铁路上河口铁路桥等桥梁,拆除铁轨,破坏中越之间的各条公路,并派军队沿线驻守,扣留大批滞留海防港的待运物资,中越国际通道就此中断。

第四条是以滇缅公路为主的西南通道;

到1942年底,滇缅公路是唯一一条没有被切断的对外通道……

为彻底困死中国,日本军部集结了近10个师团的兵力,东起浙江宁波南至雷州半岛,发起一连串封锁战,将中国对外海上通道全部堵死。

至于陆上,日军先是攻取越南,切断中越铁路,之后又进入缅甸,目的只有一个——切断中国的所有对外通道,彻底困死中国。

一旦滇缅公路被切断,仍然处于农业国的中国将彻底失去外援,陷入无法补给的困境。

于是,1942年由第1路副司令长官杜聿明(后由司令长官罗卓英和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率领第5、第6、第66军共10个师10万余人正式入缅援英作战

这是中国能派出的最精锐部队……

第一路副司令长官—杜聿明

第七十一军军长—陈明仁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

新22师师长—廖耀湘

新38师师长—孙立人

……

第一仗就打的十分惨烈

1942年3月,200师到达战略要地同古,朝同古扑过来的,是日军第55师团下属的两个联队,兵力是200师的四倍。

在重武器的掩护下,日寇对我军阵地连续组织猛攻,实施狂轰滥炸。

中国军队无论在兵力还是装备上都严重落后于敌军……

此时的远征军许多士兵没有头盔、没有药物、没有作战地图、没有雨衣…

他们穿着玉米叶打出来的破草鞋,裹着单薄的军衣……

他们毫不畏惧,有条不紊第反击,不断的击退日寇的进攻。

但由于英军一心只准备后撤保存实力,日军向同古推进,他们不迎敌反而同步后撤,使得日军从容包围200师。

在苦战12天后,在矮小的军营里,200师师长戴安澜面色凝重,背着手在屋子里来回走动,焦躁不安…

他深知同古城,是守国的最后一道门槛,决定了日本人是否会攻占下滇缅公路。

在救援无望后,戴安澜深夜写给妻子王荷馨一封遗书,信中说:

“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并让将士们写好遗书……

为防止战斗中指挥中断,戴安澜在军官会议上宣布:

“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

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

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

两天后,第五军指挥官杜聿明为保存200师战力,下令戴安澜突围。

滇西抗战纪念馆镇馆之宝(滇西抗战纪念馆之旅)(4)

图:戴安澜将军

撤退过程再次显示出了200师出色的战斗素质,在戴安澜师长指挥下,全师顺利突围,连一个伤兵都没有扔下。

一个月之后,在缅甸仁安羌,再次爆发一场大战……

滇西抗战纪念馆镇馆之宝(滇西抗战纪念馆之旅)(5)

图:老照片,进攻仁安羌油田的日军

4月17日,天上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四下里地动山摇,那是仁安羌油田爆炸产生的末日景象。

在日军占领缅甸首都仰光后,兵分三路继续进攻,左路被戴安澜的200师阻击于同古;

但右路却是势如破竹,英军几乎望风而逃一触即溃,接连放弃重要阵地。仁安羌是缅甸重要的能源基地,年产石油百余万吨,英军为避免油田落入日军之手,引爆炸毁了仁安羌油田。

尽管英国人疯狂撤退,但还是被采用迂回穿插战术的日寇33师团包围于仁安羌。

滇西抗战纪念馆镇馆之宝(滇西抗战纪念馆之旅)(6)

图:老照片,撤退中的英军

令人瞠目结舌的是:

拥有新式装备,辎重车辆100多辆且人数多达7000人的英军被日军一个联队3000人包围后竟束手无策,无力突围……

被迫向中国军队求救

接到救援命令的新38师师长孙立人立刻制订了解救英军的突袭计划,很快两军在酷热天气下展开拉锯战,阵地三失三得,几度陷入白热化。激战一天后,包围圈外的日军渐渐不支,开始放弃阵地逃窜。

被困的英军及传教士等7000人获救。

新38师麾下的113团在武器装备绝对劣势情况下,以800多人的兵力,击败数倍于己的日军,救出十倍于己的盟军,在当时就像个奇迹,在世界范围引起轰动。

但局部战役的胜利,也无法掩盖盟军指挥系统的混乱。

仁安羌大捷后,当孙立人准备反攻日军时,亚历山大却认为缅甸已守不住,在没有通知中国友军的情况下擅自撤离。孙立人无奈,只好连夜撤出仁安羌,在后掩护英军撤退。

同时,日军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千里大奔袭,先于远征军占领了腊戌。再接着,另一处要地密支那也被日军抢先攻占。

