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重回东方艺术之旅(从绚烂至极到平淡纯朴)
让世界重回东方艺术之旅(从绚烂至极到平淡纯朴)
他是一位低调而纯粹的艺术家,在“中与西”“古与新”中进行了深入的艺术探索。11月29日,“自由长旅——杨刚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是“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展出杨刚作品150余幅,呈现他精彩的艺术人生。
杨刚(1946-2019),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擅长水墨大写意、速写、油画、工笔等。早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求学时期,杨刚就打下了写实造型能力的坚实基础,曾先后到内蒙古参加游牧生产和工作六载。深入草原的生活,成为素材的沃土与创作动力的源泉。在那里,杨刚完成了数万张速写,并开始创作工笔重彩画。这一阶段,杨刚注重深入体验和反映劳动人民的斗争生活,创作了一批工、农、兵的英雄形象,油画《打靶归来》、工笔画《到政治夜校去》、版画《阳光灿烂》相继入选1974年、1975年、1976年全国美展。
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后,在刘凌沧、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卢沉、周思聪等先生的教导下,杨刚系统地学习中西绘画技艺与理论,创作了大量工笔画。北京画院时期,杨刚开启了向大写意的过渡,并于90年代尝试“张力与表现”的水墨实验,表现题材内容广泛,兼有具象、抽象,代表作有《人马系列》《墨像系列》等主题作品。
2019年,杨刚因病溘然长逝,留下了未竟的艺术探索。在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看来,“从‘尽精微’的写实工笔,到‘致广大’的意象水墨,杨刚在寥寥数笔的中国书法式的意象造型背后,凝聚着画家几十年的艰苦探索历程,是绚烂之极而复归平淡的产物。”在此次展览展出之际,杨刚的夫人董正贺、女儿杨肖向中国美术馆捐赠艺术家作品30幅,展览将展出至12月5日。