远征军回国的退路被切断了……

史迪威率领司令部及部分远征军,开始朝印度方向撤退。而杜聿明率领的第五军,在日军分割包围之下,唯一的回国通道,只剩下野人山。

野人山的绝望

野人山,位于中印缅交界处,北面是冰雪皑 皑的喜马拉雅山,东西皆为高耸入云的横断山脉所夹峙。

当地人叫它:胡康河谷,意思为:魔鬼居住的地方。

纵深200余公里,树木遮天,藤草弥漫,终年不见天日,毒蛇、疟蚊、蚂蟥遍地,并传说有野人出没。

野人山成为远征军噩梦的开始……

草长过人,无路可行,自行开路

茂密的原始森林内,大树遮蔽了阳光,这里是蚂蟥、蛇等野生动物的天下。

6月初,可怕的雨季来临,肆虐的洪水使得士兵们遭受更多的煎熬。

滇西抗战纪念馆镇馆之宝(滇西抗战纪念馆之旅)(7)

图:野人谷插画

为了不拖累大部队,一千多名轻重伤员在进入雨林后想长官要了汽油。等部队离开后,雨林中燃起了大火……

雨季不仅使森林里的蚊蚋和蚂蟥异常活跃,而且使得各种森林疾病迅猛传播开来:

回归热、疟疾、破伤风、败血病……

很多战士在原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只剩下一堆白骨。

滇西抗战纪念馆镇馆之宝(滇西抗战纪念馆之旅)(8)

图:野人谷插画

野人山的泥沼同样不会跟人讲客气,即使是体力充沛的小伙子竭尽全力,一天下来也就可以走个四五千米,

而且泥沼里的蚂蟥让人不寒而栗,它们会在不经意之间附着于人的身上,吸食人身上的血。蚂蟥可以使人的精神麻痹,有时候还会钻进人的身体内,拽都拽不掉。

困难不仅仅如此,部队的电台在这里无法使用,只有指北针能给他们指明方向,可这并不能告知他们还有多久才能离开这样一个人间地狱。

每天都有人上吊的、跳崖的、开枪自杀…

甚至有时候伤员太多了,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对着受伤的战友,扣下扳机…

杜聿明也倒下了,在担架上一躺就是数天。

滇西抗战纪念馆镇馆之宝(滇西抗战纪念馆之旅)(9)

图:在近6个月时间里,10万远征军精锐,伤亡总数达5万余人,其中多数人在从野人山撤退途中死亡或失踪。

幸运的是,杜聿明的将士们用篝火熏马蜂时,一架美军的侦察机恰好路过发现了他们。

同时,一队美军的运输机在天黑之前空头下了大批的补给品,食物、药品均在其列,还有更为重要的电台。

杜聿明最终和蒋介石取得联系并最终同意军队开赴印度。在美军通讯兵的帮助下,杜聿明、廖耀湘的部队抵达了印度。

毫无疑问,杜聿明是幸运的……

滇西抗战纪念馆镇馆之宝(滇西抗战纪念馆之旅)(10)

图:蒋介石与杜聿明

但第200师官兵结局是悲壮的,

5月18日傍晚,在通过归国途中要穿越的最后一条公路—细包至摩哥克公路时,200师被日军阻击于康卡村。

那一天雨雾弥漫,第200师官兵冒着枪林弹雨和大雨,力战日军杀出血路。戴安澜亲自率领第599团一营赶往第一线支援,在穿过马路的途中忽然遭到日军狙击,戴安澜的胸部、腰部各中两弹,柳树人团长、刘杰副团长不幸当场牺牲。

受伤之后,戴安澜被参谋长周之再从草丛中找回,戴安澜忍住剧痛指挥部队突围。

5月19日,全师撤出战斗,远离公路深入山地。5月20日黄昏,第200师从一条羊肠小道安全通过了细摩公路。

此时的戴安澜将军已经不能说话,他示意人们将地图拿来,戴安澜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指示众人从这条线回国。

六天后,在距离云南仅100公里的缅北茅邦村,受伤的戴安澜因为伤口感染溘然长逝,享年38岁。

在弥留之际,戴安澜叫随从给他整理衣容,并且扶他坐起,他向着祖国的方向凝望了片刻之后,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野人谷撤退,数万青年官兵,死伤一半,惨痛至极……

滇西抗战纪念馆镇馆之宝(滇西抗战纪念馆之旅)(11)

图: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伤亡人数

滇西反攻

第一次入缅作战,远征军十万将士只剩下三万多人……

滇缅公路被切断,外援几乎断绝。

鉴于此,国民政府准备第二次远征,反攻缅甸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滇西抗战纪念馆镇馆之宝(滇西抗战纪念馆之旅)(12)

图:老照片,蒋中正参军号召

这句抗战时期著名的政治口号 ,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来的是。

当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开展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广泛动员学生参加青年军。

大量青年学子投笔从戈,他们中有棉纱大王张松樵的儿子,有清华校长梅贻琦的儿子…

至今西南联大的遗址里,还树着一个纪念碑,写着当年中断学业,飞赴印度参军的800学子姓名……

滇西抗战纪念馆镇馆之宝(滇西抗战纪念馆之旅)(13)

图:西南联大青年远征军合影

为了赢得滇西反攻站的胜利,国民政府做了充足的准备。

一方面,国民政府将一部分学生军空运到印度,补充兵员接受训练。

滇西抗战纪念馆镇馆之宝(滇西抗战纪念馆之旅)(14)

图:老照片,在缅甸训练的远征军

另一方面,美国人对远征军也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并且帮助撤退到印度的远征军进行专业训练,提供大量现代化的装备,使中国军队第一次在武器装备上超过了日军。

1943年10月,孙立人率领驻印军队向缅甸日军发起了复仇之旅。

这一次,装备精良的中国军队势如破竹,一路攻坚挫锐,全歼日军王牌第18师团,以势不可挡之态解放了缅北。

滇西抗战纪念馆镇馆之宝(滇西抗战纪念馆之旅)(15)

图:滇西战场对日大反攻中,身披伪装的中国士兵们向敌方阵地发起冲锋

滇西抗战纪念馆镇馆之宝(滇西抗战纪念馆之旅)(16)

图:密支那攻坚战中的少年兵,仅有12岁,叫李雷兵,云南人,属14师42团

而位于滇西的远征军的进攻遇到了挫折,他们先后遭遇情报泄露、进攻受挫等失败。

滇西抗战纪念馆镇馆之宝(滇西抗战纪念馆之旅)(17)

图:中国精锐部队身披伪装正涉过小溪,前往怒江前线

同时,在松山遇到了日军顽强的抵抗。

松山,位于怒江西岸,扼守滇西交通要道。

过去的两年里,日军已将松山建成了一座永久防御工事。日寇将整座松山掏空,其中遍布蚁巢一般的地堡,工事由圆木、钢板、泥沙组成的三层构成。并且为驻守松山的一千两百多人日军部队配备了包括榴弹炮、反坦克炮在内的强大火力……

远征军苦战半月,伤亡超过了3000人……

面对坚如磐石的松山阵地,中国军队几乎无计可施。

最终采用的方法是挖地道爆破,在工兵部队白天黑夜地挖了十几天后,松山主阵地的地堡被成功爆破。

几天之后,松山战役胜利了。

滇西抗战纪念馆镇馆之宝(滇西抗战纪念馆之旅)(18)

图:松山战役惨状

接着,远征军在付出重大牺牲后,先后解放了龙陵、腾冲等地,到1944年彻底收复了云南境内被日军占领的领土。

滇西抗战纪念馆镇馆之宝(滇西抗战纪念馆之旅)(19)

图:老照片,远征军解放腾冲,居民在街道边欢迎

中国远征军的两次远征,前后历时三年,投入兵力达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这支中国当时最精锐的军队,曾被英美媒体嘲笑为“乞丐军队”。他们经历过惨败,最终也获取了来之不易的胜利。

被遗忘的远征军

遗憾的是,这支可歌可泣的军队,曾一度流落在我们认知之外…其中亲历者,一度失声,故事更是鲜为人知。

当年入缅作战的将士们,很多人牺牲在了异国他乡,尸骨未寒……

也有一些人由于养伤和其他一些特殊原因,滞留在了缅甸一带……

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一留,便是半个世纪。

在缅甸的几十年,是朝不保夕、辛苦至极。

地方政局动荡,他们只能颠沛流离…

直到近些年,才有人试着去挖掘他们的故事……

2005年,凤凰卫视曾上街随机采访,几乎所有人都显得疑惑、迷茫…

同年,凤凰卫视播出纪录片《中国远征军》。在纪录片里,你可以看到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将士,如今已是白发苍苍、形容枯槁…

但是说起当年国难之际,吹角连营的场景,他们的眼里依然闪烁着光芒…

但我们知道他们在背后承担了很多…

缅甸的远征军墓地几乎全被破坏了,只剩一座纪念碑,绝大部分遗骸都“丢”了。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在腾冲为他们留了一座静谧的墓园……

滇西抗战纪念馆镇馆之宝(滇西抗战纪念馆之旅)(20)

图: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

滇西抗战纪念馆镇馆之宝(滇西抗战纪念馆之旅)(21)

图:中国远征军名录墙

滇西抗战纪念馆镇馆之宝(滇西抗战纪念馆之旅)(22)

图:滇西抗战纪念馆

滇西抗战纪念馆镇馆之宝(滇西抗战纪念馆之旅)(23)

图:腾冲国殇墓园

很多滞留在缅甸的将士们也都陆续回到祖国;

在缅甸牺牲的中国远征军将士的遗骸也被陆续送回家。

如今,那群走向异域的战场,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残酷战争的热血青年,大多数都已经不在人世。

但我们应当记住在日寇肆虐之际,他们前仆后继,以鲜血和身躯,试图挽狂澜于既倒……

因为有他们,才最终守住了滇缅公路,半壁沦陷的贫弱之国,才得以保留住了薪火。

他们的故事虽已远去,他们的精神却愈发涤荡人心。滇西的山脉间,回响着关于他们的挽歌,缥缈凄凉,却荡气回肠……

滇西抗战纪念馆镇馆之宝(滇西抗战纪念馆之旅)(24)

《完》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